王建中
準格爾大峽谷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東南部,全長近200公里。其著名景觀豹子塔,黃河環繞,形似孤島,宛如一只雄豹注視著蜿蜒穿行的黃河。這里山河壯闊、高峽雄偉、長城浩遠,是古代人類生息繁衍的重要所在地,早在史前時期這里就誕生了著名的河套人。同時這片地區也是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碰撞交融的地方。
黃河流經準格爾197公里,對岸分屬內蒙古的清水河縣,山西的偏關、河曲兩縣。廣義的準格爾大峽谷,是指與準格爾黃河相接的蒙晉陜的溝谷嶂澗;而狹義的準格爾大峽谷,則指以黃河準格爾窯溝、哈岱高勒、魏家峁、龍口一線的黃河深峽幽澗,這一段又稱為龍口、龍脊、龍垂三峽。張合的龍口挾住南北兩翼——上頜向南延伸至山西河曲的羅圈堡,下頜向北經內蒙古大口延伸至陜西的墻頭。龍脊隆起于準格爾旗魏家峁村(即萬家寨水電站),龍垂則甩在準格爾旗的前房子村(對岸為清水河縣喇嘛灣鎮)。高峽長谷,龍口銜蒙晉陜,一河兩岸,雞鳴三省;龍脊則橫貫草地、沙漠,長城內外,天塹平湖;龍垂亦達上中游分界處,大河上下,忽而峰直壁立,忽而疏坡朗岸,開合萬千。
站在豹子塔上瞭望晉陜大地,群山宛如雙臂,山河入懷,天地環抱。兩岸沿黃河的山脊線蜿蜒起伏,內外兩列明代長城,并峙平行,一城鎖河,三地禁錮,成為準格爾大峽谷的標志。長城、黃河相伴而行,蕩氣回腸的碰撞與交融,成就了準格爾地區的漫瀚文化,它是中華文明一體多元特征的標本之一。準格爾大峽谷給了我們一次從地理上領略中華文明交融發展的探索之旅。
準格爾的山并不高峻,卻狹長挺拔,靜謐幽深,因為少有人跡,雖然顯得荒僻,卻反而成就了一方凈土。豹子塔峰體渾圓,由于水蝕、風化的綜合作用,時光將它雕刻得飽經滄桑。在這里你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滄海桑田。石寨里的樹化石大則十幾米,小則三四米,嵌入地中,在石棱上漫漶開來,形成化石叢,美輪美奐,異彩紛呈。由于海拔恰到好處,山上多以灌叢植被為主,群山盡翠,云霧繚繞。漫游豹子塔,每一片土地、每一個角落都像一幅精心描繪的山水畫。老寨橫墻,山河壯闊,青草薄霧,將這里的粗糲與細膩結合得天衣無縫,真是個世外桃源。
出入山河,龍口、龍脊、龍垂三峽集中了雄、奇、險、絕的自然風光。長城蜿蜒起伏于峽谷懸崖之上,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岸斷千尺,峻崖懸草,河出其間,九曲回折,如巨龍蛇行,為河流蛇曲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萬里黃河最曲折狹窄的河段,稱為“黃河第一灣”。
如今,大峽谷愈發遼闊,蓄滿水的河道,依舊蜿蜒曲折,卻比河套地區的黃河清澈了許多。高峽長湖,肅穆莊重,安臥在山脊之上的老寨墻,一直延伸到岸邊的斷崖。蒼山凝重,一黛澄碧,山呼水應,襯托得天地也呼之欲出,構筑出一幅油畫般的山水勝景。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治理難度也堪稱世界第一。而黃河準格爾段,卻一改黃濁蠻荒的模樣,清澈、端莊、恬靜、嫵媚、溫婉。幾千年的濡染熏陶,黃河早已出落成了大家閨秀,夏黛青青,秋瞳灼灼。秦關漢月的風骨,唐詩宋詞的蘊藉,元曲清弦的流韻,賦予她卓爾不群的氣質,傾城傾國,儀動天下。黃河清,不是神話,勝似神話。
(作者單位:準格爾旗政協)
責任編輯:張 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