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60-01
我校從1989年開始,以書法教育為陣地,對學生實施品德教育,取得了顯著效果。正如古人說的:“積善成德”,學生的品德修養,是靠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不斷積累的。我們每天要求學生進行的書法午練,每周一節書法課,每天課外活動開展的書法練習活動,都有意識地進行學以養德的目標培養,使學生達到德才兼備規定,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確定培養原則
我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關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的論述中得到啟發。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物質生活的物質需要之外,還有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后者是指人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需要和興趣。他還認為,在道德教育中,必須使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要,我覺得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使學生自覺的“自己教育自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尊重學生練習書法時的主動權,應該在精神上與學生保持一致。
二、實施德育的內容上
我著眼于從書法史的角度,以一些書法家成才的經歷和人品,人格的優點教育學生。如:①顏真卿對書法的苦鉆精神及其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②王羹之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博采眾長,使自己豐富起來;③舒同年輕時無錢購買紙筆,他就地取材,以竹作筆,以泥漿作墨,簡陋中得真才……這些方面的反復灌輸,使學生從前人的作為中得到教育,具備了在書法練習中的吃苦、認真、細致樸實等優秀品質。
三、具體輔導中
我引導他們對自己每天練習的作品進行積累,適時加以前后比較。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自我發現自己是進步的還是退步的,具備書法學習中自我調控的能力。二是批改練習盡量當面進行。堅持“快、點、夸”的原則。“快”即集中精力時間,盡快的帶有傾向性或典型性的問題給學生當面分析,并評價優劣、成功與失敗,以滿足學生渴望得到老師評價的心理。“點”即每次批閱,著重抓住練習中進步快的地方,在技法上加以肯定,對技法上的不足之處,當面示范,使其掌握,不四面出去,泛泛而談。“夸”即及時肯定成功之處,先讓學生互相之間找進步。然后,我加以點撥。布盧姆把學生受到獎勵或能夠受到激勵去參與學習過程稱作“先決情感特點”。通過“夸”而激發學生的先決情感。使之盡可能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書法的一個主要動力。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上述方法綜合起來把握好以下兩點,才能收到最優效果。
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一些進步慢的學生,不要急于求成,應當使其在慢慢的進步中懂得笨鳥先飛的道理,稍有收獲,師生進行共同分析,使學生獲得受信任和受重視的心理感知,具備自信心和頑強精神。對進步快的學生要防止其驕傲、急躁,使其在練習中嚴謹認真,具備穩定的心理狀態。
其次要理解學生,相信學生。如果說第一點是方法,那么,理解學生,相信學生就是這種方法的靈魂。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育者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里去,“了解他的心靈的每一個最細微的運動,”我在書法教學中體會到,對學生理解有法,但最重要的是在看到學生的弱點、煩惱和消極面對,能從他們生活、思想、意念中發現積極的東西。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德育所得再次投入到書法學習中,獲取更大的收益。
幾十年來,我所在學校及所帶課的班級學生的書法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多人在國家語委及書法教育研究會的書法比賽中獲得獎項。參加市教委組織的屢次學生書法比賽中曾有多人獲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我個人獲優秀指導教師獎。我們的做法,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與表彰,一九九七年國家教委授予我校為“全國書法實驗學校”,并在大連召開的全國書法教育研討會上介紹經驗,我個人也被評為“書法教育先進個人”。開展書法教育,使學生終生受益,作為教師,我也同樣受到鞭策和鼓舞。這都是書法教育中實施德育有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