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87-01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總結了語文科的教育教學方法的精髓。小學語文能力的培養方法,絕不能僅止于課本里的條條框框,而更主要來源于實踐。語文《課程標準》前言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途徑是語文實踐。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薄皯诖罅康膶嵺`中更多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绷瘟螖嫡Z,道出語文能力的培養必須依靠實踐的重要性。我認為,作為主渠道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走實踐之路,讓我們的學生通過實踐更好地掌握語文這一交際工具。
一、在實踐中培養個性
教學工作不同于機械化生產,我們面對的是有血有肉,有不同興趣愛好的人。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不同,內心需求也不一樣,對學習的關注點不盡相同。古人說:“行成于思,毀于隨?!睆谋娦睦恚嗽埔嘣?,步人后塵,無獨立見解,無獨立個性乃學習之大忌。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睂W生個性特長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在自己實踐中形成的。而傳統教學正如“齊唱一首歌”,“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猶如一個緊箍咒束縛著學生的腦袋,壓抑了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為避免這一狀況發生,應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同時還應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不必刻意追求內容完整。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說者各抒已見,聽者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如我在教學小學六年級第十一冊《種子的夢》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充分熟讀課文,熟讀完以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先匯報交流一下,然后選派代表在全班上交流,并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全班上匯報、交流。這樣,就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特長,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特點。
二、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直接參加實踐得出來的經驗更是銘心刻骨,受用終生。要真正學好語文就必須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就是掌握學法,用法自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關注“過程和方法”,即要求我們以教材為例子,為載體,在老師誘導下,學生悟出學法,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不斷掌握學法,完善充實學法,從中得到學習樂趣?!顿u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傳統課文。文中那個小女孩“她為什么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擦燃?在火柴的亮光中好像看到了什么?結果怎樣?”老師要求學生根據問題自讀課文,理解下面的內容:小女孩由于極度寒冷,渴望得到溫暖,終于忍不住擦燃第一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仿佛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東西?;鸩褚粶?,什么都沒有了。老師及時誘導:大家剛才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學生不難體會到學習方法在于根據問題讀文,悟出提問題也是學習文章的一種方法。接著老師鼓勵學生運用學法學習下面各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自己親身實踐中,學生體會到小女孩的現實處境、心里的愿望以及在那個社會里她的愿望不可能實現的道理,體會到童話作者的敘述順序及表達方法。對老師而言,長文短教,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
三、在實踐中開發智力
課堂教學過程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過程,而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聽、說、讀、寫、議,只聽不想,只讀不想,只看不想,都是不足取的。古人所說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動眼、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并用,有利于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因而我們應提倡多看一看:看一看插圖、教具,感悟作者的創作意圖,體會體會老師的教學策略;多說一說:說一說圖上的內容,說一說自已的見解、感受;讀一讀:讀一讀課文,讀一讀注釋,讓自己的感情潮水隨著課文流淌;多想一想:允許課堂上有沉默的時間。學生讀后用心去思考,去理解,讓此時無聲勝有聲;多畫一畫:比如,在教學六年制小學六年級第十一冊第二課《林海》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在充分熟讀理解以后,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云橫秦嶺”的嶺和大興安嶺的嶺,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比較直觀地體會到大興安嶺溫柔、連綿不斷的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在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實踐中去摸索,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