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高
【摘 要】選取廣西5所高職999名新生施測,探索高職新生心理資本發展特點和影響因素。研究表明,高職新生心理資本處于中等水平,存在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家庭經濟狀況差異,自我效能感和韌性因子存在性別差異,不存在專業、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差異。建議積極關注心理資本水平偏低的群體并開展與針對性的培育,加強高職生韌性的培養,拓展高職生心理資本提升的途徑,以整體提升高職生的心理資本,增強人才競爭優勢。
【關鍵詞】高職新生 心理資本 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C-0118-03
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高職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在高職生的發展資本中,心理資本與經濟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等相比,具有長久、唯一、可積累、可更新以及可協同的競爭優勢,在所有的發展資本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現有心理資本的相關研究中,多數以組織環境中的領導或職員為研究對象,而從心理學角度以大學生群體為對象研究有所增加,但以高職學生群體為對象的研究還很少。本文針對高職新生的心理資本進行研究,探索高職新生的心理資本現狀、發展特點,并提出提升培育策略。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廣西5所高職新生作為被試。共發放問卷1150份,回收有效問卷999份,有效回收率95.14%。
(二)研究工具
采用張闊等學者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問卷包括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四個維度26個項目,采用1-7七級評分,該問卷及其因子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90、0.86、0.83、0.80、0.7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過程
選取入學接近一個學期的高職新生,由經過培訓的心理健康教師擔任主試,現場調查采用統一的指導語,當場填寫并統一回收問卷,對有效問卷采用spss20.0錄入、整理和分析數據。問卷后選取部分新生進行訪談。
二、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新生積極心理資本的基本狀況
統計分析發現,高職新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總均分為4.58±0.65,其各因子的得分也均在量表量表中值(4分)以上,表明高職新生的積極心理資本狀況基本良好。因子得分最高子是樂觀(4.89±0.95),得分最低的是韌性(4.13±0.67),即高職新生的樂觀度最高,韌性最低。各因子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樂觀、希望、自我效能、韌性。
(二)高職新生睡眠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1.性別差異
統計發現,高職新生積極心理資本總分,男生(4.60±0.66)高于女生(4.52±0.60),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疾炀唧w因子發現,在自我效感和韌性因子上,男女生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韌性因子得分顯著高于男生,男生自我效能感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并且差異極其顯著(P<0.001);在希望和樂觀因子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但差異不顯著。
2.生源地差異
統計發現,來源于城市的高職新生,在心理資本總分及自我效能感、韌性、樂觀因子上,得分略高于來自農村的高職新生,希望因子上農村新生得分略高于城市新生,但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3.專業差異
統計發現,文科新生在心理資本及韌性、希望、樂觀因子上得分略高于理工科新生,在自我效能感因子上二者得分一致,但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4.是否獨生子女差異
統計發現,在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韌性因子上,獨生子女得分略高于非獨生子女;在希望和樂觀因子上,非獨生子女得分略高于獨生子女。經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高職新生積極心理資本及其各因子在是否獨生子女因素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5.是否學生干部差異
統計發現,擔任學生干部的新生,心理資本及其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不擔任學生干部的新生;其中,在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差異及其顯著,擔任學生干部的新生得分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的心理資本得分。
6.家庭經濟情況差異
統計發現,高職新生心理資本得分,來自困難家庭的得分為4.74±0.73,家庭經濟一般的得分為4.60±0.64,家庭經濟較好的得分為4.51±0.61,依次降低。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來源于這三種家庭經濟情況的高職新生的心理資本存在顯著性差異;經LSD事后比較,來自困難家庭新生的心理資本得分明顯高于家庭經濟一般、較好的新生得分,家庭經濟一般新生得分明顯高于家庭經濟較好的新生。在各因子上,來自家庭經濟困難、一般、較好的新生,自我效能感、韌性、希望、樂觀因子得分也是依次降低;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也存在顯著性差異,LSD事后比較結果見表7;在韌性因子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三、討論
研究顯示,高職新生心理資本的總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處于一般水平(4分)以上,表明其心理資本狀況基本良好,但仍處于中等水平。這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心理資本因子發展順序為:樂觀>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希望因子得分最高,韌性因子得分最低。這些結果說明,高職新生心理資本發展,還存在較大的開發與提升空間。
研究顯示,高職新生心理資本的差異性還存在以下特點:一是高職新生心理資本水平不存在性別差異。這與潘清泉、周宗奎的研究結論相一致;但在自我效感和韌性因子上,男女生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韌性因子得分顯著高于男生,男生自我效能感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可能因為女生比同齡男生思想相對成熟,在碰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夠及時調整自己進行化解;男生的性別和特質在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里,相對來說更具有優勢,因此對自己更加自信。二是高職新生心理資本不存在生源地差異、專業類型差異、是否獨生子女差異。這說明高職新生的心理資本水平不受生源地、專業和是否獨生子女等因素影響。三是擔任學生干部的高職新生在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因子上,均顯著高于不擔任學生干部的得分。這可能是因為擔任學生干部的新生,更積極、主動、向上,能積極投入高職院校的學習生活中,能在學校的各種社團、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更加充實,得到了鍛煉,增加了自信,對學習生活及未來都充滿了希望。四是家庭經濟較好、一般和困難的新生,其積極心理資本以及自我效能感、韌性、希望、樂觀因子得分依次顯著增加。這說明高職新生的心理資本受家庭經濟狀況因素的影響,家庭經濟越困難,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謀求發展的愿望會越強烈,因而其對高職院校的學習、生活就會充滿樂觀與希望,對通過專業學習來提升自己改善家庭的行動就更充滿自信心。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高職新生心理資本及其因子的發展處于中等水平,各因子的發展順序為:樂觀>希望>自我效能>韌性,具有較大的開發與提升空間。高職新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女生韌性因子得分顯著高于男生,男生自我效能感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女生;擔任學生干部的新生,其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因子得分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新生;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其積極心理資本以及自我效能感、韌性、希望、樂觀因子得分顯著高于一般和較好的家庭;家庭經濟一般的新生其心理資本及希望、樂觀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家庭經濟較好的新生。
(二)建議
心理資本是高職生發展資本中最重要的資本之一,積極培育高職生的心理資本,增強學生的競爭優勢,促進其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這是增強人才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建議:一是關注高職新生心理資本水平較低并且存在顯著差異性的群體。如非學生干部心理資本水平偏低,要積極給予關注和培養。來自困難、一般、較好家庭經濟情況的新生,心理資本的水平反而依次逐漸降低,因此也要根據這個差異性來進行針對性的提升。二是加強高職生韌性的培養。在高職新生心理資本各因子中,韌性因子得分最低,而且在性別、生源地、專業類型等各相關影響因素的差異性分析中也發現,韌性因子的得分也是最低,因子必須在培育高職生心理資本的過程中,(下轉第122頁)(上接第119頁)重點要加強對高職生韌性的培養。要幫助學生正視不利因素,面對現實,自信、自立、自強,學會自我調節,實現成長。要幫助高職生提升挫折承受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挫折觀,訂立恰當的個人目標,進行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培養積極思維,積極進行時間鍛煉,建立支持系統,并學會自我調控。三是拓展高職生心理資本提升途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增加心理資本開發的相關內容;在團體訓練活動中,積極開展心理資本團體心理訓練;重視校園社團文化的建設,增強活動吸引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提升;要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無論是實驗實訓的專業實踐活動,還是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都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在實踐中錘煉自己;要重視高職院校集團化辦學資源的利用,集團化辦學集聚了各方優質資源,建立了校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聯動辦學體制,因此要依托集團化辦學資源,積極開發出提升高職學生心理資本的資源和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Fredluthans,等.心理資本[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張闊,張賽,等.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1)
[4]王嘉.高校學生人格特質、心理資本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重慶:西南大學,2010
[5]劉少鋒,梁永鋒,等.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現狀及其與自我調控的關系[J].重慶三線學院學報,2015(6)
[6]李磊,國成,等.大學生心理資本發展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3(8)
[7]尹海蘭,逄巧巧,等.高職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調查[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
[8]潘清泉,周宗奎.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7)
[9]樊富珉,費俊峰.大學生心理健康十六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2015年立項項目“高職學生心理資本結構、特點、相關因素及開發研究”(KY2015LX700);廣西高校人文社科2013年立項一般課題“高職院校學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SK13YB155);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2015年立項一般項目“高職生心理資本課程與教學資源開發研究與實踐”(桂教職成〔2015〕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