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摘 要】闡述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分析在泰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探討在泰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泰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C-0157-02
一、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
何為跨文化交際?它既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社會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
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擁有能夠和外國人進行正常、有效溝通的能力。不同國家的人存在著文化背景方面的差異,文化不同,生活的地域不同,風俗習慣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比如同樣的手勢,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意思。這就要求交流者同時了解這兩種文化的背景,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個體所具有的內在能力,它能夠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包括文化差異、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體內部的態度,以及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等??缥幕浑H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中(特定場景),交際者得體、有效的交際行為能力。得體是指符合目的文化的社會規范、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有效是指實現交際目標,達到成功的交際。
二、在泰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
第一,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我國對外交往日益頻繁,中國與泰國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廣泛,更多的中國人涉及跨文化交際。中國—東盟合作正從“黃金十年”邁向“鉆石十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國際市場大量需求能用泰語有效交際的、具有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給泰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其現實意義。
第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利于泰語教學模式的創新。依據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只注重語言的教授,教會學生泰語詞組、短語的用法,引導學生掌握泰語語法規則以及依據語法規則正確地進行語言表達。教師較少注重根據特定的場景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泰語的能力。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經過幾年的培養,即使是學習較好的學生也無法用所學的泰語同泰國人得體、有效地交流。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的這種缺陷??缥幕浑H能力的培養會在泰語教學中增加文化交際的因素,向學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容易引起誤會和沖突的文化因素,讓學生明白學習泰語不應只是學習泰語語法,不應只是學習語言本身,還必須學習隱伏在語言背后的,由不同文化背景所產生的語言之外的規則。
第三,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利于泰語學習者處理好泰國語言與泰國文化之間的關系。語言與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通過語言來表現,文化通過語言來傳播。語言的構造也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它的使用總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規則。泰語學習者要處理好泰國語言與泰國文化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掌握這門語言,領略語言中的文化內涵,懂得遵循特定的文化規則來使用語言。泰語學習者要處理好泰國語言與泰國文化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與泰國人進行交流,理解語言中包含的文化信息,懂得尊重泰國人所擁有的與我們不同的社會文化。
三、在泰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途徑
(一)提高泰語教學工作者自身綜合素養
首先,泰語教師必須構建跨文化交際培養的教學理念。關于教學目的,一部分泰語教師比較注重泰語的實際應用性,而較少涉及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培養內容,他們認為,泰語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掌握泰語語言的使用能力,以便在未來深造與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泰語與泰國人進行交流。由于課時有限,教師普遍認為無法在課堂上加入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培養內容,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放在語言教授方面,當課時有限時理應把語言教學放在首位。這樣的想法忽略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要培養出具有高綜合素質的泰語應用型人才必須堅持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泰語教師要構建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設計來進行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教育活動。
其次,泰語教師必須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泰語教師應在正確認識泰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利用循序漸進的、多渠道的和多元化的方法來加強自身的跨文化泰語教學理論知識,增強實踐經驗,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泰語教學質量。比如,通過了解泰國的經濟、政治、歷史、宗教、藝術和社會文化風俗等,掌握海量的泰國文化知識。此外,還應加強對跨文化交際理論的學習,多研讀學者的相關論文與書籍;積極參加跨文化外語教學方面的專業教育或培訓;積極與兄弟院校進行本領域的交流,學習兄弟院校的長處,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制訂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宗旨的泰語教學計劃,根據教學計劃開發與設置相應的課程,并制訂配套的教學評價機制。
最后,泰語教師必須積極投身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實踐中。泰語教師應積極開展相關的實證研究,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蓞⑴c培養泰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主題的課題研究,通過科研來提高自身跨文化泰語教學的質量。也可構建教學團隊,集體備課,共同分享教學資源和探討教學經驗,在團隊中謀求共同進步。還可邀請校外專家親臨指導,通過聆聽專家講座及與專家交流了解最新動態,拓寬視野。也可積極參加泰語教學大賽,學習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教師應以成為具有高度文化理解能力、評價能力、整合能力和授業傳道能力的教師為目標,積極投身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實踐中。
(二)創新課堂教學設計,強化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過程
第一,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泰語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在教授泰語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文化教學,增強學生對泰國文化的敏感性。如在教授予教材基礎泰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第二冊第二十一課“宋干節”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學課文之前查找泰國“宋干節”的有關信息。“宋干節”又叫“潑水節”,中國云南傣族也有這個節日,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泰國潑水節與中國潑水節的異同。泰國的“宋干節”即泰國人民的新年,教師又可讓學生比較泰國人民與中國人民慶祝新年方式的異同。本冊第二十二課是“漂水燈”,教師可指導學生查找泰國水燈節的舉辦時間、節慶活動以及該節日對泰國的意義等??偟膩碚f,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脫離教材的學習,要以教材為依托,進行泰國文化方面的拓展,把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共同融入課堂里。
第二,在課堂上進行中泰文化對比。通過文化對比使學生對泰國文化有更深刻、理性的認識與理解,通過文化對比提高學生培養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識,以及準確、得體地使用泰語語言的能力。泰語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中泰文化對比時,要做到中國和泰國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求同存異,旨在實現暢通的、無矛盾、無誤解的交流。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文化對比時不能盲目崇拜泰國文化,否定中國文化,也不能驕傲自大,輕視泰國文化。
第三,通過交際情境設置,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泰語教師應利用課堂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完成文化的認知,培養學生文化交際的行為能力。在泰語口語課中可根據不同的專題進行情境設置和模擬,讓學生進行情境對話和表演。例如,模擬接送機,在酒店辦理入住,在餐廳點單等,讓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的情景模擬中運用語言與非語言的知識進行跨文化交流,提升行為能力。通過設置交際情境,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學會了應對各種情境,提高了解決文化沖突的能力,學會了在跨文化環境中如何有效地與泰國人進行交流。
(三)構建泰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課外教學環境
第一,開展各種競賽類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可組織學生在本校開展泰國文化知識競賽、泰語技能比賽(其中涉及泰國文化內容,如給出一幅與泰國節日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圖片描述);也可帶領學生去校外參加泰語演講比賽,演講主題與泰國文化息息相關,學生在演講比賽的準備中學習泰國文化,并且用語言展現出該文化。通過開展各種競賽類活動,學生會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產生濃厚興趣,在日后的學習中也會更積極主動地進行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第二,開展多種文化實踐類活動,培養學生跨文化行為能力。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在廣西南寧舉行,南寧的泰語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中國—東盟博覽會相關實訓,讓學生走入博覽會中的泰國館,擔任泰國商人的翻譯或者幫助泰國商人賣商品,在與泰國商人的接觸中培養跨文化行為能力。還可組織學生赴泰國參加短期或長期的泰國語言學習與泰國文化體驗團。學校還可接納泰國留學生赴中國短期或長期的中國文化體驗團,安排中國學習泰語的學生全程陪同和接待。各種文化實踐類活動的開展給予學生機會,讓學生把課堂上學習到的跨文化交際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行為能力。
總之,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泰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要想提升泰語教學的層次,必須把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同時融入日常課堂中。泰語教學應以培養兼具語言使用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泰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必須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利用循序漸進、多渠道和多元化的方法來培養。
【參考文獻】
[1]衛嶺.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開放教育研究,2012(2)
[2]劉慧.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