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 要:高中物理不僅要求對物理現象和規律作定性分析,更要求對其做定量分析且抽象,而現行初中課本所涉及的物理知識大都只是定性分析,情景形象,思維難度低。因此,如何處理好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就成為解決高中物理難學的金鑰匙。
關鍵詞:有效性;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85-01
一、有效教學的含義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簡單的說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要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必須對高中物理課程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必須對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特征有到位的把握。此外,高中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黃金時期,高中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正在不斷地加強,自我控制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而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科學的訓練和正確的引導。
具體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1、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人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更何況高中學生還只是一群大孩子,要讓他們學好物理首先就是要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我認為只要教師肯動腦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不是件太難的事情。
在我的從教經歷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首先,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興趣。高中生對新鮮事物都很好奇,而我們的物理實驗課堂正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這種好奇心,所以物理課堂上我總是珍惜每一次實驗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實驗的設計、操作、實驗結果的猜想以及實驗的結論的得出。這樣的實驗課比老師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要有味得多也有效得多。
其次,通過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幻燈片、多媒體的形象直觀、活潑生動正好能夠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所以物理課堂中,只要有機會我就會使用多媒體,比如在講天體運動時穿插一小段“探索與發現”節目中有關天體奧秘的視頻,講到牛頓定律的時候播放幾張牛頓的照片,這些看似簡單的多媒體運用往往能夠迅速地抓住學生。
第三,通過物理學家小故事的穿插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都處在追逐夢想的階段,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者正在尋找自己的偶像。這個時候物理學家的故事往往能夠很好地吸引廣大學生,因為他們也同樣期望將來自己能夠成為像牛頓、愛因斯坦一樣的名人。
第四,通過物理教師自身的涵養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如果學生討厭這個老師的話,那么該教師教的這門課程學生就不會有任何興趣去學啦。所以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很重要。我認為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主要必須具備如下一些條件:知識淵博,關愛學生,風趣幽默,樂觀向上。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你,同樣喜歡你所教的課程。
總之注意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保障物理課堂有效的重要基礎。
2、注重創設客觀的情境
物理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把知識和實際問題相結合,為學生創設客觀情境,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促進知識的遷移與新知識的建構,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的反饋和調整,實現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物理教學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自然觀察緊密聯系。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與物理有關的生活現象,探索隱藏在現象背后的物理規律。教學中由于問題研究的對象不僅僅局限于小車,小球,木塊等,更多的是采用學生在生活中能輕松感知的物理事物和現象。例如曲線運動中的有導彈、鉛球、雨傘上下落的雨滴、水平飛行的飛機空投救助物資、發生形變的跳板彈起的跳起的跳水運動員,受力分析例子中可以列舉加速、勻速、與減速的汽車或電梯,體檢時做的心電圖、地震儀的記錄圖、太陽能熱水器等等,以此來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勤于思考、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的良好習慣,增強將物理規律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在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轉化的過程中,學生對物理好奇的心理得以滿足,學習的內驅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物理的最持久的動機。在具體問題的創設中,學生的新舊知識相互聯系,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同化或順應,對新知識的感知以及心理意義的構建。在對具體問題的分析過程中,引起了學生的選擇性注意,學生學習有了明確的指向,即解決教師設置的實際問題,得出相應的物理規律,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得以發揮,知識得以掌握。同學間的相互討論合作,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引導,都對問題的最終解決起到反饋作用,同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對知識的理解應用過程。在教學的整個階段性過程中,物理教學是有效的,學生的知識內化過程也是自然的。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開發思維、培養各種能力的過程。教師應靈活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力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7(1A):40
[2] 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