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俠
【摘 要】運用設計的大學師生社交軟件溝通及其效用調查問卷對大學師生進行調查,探討師生之間的新媒體溝通方式及其效用問題。通過調查、分析QQ、微信等溝通方式的效用,根據其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完善其效用的建議。
【關鍵詞】師生溝通 溝通方式 溝通效用 社交軟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2-0022-02
職校師生關系會因為彼此溝通的不順暢共同對教育失去信心。成功的教育是以師生之間的溝通質量為基礎的。教師要有這樣一種意識:學校里所設計的所有工作,都是在這種師生關系中進行的。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思想和交流情感、信息的過程。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學者對溝通做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取得了優異的成果,為有關溝通方面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如安景文、苗建國主編的《組織行為學》,郭文臣的《管理溝通》,朱志忠、唐和平的《組織行為學》都對溝通的含義、溝通的過程以及溝通的影響因素做了相應的總結與概括。孫健敏、徐世勇編著的《管理溝通》,郭文臣編著的《管理溝通》對溝通的本質進行了全面闡述,認為其本質就是達成共識、換位思考、坦誠和信任。屠榮生、唐思群編著的《師生溝通的藝術》中系統闡述了在師生溝通過程中老師應靈活運用的一些溝通藝術。
本文主要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部的師生新媒體交流方式,如QQ、微信溝通方式及其效用進行了探索。共發放1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0份,并結合運用抽樣調查與訪談的方式進行實證分析,參考相關文獻,對調查結果予以整理、匯總。
一 大學師生新媒體溝通方式及其效用調查問卷結果統計、分析
在大學師生新媒體溝通方式及其效用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41.1%的學生認為師生良好的溝通在日常教學中起主導作用,54.4%的學生認為師生良好的溝通在日常教學中有點作用但影響不大,還有4.5%的學生認為其在日常教學中沒有影響。這些數據說明,絕大多數學生都意識到良好的師生溝通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出師生之間的溝通并沒有很好地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要求教師要樹立一切教學活動都應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提高教學水平的意識。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只有16.7%的學生有并且隨時可以有與老師課余交流的時間,44.4%的學生有時間與老師進行課余交流但是很少,38.9%的學生基本上沒有時間與老師進行課余交流,這一數據表明:學生與老師除了課堂上進行溝通交流之外,其余的接觸時間少之又少,為了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時間,一方面老師應該多留點時間與學生溝通,而不是除了上課就忙著搞科研、抓項目,讓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找到老師;另一方面,學生應該提高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意識,拓寬交流范圍,不要將溝通內容局限于學習方面,尋求老師在生活上、工作上的指導更容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好、伙伴關系。下面依次對QQ、微信、視頻等溝通方式及其效用進行分析。
1.QQ
據調查分析,40%的學生認為QQ是師生之間溝通的一般性接觸,可以獲得一些基本信息,26.7%的學生認為QQ使得信息傳遞通暢、師生之間彼此關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雙方加強溝通,彼此可以深入了解。QQ相比較短信而言,費用更低、速度更快、頻率更高、溝通起來更隨意,除了可以聊天之外,還可以到對方的網絡空間了解對方在生活上、工作上的一些基本信息,更好地了解對方的動態信息、抓住對方的心理,更好地交流彼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方便老師因地制宜地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但是也有21.2%的
學生認為利用QQ溝通使得師生之間接觸有限,不利于獲得一些基本信息,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大多數師生之間并沒有通過QQ進行交流,老師很少將自己的QQ聯系方式告訴學生,大多數是將公共的郵箱公布,其目的主要是便于教學作業方面的審查,并非出于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生的尊師敬師觀念仍很濃厚,不敢放開包袱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除非有重要事情,否則不會主動找老師聊天,即使加對方為好友也會將其另設在一個分組列表里面,甚至還會起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以提醒自己不要擅自“搭訕”,彼此之間這種觀念意識的落后是阻礙QQ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主要原因。
2.微信
微信是師生溝通效用比較好的一種方式,8.9%的學生認為微信可以促使師生雙方加強溝通,彼此深入了解,32.2%的學生認為其有利于師生之間信息傳遞順暢、彼此關系密切,36.7%的學生認為微信有利于師生一般性的接觸,可以獲知一些基本信息,16.6%的學生認為其使得師生之間接觸有限,不能獲知一些信息,5.6%的學生認為其可能導致信息傳遞不暢通、師生彼此關系疏遠。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溝通軟件,除了具有QQ的一般性功能之外,還可以起到打電話的作用,雙方可以通過使用流量來進行語音交流,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交流,還可以通過朋友圈與一些陌生人進行交流,這樣就會使學生不會因為對方是老師而放棄與其進行交流,老師可以通過匿名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以忠實的聆聽為主旨,以同齡人的身份進行生活、學習、工作上的經驗交流與共享。
在運用社交軟件交流時,師生之間也經常運用視頻進行交流。視頻是師生溝通比較有效的方式之一,溝通效果顯而易見,值得師生運用與完善。12.2%的學生認為通過視頻可以使師生加強溝通,彼此深入了解,具有面對面溝通的效果,可以就某一問題深入、全面地溝通,通過眼神、表情、語氣等非語言進行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另外,37.8%的學生認為視頻可以促進信息傳遞通暢、師生之間關系密切,這種溝通方式可以手把手地對學生進行輔導與指導,尤其涉及手工操作方面的內容,不至于在溝通時產生誤解或者歧義,這一功能是打電話、發短信、QQ等溝通方式所不能比擬的。28.9%的學生認為視頻溝通方式方便了師生之間對于基本信息的獲取,由于視頻溝通方式速度快、成本低、便于操作與實施,廣泛受到當代大學生的青睞。但仍有超過20%的學生認為視頻溝通也會阻礙良好溝通效用的實現。視頻溝通要求雙方要在某一固定的位置進行,受到空間限制,視頻溝通對網絡穩定性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如果信號較弱,一句話不能通順表達,就會產生誤解,還會影響溝通雙方的心情,尤其是在雙方好不容易才協調出來的彼此都空閑的時刻。
二 改進大學師生溝通方式及其效用的建議
微信、QQ等聯系方式不但能方便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而且它們能很好地避免面對面交流中的尷尬等問題,又能保證溝通及時性。
1.樹立正確的溝通理念
首先,有效溝通基于雙方的共同點,共同點意味著雙方在溝通的目標、態度和興趣等方面相互認同,缺乏這一前提,溝通只會徒勞無功。其次,在溝通過程中,要注重換位思考,如果師生都能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老師會感覺到被學生支持和愛戴,學生會感覺到被老師尊重和理解。最后,溝通的本質是信息的交流,目的是信息共享或解決問題,最終結果是求同存異。
2.要創設溝通的情感氛圍
以心換心是良策,教師言語要親切、和藹,感情要真摯、投入,使學生的自尊心、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學生才會體會到老師的關愛與在乎,像與親人接觸一樣輕松、真實,減少戒備感,真情流露是實現師生溝通、彼此深入了解的前提。
3.建設穩定的校園網絡
QQ、微信、語音、視頻等溝通方式的暢通無阻,首先離不開穩定的網絡環境,這就需要學校相關部門能夠與移動、電信公司進行協商,在降低通信成本的同時可以享受到較高質量的網絡信號。使校園內部的公共信息能夠得到共享,老師、學生的相關動態信息能夠及時得到更新與傳遞,使校園到處都洋溢著濃厚的師生情誼,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
4.要注意語言技巧
心靈溝通是雙向交流,要善于啟發,學生才會袒露心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技巧,委婉、含蓄、幽默等技巧要融會貫通,須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參考文獻
[1]屠榮生、唐思群編著.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朱志忠、唐和平.組織行為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李秀娟.組織行為學——先知而后行,行必有所為(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安景文、苗建國主編.組織行為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5]孫健敏、徐世勇編著.管理溝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