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芳
【摘 要】教育Blog憑借其強大的生命力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熱點之一,教師紛紛利用Blog來促進自身發展。反思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Blog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工具,非常適合運用于教師的教學反思。本研究是將網絡技術與教學反思在Blog上有機地整合,發揮其優勢,在Blog這個平臺上探索開發一種科學、實用的教師反思策略。在教師反思策略的基礎上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之間通過協作與反思分享各自成功的實踐經驗,有利于教師之間合作開發與嘗試新的教學策略。讓教師們共同努力改進教學技巧,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Blog 反思策略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2-0057-0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都在改革和尋求新的教師成長模式。其中,注重教師自身的反思性發展是其鮮明的特色,并由于其獨特優勢而受到推崇。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如何將新興的技術有效地應用到教學反思中,以此來提高教師的反思力。而Blog技術的出現,為教師反思提供了網絡支撐平臺。隨著Blog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擁有自己的Blog。如何在這個平臺上探索開發一種更加有效的教師反思模式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是將網絡技術與教學反思在Blog上有機地整合,發揮其優勢,形成一種科學、實用的教師反思策略。
一 Blog的簡介
Blog,是Weblog的簡稱。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義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類型的流水記錄。Weblog是在網絡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所以也稱為“網絡日志”,在中國大陸常譯為“博客”。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習慣于日常記錄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
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的,這些張貼的Post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沒有任何新技術,不需要注冊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務器空間,不需要FIP知識和許多軟件工具,不需要許多網頁制作知識,只要能簡單使用文字編輯工具和會在網頁上粘貼復制就可以了。它被認為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因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加入其中。
二 Blog的優勢
Blog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Blog在技術上的“零障礙”
它從技術上具備了培養教師反思能力的可能性。Blog本身就是一個簡單實用、功能齊全的小型網站,只要能夠簡單操作電腦,會文字錄入,就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個人網站,有域名、有空間、可管理,特別是Blog系統提供了很多模板,不需任何人指點,輕點鼠標即可設置相應欄目,建立賦有個性的網站。
2.Blog在經濟上的“低成本”
教師是相對清貧的群體,Blog是免費的社會性軟件。對老師來說,幾乎不需要額外增加投入就可以快速搭建屬于教師自己的個人網站。對于學校來說,要取得自己的Blog社群的管理權,也只需支付很低的費用甚至也是免費的。
3.Blog的開放性與共享性
作為一種先進技術,Blog的發布功能并不是封閉的,它可以對所有用戶開放,不但可以共享自己的Blog內容,而且還可以與其他教師交流,在Blog上可以得到有經驗教師的指導。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中,我們可以搭建互動交流平臺,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
三 基于Blog的教師反思策略
Blog可以為教師提供上傳發表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的空間和欄目。教師也可以在Blog上進行交流和發表評論等。這些內容都是分散、龐雜的,雖然有利于
促進教師個人隱性知識顯性化,讓全社會可以共享知識和思想。但仍需提供一些幫助教師在Blog上發展反思能力的活動以及一個幫助教師促進反思能力持續發展的方法。
筆者根據思維模式或個體達到某種反思水平的過程對反思進行了分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師反思策略的過程模型,其具體方案如圖所示。
1.問題的形成
第一,觀察:在Blog上設置“觀察”欄目。教師用參與者和非參與者的身份對教學事件進行觀察,并把觀察結果分為“課堂中的角色”“課堂環境”“課堂交流”“職業水準”上傳到上述欄目里。第二,案例分析:案例是一種圍繞問題進行記敘的故事,可以幫助教師關注問題。案例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聯系起來開展批判性反思。教師通過在Blog上發表案例,讓別的教師與自己共同研究案例,并發表評論,尋求解決方案。第三,微格教學:在進行微格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同伴或者專門的技術人員會錄制整個教學過程,并把這段視頻上傳到Blog上。教師就可以超越傳統時空局限(課堂范疇、講課時間等)在Blog上觀看視頻,然后針對教學效果進行教學評價。
2.對問題進行反思和重構
針對問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在Blog中寫自己的反思日記,根據別人的經驗在Blog上發表評論。當一位教師比另一位教師更有經驗時,就可能涉及指導的關系。當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向其他同事提供評價性反饋時,就會涉及反思性教學評價的問題。這些評價又促使問題重構,指導觀察、案例分析、維格教學。
教師反思策略模型是一個封閉、循環的系統。旨在Blog上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共同致力于學生的成功和健康成長,并通過問題解決、建設性的批判、反思及辯論形成教師團隊意見。
四 以反思模型為紐帶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
就教師而言,以反思為紐帶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教師成長的一種策略。而Blog為教師提供了這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與教育專家、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習者交流溝通,將教育理論實踐化、可操作化,從而促進共同體的全體教師不斷成長。
在Blog上交流,實際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自愿共同參與的一個互動過程。它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們共同努力改進教學技巧,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之間通過協作與反思分享各自成功的實踐經驗,有利于教師之間合作開發與嘗試新的教學策略。
五 教師反思模式的實施設計
筆者于2013年3月對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舊屋基民族中學教師進行了訪談并與民族中學的三位教師結成學習共同體。針對該校的情況和問題,旨在為了共同提高教育技術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在Blog上基于教師反思模型設計了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運行步驟。
1.激發教師學習教育技術的積極性
根據我院教師向民族中學教師面授的時間很少,多數時間只能通過媒體(網絡、電話)聯系,這樣容易使學習中斷,因此我們學院的教師應對他們的學習給予持續性關注,提供學習支持。鼓勵他們在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通過Blog獲取和發布信息。
2.獲取大量的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案例
民族中學的教師使用多媒體上課的效果不理想,認為多媒體并沒有提高教學效率,甚至對使用多媒體上課有抵觸情緒。通過Blog獲取大量的教學案例以便與民族中學的教師共同分析其原因,開展教學討論,汲取失敗教訓,學習成功經驗。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在Blog中上傳了多媒體上課的成功案例視頻和教案。
3.教師之間交流合作
教師之間組織討論、進行示范教學、決定研究內容、互相質疑討論等。鼓勵教師內部相互促進、不斷成長。促進領導關注教師。學校領導通過Blog可以知道教師的所思所想,全方位了解教師、關心教師并形成良好的Blog文化。
六 結束語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發展,優秀的教師往往是反思型的決策者。反思賦予教師新的角色定位,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成為“研究者”。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Blog在教師中大規模的普及,為提高教師反思力開辟了新的途徑,但最終成果如何取決于每一個教師。
參考文獻
[1]Germaine L. Taggart、Alfred P. Wilson.提高教師反思力50策略(趙麗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胡三華、汪曉東.博客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遠程教育雜志,2004(1):10~12
[3]曹豐.Blog促進教師反思能力培養之探索[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6(3):49~50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