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林
【摘 要】新課改開展以來,很多學校都在研究高效課堂。高效課堂離不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最能體現出“教育是慢的藝術”。而開展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一種中心、兩種文化和三個基本點。”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一種思想 兩種文化 三個基本點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2-0152-02
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學校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新課改開展以來,很多地方都在研究高效課堂模式,也取得了很多成績。其實一個學校要追求高效課堂,就必須在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管理這兩方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我們在開展班主任工作時,具體的事情的確很多、很雜,但總的來說就是要做到“一種思想、兩種文化、三個基本點”。
一 一種思想
任何一種行為的背后都是思想在指導,任何一種教育行為都是教育思想的體現。一個班主任開展工作的方式,其實體現的是他對教育的理解和他的教育思想。我的班主任工作思想就是:開展班主任工作堅持以情感教育為主、以規章制度為輔的原則,用孝道和感恩之心激起學生心中的責任意識,發揮學生內心強大的愛的力量。
用規章制度管理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管理方式。所以全國各地幾乎校校有制度、班班有規定。強壓式的管理方法對于一個企業、工廠也許很好,但對于學校,效果不一定好,而且肯定不是長期有效、對學生身心發展負責的管理方法,因為它不直接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
要對一個團體中的人進行管理,首先要考慮這個團體中人的性質和管理目標。學生是鮮活的、成長著的,是正在通過犯錯誤而變得成熟的生命個體。學校不是工廠,也不是軍隊,更不是商場,學校就是學校,是心靈和智慧交流與碰撞的場所。我們在學校中要培養的是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學的公民,而不是只會聽從命令的順民和奴隸。既然是這樣,那么只有愛才能使生活在學校里的人朝著他的發展目標走下去,只有情感教育才能直指學生的心靈,才能產生長遠且良好的管理效果。但這種管理模式、這種教育是一種慢的教育形式,最需要耐心和愛心。在這種教育形式下,班主任還要注意愛的方式和愛的度。班主任對學生的愛就像太陽對樹苗,沒有太陽,樹苗長不壯實,但太陽如果靠樹苗太近,肯定要燒苗。
班級管理中也不能沒有比較和評價制度。沒有比較、評價的班級是惰性班級,很難有進步。但班主任要注意比較、評價的方式。班主任要讓自己的學生抬起頭來做人,所以只能在縱向上比不能在橫向上比,只能把學生比上去不能把學生比下來,要悄無聲息地批評,大張旗鼓地夸獎。
二 兩種文化
一個學校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是因為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氣質,這是一種軟實力。這種軟實力是一代代學校人通過努力形成的學校的整體形象和精神內涵。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學校文化會深深地影響著班級文化的形成。我所指的班級管理中的兩種文化是班級的硬件文化和軟件文化。
1.班級管理中的硬件文化
班級管理中的硬件文化是指班級管理中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包括班級管理制度、班委設置和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三個方面:
第一,班級管理制度,也就是班規。我把它叫作“家庭公約”。本公約在每個學期開學初兩周內由學生自主制定。開學第一周,行政小組長在組內召開會議,提出“家庭公約”的議案。第二周時,由監察委員長牽頭,聯合各行政小組長組成一個監察委員會,將所有議案合并、商討,最終拿出“家庭公約”草案。在第二周的班會課上,由班長、監察委員長和全班同學簽字并按下紅手印通過并執行。
第二,班委設置。在班委設置上,我主要分三個級別設置。第一級別設班長、團委書記和監察委員長,負責管理全班事務。監察委員長負責組織監察委員會,委員會有監督和彈劾班長的權利。第二級別設各部部長。每個行政小組選舉應設部委委員,組成該部。第三級別設行政小組,每個小組內設各部委員和各學科代表。各部委員和各部部長組成各部管理班級,各學科代表和各學科班長組成該課研究小組,負責監督該學科的學習情況。
第三,班級環境文化。主要由班長牽頭,由宣傳部主要負責班級每個月的黑板報和走廊上的墻報以及“家庭日記”等。
2.班級管理軟文化
班級軟文化指的是一個班級維護同學關系的紐帶中除了制度以外的東西和班級的精神價值追求。例如,三十四班的班級軟文化為:(1)理念:我們是一家人。(2)班歌:《感恩的心》。(3)班級口號:青春如火、超越自我、三十四班、奮勇拼搏。(4)班訓:志存高遠、自強不息。(5)班級核心價值觀:做一個守孝順、會感恩的人;做一個有愛心、有信心、有責任心的人;做一個成績好、能力強、有獨立思想的人。
班級軟文化不是一天兩天能形成的,它需要全班所有人,包括班主任在內努力堅持、經營才能形成。這就像一個學校的文化一樣,是一個班級的獨特之處,是一個班級的共同語言。
三 三個基礎
三個基礎指的是在管理班級時更為細化的三個方面的抓手。
1.用思想引導行動
一個人行動上的困難、錯誤其實是思想上的匱乏和錯誤。所以學生犯錯誤,不是學生不聽話,也不是學生壞,而是學生思想的土壤太貧瘠了。作為一個班主任,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學生的心靈和人格。
關注學生的思想,上好班會課是非常重要的。班會課是一個引導學生開悟的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對于班會課的教學內容,我認為幾個主題非常好:一個是古希臘文明所體現出來的民主與理性;一個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論語》中做人處事的智慧;一個是文學藝術和音樂藝術的美育滲透。我覺得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經典之中,因而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經典、思考問題,幫助學生開悟。
2.用親情結成紐帶
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將班級看作一個家庭。只有以愛、以親情為紐帶建立起來的關系才是最牢固的,因為它有溫度。為了結成這個紐帶,每個月班主任都可以組織學生過集體生日,可以和學生一起寫家庭日記。班級的活動班主任應盡量參加。這是一個民主班級應該有的管理形式。學生犯錯也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過程,班主任要記住的就是“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
3.用活動打造班級
一個有活動的學校才是一個有生命活力的學校,一個有活動的班級才是有生命力的班級。每個學期我們都可以在班級中開展很多關于學習的、體育的、藝術的班級活動,讓學生生命的靈動性在活動中得以彰顯。班主任還可以把班會課盡可能地設計成一個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去體會、感悟。現在的教育不缺少“教”,而缺少一個能讓學生“悟”的境。
四 小結
很多人喜歡把教師比作西方神話中推石頭的西西弗斯,把教書比作每天重復推石頭的活動。但我覺得,即使是推石頭也有推石頭的美,因為每一天當你在推石頭的時候,陽光、空氣總是不同的。石頭還要推下去,那就多看看路邊的風景,心源開處,鮮花自然開放。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林華民.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7
[3]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4]肖川.教育的智慧與真情[M].長沙:岳麓書社,2005
[5]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
[6]肖川.教育的情趣與藝術[M].長沙:岳麓書社,2008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