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圖芽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迎合新課改實施標準,生活化教學方式成為未來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創新探索,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過程以及方法等實現生活化作為未來數學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隨著新課改不斷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生活知識方面的培養,將生活情景根植于教學內容中,一切教學活動都切實聯系生活實際,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性質,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以后的生產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優化教學環境,營造生活氛圍
要想不斷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環境,營造一種良好的生活氛圍,教師必須將課堂還原成生活情景,在生活中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為了實現生活化教學環境,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首要做的就是建立生活化的師生關系,這是實現生活化教學的前提條件。生活化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了解學生的脾氣秉性,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和融洽。另外,教師也要充分利用作業布置的環節,引導學生如何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比如搜集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等,要引導學生建立一條學習知識與生活的有效途徑。
二、整合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引導的關鍵在于教學內容的整合,如何有效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此,教師要嚴格把關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內容的整理以及備課過程中就必須替身自身的專業技能,并且能夠將理性的知識順利地轉化為生活中熟悉可見的生活問題。這樣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米、分米、厘米”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比如書本、筆、圓珠筆、衣服以及身高等。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和驗證,更加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中生活體驗,真正發揮了生活化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方法得到了數學教師以及學生廣泛的認同和喜愛,也正迎合了新課改實施的標準。不斷地整合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將生活情景融入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真實和生動,進而實現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蔡靜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27).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