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
摘 要: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技能,把握好了,不僅能促進學生思考,更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有效提問;互動;方法
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庇腥苏f會問問題的學生會學習,我在這里再補充一句,會問問題的老師是一名好老師。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技能,它對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要大膽地問一句,你會提問嗎?
一、提問時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和技巧,使課堂提問產生一些誤區(qū),既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有百害而無一利,下面我就將提問時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如下:
1.一問到底,學生疲于應付。教師的一講到底早已被我們所摒棄,因為它使學生淪為被動的接受者,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新型課堂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是有些教師一改常態(tài),一問到底,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地拋出,學生疲憊不堪。
2.問題大而空,實效性不強。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要有的放矢。你提出問題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樣的答案?你會得到什么樣的答案?對于不同的答案你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預設必不可少。如果你沒做這些工作,那么你提出的問題就是事倍功半。
3.為了提問而提問,沒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問問題只是為了解決你的一個個知識點,沒有把啟發(fā)學生思考放進去,所以你的提問就會很急躁,學生有了標準答案,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你沒把學生思考的時間,思考可能有的廣度,深度加進去,是單純的為問而問。
4.問題沒有深度,不能激發(fā)學生思考。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程度不一樣,對不同問題的反應也不一樣,我們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就要有坡度,不能一味地流于表面,圖個大家都樂呵,有深度的問題才能讓學生“絞盡腦汁”,不過一味的過深、過偏,否則會使課堂成為少部分學生展示的舞臺,而其他學生坐冷板凳。
5.對學生的答案不能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提問流于表面?!暗叵滤且环N干凈的水資源嗎?”“看到這個圓你能想到什么?”別怕學生的回答和你不在一個步驟上,有心的處理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6.評價過高,使思維碰撞的火花不夠閃亮?!澳阏姘?!”“太好了,你真聰明!”“你是我們班的小博士!”等等,我們在評價時主張以贊揚為主,可這不代表一味的夸贊,我們要讓學生浮起來,也要讓學生能夠沉下去,師生深層次的對話對學生心理的滿足不是短短的夸贊能夠達到的。
7.提問是雙向的,要讓學生也問一問。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他們會提出問題了,就說明他們會思考了。為什么孩子們被我們教得越來越沒有問題了,這是我們應該反思的。
二、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要去解決,那么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提問有實效性呢
1.提問內容上,講究少而精。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是非常明確的,而為實現(xiàn)這個目的我們分哪些步驟,在處理這些步驟的時候我們使用哪些方法都需要我們精心設計。我們不能隨意地提問,這樣既分散學生精力,又無助于教學,浪費時間,所以提問目的性要強,是要引出新課,還是要突出重點,或者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要盡量去掉那些可有可無的提問,做到少而精。
2.提問對象上要面向全體,忌東風壓倒西風。課堂上要注意防止成績好,性格活潑的同學控制課堂,這些同學反應靈活,一般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回答問題,這時候教師不能立刻向下進行,還應該照顧那些能力較差,性格內向的同學。我們要用親切的語言,熱情的態(tài)度,輕松的氣氛來消除他們的緊張感和壓抑感,對他們回答問題時遇到的困難要適時地用語言來疏導,幫他們把握方向,開拓思維,而肯定的語言與贊揚也是必不可少,真正做到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中有所收獲。面向全體并不代表要齊答,“濫竽充數(shù)”的教訓我們要時刻謹記,一起回答問題看上去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它不利于學生思考,反而使一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人云亦云過于依賴的習慣。
3.提問形式上,要注意技巧性。教師課堂提問的形式應該多樣化。不同的知識點處理的時候方式不同,提問的形式也應該不同,方式靈活了,學生的思維也更容易放開。
4.你評價的語言是學生努力的方向。課堂提問是我們實現(xiàn)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那么學生回答后,老師的及時反饋也必不可少。如果教師只管提問,不顧效果如何,那么再好的問題設計也會大打折扣。作為教師要“善待”學生的回答。學生的回答只要是其真實的想法,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對問題本身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對于學生頗為獨到的見解,不僅要表揚學生的積極思考的精神,還要表揚他提出的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使學生學會深層次地去思考問題。
總之,精彩的一堂課離不開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離不開每一次思維碰撞產生的耀眼火花,多問問,多想想,讓我們的課堂擁有生命力,讓我們的學生擁有活力,讓我們的教育異彩紛呈。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