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采用分層分類抽樣的方法,選取我國西藏自治區和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兩個藏區為樣本地區,以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山南地區和達孜縣,以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為樣本市(地區)縣,在每個樣本市(地區)縣選取了小學四年級、初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共1397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研究了樣本學生的藏語、漢語、英語三語語言能力,并討論了研究結果對藏區三語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藏族地區 中小學 三語 語言能力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規定,從2001年起,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自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鄉鎮小學自2002年秋季開始逐步開設英語課程。英語課程的普及使得我國藏族地區中小學學生的學業壓力增大,面臨藏語、漢語和英語三種語言的學習。
本文在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以西藏自治區和甘南自治州9中小學共1397名學生為樣本,調查研究了學校教育語境下藏漢英三語學生的三語語言能力。
二、研究對象
課題組分別于2013年6月和2014年10月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山南地區和達孜縣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共11所中小學進行了田野調查。按照研究設計,采取分層分類抽樣的辦法,從樣本地區分別抽取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樣本學校各一所,為使樣本具有代表性,抽取各選段中間年級為樣本年級,即小學四年級,初中二年級(義務教育學段八年級),高中二年級;每個年級抽取樣本時也綜合考慮了民族分布,最后共收集到1397個有效樣本學生的數據。對他們的三語語言能力進行了分析研究。
三、樣本學生三語語言能力分析
本文運用SPSS(16.0)軟件包,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
表2是題項“你能流利地使用哪幾種語言”中選項被選擇的次數及百分比,從上表可以看出,樣本學生中有69.8%的學生能夠流利地使用漢語,能流利地使用藏語的樣本學生占樣本總數的92.3%,而僅有11.1%的樣本學生認為自己能夠流利地使用英語。樣本學生中96.99%的學生是藏族,藏語作為他們的母語,需要熟練地掌握,而且甘南地區是一個藏族與漢族交流比較頻繁的地區,身在這樣一個藏漢交流頻繁的雙語語言環境中,使得他們能夠熟練地使用藏語和漢語。相對而言,樣本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較低,能熟練地使用英語的學生僅占11.1%。
表 3 是樣本學生作答題項“你平時用什么語言和老師、同學講話”的選項分布及所占百分比,表中的數據顯示,在平時與老師、同學的交流過程中,有30.9%的樣本學生選擇的是藏語,有10.1%的學生用的是漢語,更有58.9%的同學用的是藏漢雙語,而使用英語的學生只占0.6%。由此可見,樣本學生對藏語和漢語的熟練程度遠遠高于英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首選語言是藏語和漢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需要熟練掌握藏語和漢語,平時也更樂意使用藏語和漢語;另一方面,他們本身的語言水平制約了對語言的選擇。
表4中的數據反映了樣本學生在作答五級量表題項“我經常看藏語和漢語書籍、報紙和電視節目”時,各選項被選擇的頻數和占比。其中選擇“基本符合”的樣本學生占樣本總數的37.0%,選擇“完全符合”的占40.5%,而選擇“完全不符”和“不太符合”的樣本學生分別占6.2%和10.8%。不難看出,有77.5%的樣本學生經常看藏語和漢語書籍、報紙和電視節目,他們能夠理解用藏語和漢語表達的意思。僅有17.0%的樣本學生選擇的是“完全不符”和“不太符合”,從側面反映了樣本學生對藏語和漢語的熟練程度超過了英語。
四、結論及啟示
1.研究結論。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研究,發現無論是學生自身的語言水平、平時與周圍的人交流,還是自己對語言的選擇,大多數樣本學生的首選語言是藏語和漢語,有92.3%的樣本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藏語,69.8%的樣本學生能夠流利地使用漢語;在平時與周圍的人的交流過程中,有30.9%的學生選擇的是藏語,10.1%的學生選擇的是漢語,更有58.9%的樣本學生選擇使用藏漢雙語;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77.5%的樣本學生選擇使用藏語和漢語進行學習和娛樂,而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96.99%的學生為藏族。相比較而言,僅有11.1%的學生能夠比較流利地使用英語,0.6%的學生選擇用英語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藏族地區的中小學生對藏語掌握的最好,能夠熟練地使用;其次是漢語,藏漢雙語的頻繁交流促使他們對漢語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對英語的掌握程度最低。
2.對民族地區三語教育的啟示。三語教育是我國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三語教育和三語教學已成為我國民族地區外語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三語教育的發展直接影響民族基礎教育的發展。首先,三語教育的開展要結合地區經濟、文化、語言環境進行,制定適合當地實情的三語教育政策來指導三語教育的開展。其次,轉變學校師生對英語課程的認識,提高對英語課程的重視程度。自2001年英語課程在全國得到普及,英語已是我國中考、高考,甚至攻讀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來看說,英語的學習只是為了升學、參加考試。我們應該看到,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英語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要轉變師生觀念,英語學習不只是以升學考試為目的。最后,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三語語言水平和能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三語語言學習環境。三語教師能否在課堂上流利地進行三語語碼轉換,會影響到學生的三語學習效果,教師應不斷強化自身,給自己充電,提高自身三語語言水平,引導學生進行三語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文宇.雙語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實證研究回顧[J].外語研究,2010,(3):52-60.
[2]張貞愛,俞春喜.北方少數民族師生三語教育認同研究——以維吾爾、蒙古、朝鮮、哈薩克族師生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2,(1):16-23.
[3]烏力吉.少數民族三語教育的縱橫解讀[J].貴州民族研究,2005,(4):181-183.
[4]史民英,肖鋮.西藏“三語教學”的價值取向及模式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9,(6):75-79.
[5]劉全國,李倩.我國民族地區英語課堂三語教學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研究,2011,(1):75-78.
[6]黃健,王慧.國內外民族地區三語教育之比較[J].貴州民族研究,2012,(5):191-195.
[7]原一川,胡德映,馮智文,李鵬,尚云,原源.云南跨境民族學生三語教育態度實證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6):80-87.
[8]史民英,邢愛青.西藏地區三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37-141.
[9]劉全國.三語教育與三語教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4.
*本文樣本數據來源于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劉全國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榮達教育資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課題和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2013年度課題“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民—漢—英三語教育的模式構想與實施建議——以西藏自治區和甘肅藏區為例(課題號:RDSY13020)”數據庫,作者為課題組成員。
作者簡介:曹永成(1990-),男,漢族,甘肅臨夏人,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課程與教學論(英語教學論)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與多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