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敏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多元化、創新型的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有效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探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一、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樣方法
語文教材選材豐富,包括傳記、童話、詩詞、說明文、散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這類以寫景物為主的文章時,我們可以采取“導游法”,引導學生感受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學習《匆匆》這一類散文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賞析法”,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學會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方法。
二、在課堂小結中進行趣味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對學生進行興趣引導,讓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特別是在課堂小結中,不要因為教學結束就草草了事,還需要進行趣味引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例如,在學習《炊煙》這節課的時候,在課文分析結束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為什么作者要以‘炊煙為題?換做是你,你會選擇什么題目呢?為什么?”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能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動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究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中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以及探索精神。
三、樹立榜樣,陶冶學生的情操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中,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向具有高尚靈魂的人物學習,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榜樣,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周恩來》,讓學生通過影片直觀感受周總理的高尚人格。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蘊含于課文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并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人民會如此愛戴周總理,并反思自己應怎樣學習周總理的精神品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發展,實現現代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林偉濤.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論壇,2010(10).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