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海
摘 要:在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時代,游戲式教學已經走進了課堂,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師生的認可。游戲式教學能夠直接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輕松愉悅地汲取知識。在實施游戲式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方法,就游戲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分析其作用,提出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合作
數學是一門集合邏輯思維、分散思維等思維的科學性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加以耐心引導很容易造成困擾。游戲式教學為小學數學知識的灌輸提供了新的活力。在游戲教學中要注意游戲操作的簡易高效性以及選材的生活化,促進課堂的順利開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游戲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似乎是天生就會的,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游戲式教學滿足了小學生童心的需求,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此外,游戲式教學還可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從而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于教師來說,這也是促進教學質量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
二、游戲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1.游戲操作簡易高效
在游戲式教學的過程中,游戲主要是針對于小學生,因此游戲操作應該簡易,方便學生操作。由于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帶入游戲式教學,因此又直接決定了游戲的高效性。這樣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構建的目的。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克、千克、噸”的認識中,教師可以把水煮雞蛋、蘋果、雞腿帶到課堂中,然后問學生:“大家覺得它們分別有多重?在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后,誰回答正確了,誰就可以把答對的吃的領走。”這樣,學生會很快地進入到學習單位課程的狀態中去,這樣的游戲簡單高效。
2.游戲選材貼近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小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階段,依托生活情境教學更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對此,我們應在數學教學中,多讓數學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去,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激發他們學習數學興趣,發掘學他們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的“年、月、日”之前,就提醒學生在下節課帶好日歷。在課堂上,可以直接通過日歷來授課,簡便易懂。然后問學生:“你們生日是哪天呀?你們一年可以過幾個生日?”然后隨便找兩個學生,讓他們說出生日后,提問大家誰大,認為誰大就把日歷送到對方的桌子上。以此讓大家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3.游戲注重互動性
游戲,就是大家一起游玩嬉戲。課堂上的游戲式教學不僅要具備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還要具備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時,教師可以帶幾副撲克牌進教室,然后說:“我抽了一張4和一張6,相乘是24,你們誰還能想出通過加減乘除得到24的牌數?”然后讓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代表進行游戲式教學。這樣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去,同時,教師先做示范,也保證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更直觀地讓學生了解游戲規則。學生在進行游戲的時候,便會在集體的活躍的氛圍下不知不覺地汲取到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教師在選材方面應當注重游戲對生活的貼近性,同時應該想到游戲操作的簡易與高效性相結合。教師還應該在實際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變動教學,觀察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根據此變化來確定和改善下一堂游戲式教學課堂的開展。這樣才可以有效地發揮游戲式教學的作用,達到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與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雷新河.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