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鳳
【摘要】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學生自身潛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創新實驗活動,開展課外拓展。
【關鍵詞】 高中 生物教學 創新能力
自古以來,儒家一直信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經典理念,創新是中國發展的不竭動力,高中階段是培養青年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育學生基本的創新能力顯得十分必要。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探討。
一、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是教育發展、社會發展、學生個人發展對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高中生物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1、教育發展要求。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中課程價值、內容的設置日趨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且更加關注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它的主要任務是要提升學生所具有的基本生物學素養,其價值是為學生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做出貢獻。這也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學工作需要由剛性轉向彈性,更加注重挖掘學生自身潛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社會發展的要求。改善我國民眾的綜合素養是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提高國民生物素質使國民能夠運用科學的生物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從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啟迪,進而更好地運用到學生的實踐當中,要求學生能夠活學活用。
3、學生個人發展的要求。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即承接初級教育階段的知識學習同時又為大學階段學習、生活和步入社會做準備。在這一階段所形成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激發學生創新能力,既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本學科知識,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為今后的發展開拓空間。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教師在在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的安全教學節奏與內容,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建立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
1、轉變教學理念。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單方面灌輸教學理念,明確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而非主導者,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課堂表現、課下作業完成情況等的觀察,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而改變課程講解進程。總之要突破傳統教學理念,打破灌輸式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需求,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
2、合理安排課程內容。要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還要從課程安排入手,這是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主要影響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高中生物課程以專題模塊的形式呈現,每一模塊設一內容主題,而不規定具體“知識點”,這也就為教學留出了極大的自主發揮空間。因此教師可以按照學生掌握程度對所教課程進行設計與選取。比如,針對于“生物科學與社會”這樣的知識點,可有有針對性的選取適宜的部分進行選學,可以選擇接近于現實的“生物或工業”作為側重點。同時本著與時俱進的思想,教師也可以根據生物技術、生物學的發展情況適當地加入到教學內容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生物科技發展情況,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創新實驗活動。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活動,是使學生首腦結合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在牢固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創新實驗,在創新中發現新問題,探索新知識。例如,當蛋白質遇到濃硝酸后能夠發生特定的生物反應,要證明蛋白質是組成唾液淀粉酶的主要成分,只需要在實驗當中將濃硝酸滴入唾液淀粉酶就能知曉答案。
4、開展課外拓展。教學活動不僅包括課堂上的活動還包括課外的延伸,教師可以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布置課外作業、開展討論會、辯論賽的形式,延長學生思維的廣度,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創造能力。例如,在選修二課程學習階段,教師可圍繞“生物科學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開展討論會,還可以“生物科學對人類發展造成的正面影響大還是負面影響大”為題組織辯論賽,讓學生各抒己見,挖掘學生的新思想、新觀點,在潛移默中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學生在生物課程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對現行教學模式進行完善,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在生物學習以及其他各科學習的創新能力。
參 考 文 獻
[1]曹麗艷.高中生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J].中華少年.2016(06)
[2]吳新軍.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生物技術世界.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