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華
摘 要:人的行為都有目的性,換言之,就是一定的動機使然,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也不例外。教師不能給學生智力,更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給予內在的驅動和激勵,使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動機的意義和價值,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實際,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動機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小學生 ; 語文學習 ;動機 ;培養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狀態,是學生學習行為的直接原因和內部動力。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受一定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具體有:學習動機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學習動機形成的內部因素有小學生的成長與年齡特點、小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小學生的個性差異。小學生學習動機在語文學習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我們調查發現,當前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培養與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具有緊迫性和艱巨性。
一、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表明,小學生學習動機具有多種動機并存的特點,并且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小學生學習動機由外部學習動機為主導向以內部學習動機為主導轉化。入學初期兒童的學習動機,缺乏自覺性,目標還未觸及學習活動本身;低中年級學生淺近的學習動機形成,他們開始對獲得新知識感興趣,認知性動機開始形成,但此時還是外部動機占主導地位;到中高年級學生遠大的學習動機逐漸發展,對學習的需要、求知欲等內在因素在學習動機結構中逐漸占有重要地位,成就動機開始形成,內在動機并逐漸成為支配性的穩定而持久的學習動力。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方法
1.興趣以需要為基礎。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并注意探索其奧妙。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也不會產生動機。和諧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熱愛語文學科的基本保障,不僅僅是語文學科,任何學科都一樣。實踐證明,畸形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主要障礙。平時了解得知,學生普遍反映教師對自己的關心不夠,下課很少同自己交流。我認為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適應教師角色的轉換,在課下時間可以適當地把自己的身份降下來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玩耍,將一些語文知識在與孩子的游戲中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愿意去上語文課,才會對語文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形成后,學生就會在學習中尋找合適的方法,語文學習方法分為四大塊。
(1)聽與說。學什么:a學會聽。一是帶著問題聽;二是邊聽邊思考邊記錄;三是快速記住別人的話(包括老師講課、大會報告發言、聽廣播電視、聽別人交流);四是謙恭有禮貌的傾聽。b學會說。一是準確明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二是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音調適度。
怎么學:a課堂提問、討論、答問練聽說;b朗讀復述練聽說;c積極參與會議、講演、辯論發言;d多與同學、家長、老師練聽說。
(2)基礎知識。學什么:a字(生字、易錯字。多音多義字等);b詞(成語、俗語、歇后語);c語法修辭、句式變化與病句;d名言警句;e文學常識;f作家介紹。
怎么學:a準備一個隨身帶的記錄本,在聽課中、練習中、課外閱讀中、社會生活中隨時遇到、隨時記錄(分類記錄,及時整理);b及時記憶,經常翻閱。
(3)閱讀理解。學什么:a詩歌鑒賞;b現代文閱讀(字、詞、句、段、章、文意、文法、文采);c文言文閱讀:實詞(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虛詞、句法、篇章。
怎么學:a按“汲取——解讀——評判——創新”法精讀教材;b每天讀一篇課外讀物。按“信息——概括——結構——聯想——感悟”法精讀理解;c無論讀課外、課內文章都把每篇文章當成一道閱讀題來進行閱讀能力訓練。
(4)寫作。學什么;a學會寫應用文;b學會寫記敘文;c學會寫說明文;d學會寫議論文。
怎么學寫作:a每天閱讀精美文章,積累語言,建立語言材料庫;b每天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材料;c背誦經典文章和范文、積累語感;d學會分析文章,學會審題,提高思維水平;e堅持每天每周練筆,并多練多改。
2.闡述語文的價值。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有著基礎性、人文性及技能性的性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盡力養成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以下活動:語文課引進數理化解題,啟發學生認識語文學習的意義;組織開設報刊語言病院,上街清掃牌匾錯別字等活動;輯錄資料簡報,舉辦學習專欄;編輯班報、校報,編寫新年寄語等。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習達到讀、寫、說的實際運用,讓學生理解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明確語文學科的基礎工具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會使學生明白語文并不難學的道理,其實,原來生活處處有語文啊。
3.創設問題情境。現代教學理論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提倡啟發式教學,更好地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施啟發式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措施就是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所產生的疑惑最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語文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時,不能單純依靠課本,而要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盡量聯系到生活中,這樣會使小學生覺得自己所學的東西是看得見、用得著的,就會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4.正確運用表揚和批評。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時不時的表揚和批評,眼下的教育體制是堅決反對體罰的。但是不可置否的是,適當的表揚和批評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到激勵作用,其中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懲罰更有激勵作用,低年級或成績差的同學更能體現這一點。在進行表揚和批評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以及不同的情況來進行。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舍得表揚,學生課文讀的好,回答問題時說得很棒,都應該進行表揚,且可以發動全體同學對某一個同學的某一個行為做出鼓勵。此外,表揚要真誠,要能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心。
三、結語
隨著小學生生活中的高強度誘因刺激的增加,語文學習很容易被學生認為是單調、呆板、沒有生機的,所以培養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動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要善于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激發學生小學習語文的動機,讓他們充分體驗語文之美,在語文的世界中快樂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