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娟
摘 要: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更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主陣地,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屬于隱性知識和能力,再加上對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評價體系也不夠健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忽略了口語教學,只教“文”不教“語”,重讀寫、輕聽說,重書面考查、輕能力評價,重視對“課文”的分析,卻忽略了對“語言”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關注了一時的分數,忽略了對學生一輩子有用的東西。本文針對以上弊端,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 ; 傾聽 ;情境創設 ; 生活
口語,顧名思義即口頭語言,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和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良好的表達交流能力也顯得格外重要,正確、得體的口語表達像是人們之間的潤滑劑,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處在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里。口語交際能力
也就成為了作為一名社會的人的必備素質。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呢?
一、先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和能力
俗話說:“會說的不如會聽的”,再者傾聽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學生口語表達的基礎,傾聽是為更好地表達做必要的準備,只有能夠聽懂對方所要表達的意義,明白對方說話的意思,傳遞什么樣的信息,只有弄清楚了,才能進行口語上的交流,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小學生思維活躍,表現欲強烈,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喜歡搶話,插話,所以我們應先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和能力以及態度。即:一要有誠懇的態度,傾聽對方講話時,態度要謙和,眼睛始終注視著對方,要認真,注意力集中。二要積極回應,在對方表達時,要用點頭、嗯、等方式回應對方,表示你在聽講并認真回應。三要不搶話、不打斷對方的講話。
二、通過情境創設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表面上看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其實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把握訓練的良好契機,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環境,渲染說話氣氛,讓學生真正喜愛說話。正如李吉林老師所說:“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使語言的發展。”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我們要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打開話匣子,侃侃而談。
相信很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課后,學生表現得歡呼雀躍,人人樂意說,嘰嘰喳喳的,但是在課堂中都變成了“啞巴”。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關鍵是“情境”的變化問題。說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只能在良好的交際環境中鍛煉發展,讓他們在民主、和諧、愉快、自由的氣氛中,樂于思維、敢于表達。良好的交際情境既能激發學生人人參與學習,又可以激活學生的興趣,再加上教師適時地鼓勵,及時地表揚,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滿懷信心,更樂意投入到口語交際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表達能力。因此,創設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是進行口語交際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經。
三、立足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主要陣地,尤其是口語交際課在發揮個例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課堂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文本、作者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師與生、生與生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我們要讓每一堂課都應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平臺,諸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問題討論、觀點辯論、復述課文、續編故事、修改評議、佳作欣賞等方式參與交際實踐等。因此,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1.有機滲透,注重口語訓練延伸。將口語交際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這種訓練途徑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有計劃、有選擇地啟發學生從教材內容出發,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展開自由聯想,并模仿課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要說的內容。
2.挖掘教材,尋找口語訓練素材。一年級教材中每篇課文都配有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我會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對學生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3.善設問題,創新口語訓練途徑。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應在時時處處,我們除了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外,還應結合日常生活開展各種活動,為口語交際的教學提供源泉。如:①推進課前3分鐘口頭演講活動。②舉行表揚感恩活動。③開展“七嘴八舌”評議。④舉辦我來講故事……這樣的訓練,學生能在愉快的氣氛中,不但有話可說,而且樂于說,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訓練。
四、借助觀察生活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葉圣陶說:語文即生活。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這當應成為教師教學的追求,只要教師在思想上樹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觀點,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創造性地說練。這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1.多彩的生活為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源活水。“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實際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今天是教師節,你想對老師說什么?新轉進一個學生,大家怎樣說歡迎辭?……再如新課標強調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溝通語文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溝通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系。我讓學生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認識路邊的店名、廣告牌,并設問當你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怎么辦?這樣的作業學生樂做,又感興趣,在玩中又鍛煉了口語。
2.學會觀察是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助推器。“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帶領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感受。如春天到了,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園里、大街上,去感受春天的氣息。然后專門利用一節課組織他們交流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生有豐富的素材,發言十分踴躍,描述得十分生動而形象。接著我又指導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想說的用筆寫下來或畫下來,然后讓他們自己讀讀改改,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把話說明白、說準確,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外,只有把通過口語交際培養和訓練的載體,使口語訓練成為學生經常性的、樂于參加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才能實現對小學生口頭交際能力培養和訓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