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娟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并注意學以致用,合作互動,及時評價,從而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并取得預定效果。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已經從技能訓練轉變為信息素養的培養,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加強和改進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然而,各地的信息技術教學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學既沒有既定方法,也沒有相對固定的模式。信息技術是新時期新興的學科,它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不學習信息技術就不能適應科技的高速發展。高中信息技術是高中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實現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可以在有限的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既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打造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下就談談個人的教學實踐經驗與體會。
一、明確教育教學主旨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目的是提高的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判斷信息技術課教學是否有效首先要判斷教學是否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個體是否得到了發展。在信息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從教和學的關系來看,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精心設計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積極參與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從學和學的關系來看,應將學生合理分組,如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當然,還有其它因素影響著課堂效益,我們要將這些因素充分考慮進來,加以運用,以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信息技術課既有理論課部分又有實踐課部分,是一門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課程。學生對理論感興趣的程度沒有實踐課那么高,老師理論課上一味講解理論,學生勢必感到枯燥乏味。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化,學生的理論不但掌握不好,久而久之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必然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實現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性教學就無從談起。古語云:“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因勢利導,既要讓學生喜歡學習理論又要讓學生學到的理論得到強化。這就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把握好“讀”、“講”、“問”、“練”四個環節。首先要克服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不需讀書的錯誤觀念。讓學生先讀書預習,把讀書的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支配讀書預習的時間,這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鞏固教學效果的前提。有時候,同樣一個問題,老師講出來與學生自己講出來收到的教學效果大不一樣。因勢利導,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講錯了不要緊,同學可以再講,教師可以加以引導糾正,這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要改變傳統的在課堂上只有老師問學生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問老師,讓學生問學生,實現師生互動,通過老師的精心設問、讓學生敢問、善問。“練”是信息技術課程必不可少的環節,怎么練?練多少?因勢利導,明確目標,讓學生自主決定練多少、練什么。學生自主探究進行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
三、合理運用教學手段
在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外,還要用好各種現代教育裝備來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絕大部分的高中都有,但用不好,更沒有把它們運用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上來。用好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首先,要用好媒體,如動畫、視頻等軟件資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整合多種媒體參與教學,發揮其優勢,對于一些“老師講難,學生懂難”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由“低效”到“高效”的轉變。其次,要用好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等硬件資源,充分發揮硬件資源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的作用。例如在給學生講述網絡的基本功能時,就需要充分發揮學校局域網的作用,教師設計一個軟、硬件資源共享的例子,這樣學生對網絡資源共享這一基本功能就有了充分、具體的認識。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不但學生難于理解,老師講起來也很費勁。再次,就是在現有的硬件資源的基礎上實現軟件資源的再造。在教學實際中,我根據學校現有機房環境自己開發了信息技術練習系統,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培養學生開拓創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高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更加強烈。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如果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不給學生發展的空間,不給他們自己動手的機會,學生的創新也就無從談起。學生創新素質的提高,不是通過教師講解或完全靠書本上的間接經驗達到的,而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探究和體驗得來的,因而,我們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不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教學中及時點評,能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每一節課都應該安排一個固定的評價環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時,即使是一個不理想的作品,教師也要找出其閃光點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體驗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在點評時有意識地向學生展示一些有創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體學生在評價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劍平《信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