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蕾
摘 要:本文探討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長效模式及其實踐育人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和讀者的閱讀習慣都更加趨于碎片化,并呈現出信息內容豐富,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在這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如何從大量的碎片內容中獲取高質量的信息變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意味著開辟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新領域、新內容,即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這項工作的開展既存在很大機遇,同時也需要面臨諸多挑戰,探索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長效模式,對于實踐育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信息以驚人的速度和數量以新媒體為載體進行傳播,其內容的及時性、交互性和開放性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青年大學生群體對于溝通和信息的需求。而與此同時,新媒體信息所呈現的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也尤為明顯,一些片面的、極端的、消極的信息不利于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因此,發揮實踐育人的網絡教育功效,開展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倡導積極、和諧、向上的新媒體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媒體時代下開展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意義
以新媒體為載體的信息傳播的影響力呈現超越傳統媒體的態勢,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要做出相應的轉變,以適應這種新型思潮的興起和發展。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發揮著非常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新媒體必將成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一塊新陣地,發揮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應。
1 .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開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園地。以新媒體為平臺,以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形式,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新穎,能夠彌補大學生對課堂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以更豐富的內容,有具趣味性的形式吸引大學生自覺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開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園地。通過傳播內容豐富,寓意積極,廣大大學生樂于接受的信息,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意識,增強了大學生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的主體地位。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上組織開展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加強大學生間的相互溝通、交流和學習,拓寬學習領域,并對大學生組織和社交能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2 .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擴大了傳統志愿服務的影響力。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策劃、舉辦、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擴大線下志愿服務活動的受眾范圍,提升線下獲志愿服務活動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使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正向意義和奉獻精神發揚光大,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感受到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精神,從而感召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來,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 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為構建和諧網絡環境貢獻力量。新媒體時代下,雖然信息傳播速度飛快,信息內容豐富,但信息質量紛繁復雜,良莠不齊。因此,開展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號召廣大青年大學生文明上網,不制造傳播不實信息,不跟風造謠。與此同時,多傳播分享文明、積極、正能量的信息,樹立健康的價值意識,共同構建和維護和諧的網絡環境。
二、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面臨的問題
1 .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新媒體平臺的宣傳和運行機制有待完善。當前,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在新媒體平臺的推廣方面還比較滯后,往往是通過志愿團隊內部成員進行小范圍內推廣,沒有達到廣泛的宣傳教育效果。在運行機制方面,現有的新媒體平臺更多的是對志愿服務活動的通知、新聞發布和成果展示,在網絡征集、策劃、組織實施及評價過程等方面還有所欠缺。
2. 欠缺維護新媒體平臺的專業性培訓和團隊。目前大多數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新媒體平臺能夠做到信息及時準確發布,但在版面設計、文章風格等方面還存在不小欠缺,如何讓版面生動活潑并易于閱讀,如何讓信息更加生動有趣,更富于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對維護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新媒體平臺的大學生團隊進行專業性的培訓指導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團隊方面,目前大多由志愿團隊內部成員,對于維護新媒體平臺的能力和水平有限,缺少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士參與指導,呈現出新媒體平臺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因此,應注重對新媒體平臺維護團隊中的專業人員配備。
3. 大學生志愿服務評價體系中網絡志愿服務的權重有待提高。目前在大學生志愿服務評價體系中,仍然以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時間作為主要的考評依據。筆者認為,在新媒體時代,應該提高對志愿服務的效果和影響力的考評比重,可以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充分展示志愿服務的成果。通過這個公開透明的平臺,提升考評的公信度,同時,起到樹立榜樣的作用,起到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三、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服務的長效模式探索
1. 吸取先進理念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網絡認證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大學生志愿服務順利進行和發展的前提,因此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網絡認證制度即培訓、服務、考評、認定、獎勵等制度,同時也將其作為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長項工作之一。通過此類制度的不斷完善,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數據的網絡化,保障每一位大學生志愿者都能夠有系統的活動記錄、評價認定、表彰獎勵等網絡數據,貫穿大學生志愿者的人生軌跡。
2. 利用新媒體平臺增強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參與度和公信力。作為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另一項長項工作,利用新媒體平臺征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專業性和服務性兼顧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激發廣大大學生志愿者的參與熱情;通過對活動過程及成果的宣傳展示,弘揚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理念;通過樹立典型的大學生優秀志愿服務事跡,挖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時代意義,彰顯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時代精神。
3 .落實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激勵機制。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常常是以線上的形式征集、組織、宣傳一系列志愿活動,為線下志愿活動提供助力。因此,應同等保障大學生網絡志愿服的活動經費、權益。將對大學生網絡服務志愿者的考評認定與普通志愿者等同起來,從而解決這一群體的內動力問題。
4 .利用大數據的強大功能推動大學生網絡志愿服務的發展。大學生網絡志愿者可以根據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合理選擇和分配志愿服務項目,接收最前沿的志愿服務理念,掌握志愿服務技能,提升志愿服務效果,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最適合大學生身心發展,最符合社會現實需求,最能展現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從而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超云. 利用新媒體構建高校志愿者組織的信息化發展平臺[J]. 電子商務,201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