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作業布置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是幫助學生改變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業設計為對象,探討怎樣進行作業設計才能充分發揮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探索出一條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作業 革命 趣味 分層 個性 生活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新課程改革由更多關注學習的結果轉為更多地關注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勤于動手動腦,積極探索。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些目標的實現不僅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改革,還依賴于作業的改革。
一、增強作業趣味性,激發學生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然而有些語文作業形式呆板,內容枯燥,形成了一成不變的脫離實際的無趣模式,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如學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后,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學習《秋天》之前,讓學生們去找秋天,并練習說一句優美的話:學了《奴隸英雄》等故事性強的課文,讓學生們排演課本劇……課后,他們寫起了劇本,開展了比賽;做起了《烏鴉喝水》的實驗;講起了《窮人》后來發生的故事……應該說,比起常規的抄寫練習,這些作業難度是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況卻比想象的好許多,學生不但不把它們看成是負擔,而且還花了很多時間完成得與眾不同,獨具匠心。將學習從單一的抄抄寫寫中解放出來,不僅能激發學生濃厚的作業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想象、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實施分層作業,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于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
如教完《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后,為了讓學生對課文中的8個詞語“不由自主、勻稱、抱怨、贊不絕口、美中不足、沒精打采、美滋滋、灰心喪氣”,達到識記、理解和運用的目的,可以設計以下三個層次的作業:
第一層次:①抄寫詞語。②從這8個詞語中挑選4個造幾個句子。
第二層次: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只小駱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請將小駱駝的感受寫下來,盡可能用上上述8個詞語。
第三層次:根據所給8個詞語寫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設計作業,這樣由于難度適宜,同學們都樂于完成作業,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三、張揚作業個性,發揮學生特長
每個學生都是一本多彩的書,一首動聽的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是千差萬別的,有的擅長表演,有的喜歡繪畫,有的則善于創作。新型作業的設計就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體現出學生各自的“閃光點”,把作業的“老面孔”演化為多種多樣富有創意的語文實踐活動,讓作業能夠成為充分展示學生才藝特長、張揚個性的園地。
如在學習完《蟋蟀的住宅》后,我為學生設計了一組題作業題目:畫畫、講講、編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勞。學生在畫中為蟋蟀的通道安裝了路燈,設計了衛生間、廚房,更絕的是用樹葉給蟋蟀做了張“席夢思”床;有的學生配合《粉刷匠》歡快的樂曲,為蟋蟀演奏了一曲贊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領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在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把孩子們的眼光引向知識的海洋,啟迪了思維,激發了想象。
四、設置開放作業,拓寬學生視野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寬,語文就有多廣。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語文作業僅僅封閉在課本內,僅僅為語文課本服務,切斷學生與社會、與家庭的聯系。如學了《院子里的悄悄話》后,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進一步了解年輪的三個作用;學了《火燒云》后,讓學生利用傍晚觀察火燒云的變化,并根據自己的觀察寫一篇觀察日記;在學習了課文《四季》之后,讓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季節,在作業評講課上介紹自己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畫;學了《黃河象》等科普文章后,讓學生選定一種事物進行仔細觀察,然后去查閱資料,把探究到的知識寫成小論文介紹給大家……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
語文課外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理念,銳意創新,優化作業的設計,把作業置于開放的大背景中,每一份作業、每一份思考都要時時關注學生所需,處處分析學生所想,靈活調控我們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小學語文作業的革命,必將為作業注入新的內涵,賦予其新的生命。
【參考文獻】
[1]留佐麗.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