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亮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效課堂建設在教育界成為每個教師思考并實踐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通過近三年的教學實踐,我自己對高效課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高效課堂不是把“高效”當唯一功利的教育,真正的高效課堂就是為學生負責的教育,下面結合近幾年教學中小組建設問題、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問題和課堂上預習、展示、反饋的要求等,結合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際,談一點個人的思考與做法。
一、小組建設
(一)怎樣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1.小組劃分應遵循“同質結對、異質編組、組間平行”的基本編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編組。在分組時,教師要盡量做到每個小組的水平接近。按照學生的總成績把全班學生均分成A1A2B1B2C1C2六類學生,每組6人,分別有A1A2B1B2C1C2等六類學生(也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確定人數(shù)、類別)。
2.小組座位:小組內(nèi)組員的座位按排為A1A2,B1B2,C1C2依次對面坐。
3.小組內(nèi)各組員研討方式:
(二)如何選聘小組長?
1、選聘組長的標準主要有三點:一是人緣好,二是組織管理能力強,三是責任心強。
職責:維持本組同學的學習紀律,起到組織、管理、檢查作用。小組長的權利很大,每周都有一個組的評比。監(jiān)督并落實班級班規(guī)的遵守情況。
2、組長的選配
(1)每個小組配有常務組長,副組長,數(shù)學學科組長;
(2)組長抓學習,副組長抓常規(guī),紀律;
(3)數(shù)學學科組長負責與任科教師協(xié)調溝通。
3、學習小組的調整
小組長并不一定是長期的,在模塊檢測中如果組長或小組成績下滑了、小組之間積分差距拉大了,老師就要調整,保證每個組的實力相當,維持競爭力。小組一定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和口號以便凝聚團隊精神。
(三)、學習小組成員的分工
在分組學習中既要防止個別優(yōu)等生“惟我獨尊”,也要防止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趁機偷懶。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方面,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分組學習的特點和優(yōu)越性;另—方面,要教育學生學會互相尊重。其次,要指導每個小組進行明確的分工,使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從制度上保證全員參與。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組長和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醒限制優(yōu)秀學生發(fā)言的次數(shù),并同時激勵學困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將小組成員是否全面參與合作學習作為重要考核內(nèi)容,以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合作學習。
(四)、小組評價的激勵機制
1.一個問題提出之后,教師應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安排相應的學生進行搶答,搶答錯的不得分,搶答對的得分。
2.按照層次不同,設置的分值不同,A1得1分,A2得2分,B1得3分,B2得4分,C1得5分,C2得6分,這種安排更有利于組內(nèi)的成員幫助后進生,激勵后進生積極搶答,最終的目標是使學生全員參與。
3.每組的得分都由下一個小組記錄,例如第一組由第二組記分,第二組由第三組記分,以此類推,這樣各小組之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避免弄虛作假,最后讓值日班長寫在小組記分冊上。
4.對于得分應該累加記錄,小組積分達到一定的分值,按照規(guī)定可以從數(shù)學老師處換取相應的獎品,后進小組還要繼續(xù)努力,有機會再爭,這樣可以鼓勵各小組不斷的進取。
5.每周末老師將五天分數(shù)累計,公布名次。第一名獎一面流動紅旗,稱為周冠軍。同樣可以設置月流動紅旗,稱月冠軍。學期結束設學期總冠軍;學年結束設年度總冠軍。對各層次的冠軍,班級、學校等部門將給予行當?shù)莫剟睿庠诖龠M學生在競爭中能得到快樂和全面發(fā)展。
二、導學案
導學案不是習題集。導學案是路線圖、方向盤。形象的說就像是小孩的學步車。導學案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遞進化。課堂達標測評是讓老師心中有數(shù),是要解決學生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還需要了解什么。
1.導學案在使用過程中的大致時間安排
(1)導學案課前發(fā)放下去
(2)課堂討論時間約10分鐘
(3)課堂展示時間約為25分鐘
(4)課堂達標檢測時間為8分鐘
(5)課堂小結時間為2分鐘
當然時間的安排也可根據(jù)不同的課型適當調整。
2.導學案編制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
(2)探究性
3.關于導學案編寫的基本要求
(1)一課一案
問題的設計師決定導學案優(yōu)劣的關鍵因素。問題的大小,深淺,繁簡等“度”的把握直接決定問題設計的質量,備課真的是集智。開學前就應開始一篇一篇的集中研討。自主選擇主備科目。
(2) “低起點、小臺階”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3)防止“問答化”“習題化”
一問一答很容易有問答化,但問題要有張力,要有拓展性,要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問題層次化,有的題目不是全部要做的,問題與問題之間有層次性,題目與題目之間要有內(nèi)在的邏輯性,要能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導學案不是習題集,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更大的收益,避免大量的習題帶來許多重復性的勞動,真正地解放學生,做到高效。
4.關于導學案編寫主要環(huán)節(jié)
(1)學習目標
(2)學習重難點
(3)知識鏈接
(4)學法指導
(5)問題邏輯學習過程
(6)學習反思
(7)達標檢測
(8)歸納小結
三、課堂上預習、展示、反饋的要求
1.預習:讓50%的學生通過自學掌握50%的問題,然后通過合作交流,再讓70%的學生掌握70%的問題,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2.展示:“先學后‘教,當堂達標”。教師根據(jù)學情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
展示分為:組內(nèi)組織的“小展示”和班內(nèi)“大展示”。
大展示要講究技巧:展示“普遍性”問題,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一般主張由學力較弱的學生多展示;當然對展示內(nèi)容教師要學會取舍,太難和太易的都不作為展示內(nèi)容。展示過程教師要敢于“利用”學生,實現(xiàn)學生自身能力差異的資源共享,“兵教兵”、“兵練兵”、“兵帶兵”、“兵強兵”,“兵教官”、“官教兵”。
3.反饋:實行驗收制度,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也是對學習目標的回歸性檢測。反饋即是當堂達標,既是學生的需要,又是教師對知識的提煉、拓展和升華。
以上是本人短淺的認識,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本人會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