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學山
提高數學教學的實踐應用能力,更新現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的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為了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作為我們在基層的一線教師,應該怎樣作好日常的教學工作,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我來談談如下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狠抓教學常規,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抓好數學的教學常規,督促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面積提高數學質量的基礎。我對學生有明確要求,如:課前要準備好學習用具,作業難度適中,數量適當,教會學生預習、復習、小結等。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究,加強合作交流。學習中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持之以恒,養成習慣,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終身受益,是學習進步的前提。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心里素質影響占主導地位,所以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心里活動規律,爸學習特點、年齡和心里特征有機的結合,才能讓學生愿學、主動學。假如老師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就沒有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新穎、寓教于樂,教法形式多樣化,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態度端正,對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誘發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提出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正確學習動機,如:學習了圓的周長后,可以讓學生量出圓形教具的直徑或半徑求出圓的周長。家庭作業,回到家中,如果家里有圓形的家具,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圓形的周長。學生通過自己實際操作,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就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對探究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在今后的學習中,就能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就會去的優良的數學成績。
三、抓基礎,培優補差。
教學中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注重基礎。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必備的數學素質,是今后學習和生活的基礎。由于注重了基礎教學。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后進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培優補差,重點稅補差,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不能忽視后進生的教育,他們學習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教師個別指導,英才施教,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我班的某同學數學成績很差,就連十以內的加減法都不會,怎么能計算混合運算呢。首先,我找他談話了解了原因,知道了他在出生四個月就做了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家長盡量不讓他跟姐姐做一些活動量大的運動,逐漸就形成了怕動腦、動手的習慣,老師布置的作業姐姐都代替做,所以在學校里他做題速度很慢,一般都不能完成,思想情緒都不好,導致他對學習不感興趣,知道這些情況,我從思想上給他關心,幫助讓他感受教師給他的溫暖,每節課后給他鼓勵和輔導,這樣堅持了兩個月,他的計算速度和準確度有所提高了。
總之,要想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想讓數學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