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嘉明
[摘 要]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新形勢下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有效方法和行動指南。當前,全軍正全面推進改革,著力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與大國地位相適應的人民軍隊。“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指導軍隊建設的大政方略,對厚實部隊建設基礎,打牢部隊強軍根基,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關鍵詞] 五大發展理念;強軍夢;部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 D61,E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6)06-0076-08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激活發展動力而制定的重大發展方略。也是新形勢下,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有效方針和行動指南。“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指導軍隊建設的大政方略,對厚實部隊建設基礎,打牢部隊強軍根基,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也為實現強軍夢開辟了新路、譜寫了新篇。
一、“創新”理念指導部隊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有創新才有發展。反之,不創新終將挨打。中國古代,我們的祖先雖然發明了火藥,也最先把火藥制成兵器用于軍事。但中國火藥火器技術的研制和發展卻在明清便陷入停滯,缺乏后續創新。而這一技術一傳入歐洲,便被洋人制造成洋槍和大炮。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列強入侵中國都是用我們的火藥技術制成的槍炮踐踏中國國土,殘殺中國人民,迫使中國不得不割地賠償。
人類文明的制高點就是善于創新,人類文明的悲劇史即疏于創新。創新決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興盛與強大;反之,會致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衰敗甚至消亡。習總書記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人民軍隊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1]。人民軍隊要發展,就必須創新,不創新就沒有發展動力,就不能應對風云變幻的國內國際形勢,國家安全就沒有保證。眾所周知,軍事領域是對抗和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也是創新最迅速的領域。只有大膽創新,軍隊才能切實提高戰斗力,才能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然而提升軍隊創新能力,不能因循守舊,而應善于沖破思想禁錮,善于用戰略、宏觀、前瞻、辯證、法制、發展等思維理念,破解發展難題。
我們應當看到,“創新”是一個系統聯動的過程。就軍事創新趨勢而言,它是軍事各方面要素綜合作用的過程,是軍事各層次各環節協調聯動的過程,是軍民參與循序漸進的過程,因而不能簡單化、片面化、遲滯化理解。譬如軍事創新,既要認識到創新是復雜的軍事思想和軍事活動,包括理論創新、思想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等,又要認識到思想解放能夠引發理念創新、體制改革,能夠催生機制創新、軍事變革,能夠推動部隊創新;既要認識到創新過程中俗成習慣、陳舊觀念、傳統機制等禁錮因素的影響,又要認識到軍事創新之路從不平坦,創新歷程沒有終點,創新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騖遠和盲目冒進。
新時期的人民軍隊從沒有停止過創新。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就是人民軍隊發展史中又一次重大創新。時下,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其中強軍改革使命要求軍隊領導干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能放眼世界、縱觀全局、審時度勢,應對國際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用創新思維大抓部隊建設,著力破解部隊改革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難題和險關、挑戰和機遇。特別是各級黨委機關,更要在迎接新一輪改革大潮中,從觀念上來一次大膽創新,要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要判明這次改革會呈現出有破有立、邊建邊改的鮮明特征。因此,無論是調整編組,還是轉隸交接;無論是新舊體制轉軌,還是新舊職能轉換;無論是做好干部安置分流,還是保持部隊安全穩定,都應是創新軍隊在改革過程中的必然經歷和發展陣痛,更是時代所面臨的新難題。作為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因而行動上絕對支持、擁護中央的一切改革決定。
抓創新就得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用創新理念指導部隊建設,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注重把軍事人才作為支撐軍事創新的第一資源,著力發現、培養、集聚、引進戰略頂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軍事高技能人才等時代強軍智囊,用人才驅動,助力創新驅動;要注重基層官兵的首創精神,激活蘊藏在民間中的智慧和創造力,激發廣大官兵強軍興軍創新活力,在部隊中營造崇尚創新、人人創新的浪潮;要注重引入制度機制,倡導官兵敢為人先、勇于冒險的創新自信,使創新成為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時代氣息。一句話,廣大官兵是全面創新的主體,唯有通過官兵廣泛參與軍事創新,才能推進部隊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協調”理念推動部隊平衡有序全方位發展
人們常說,協調是粘合劑、是催化劑、是調節劑。事實亦如此,人與人之間有協調、家與家之間有協調、國與國之間有協調、部隊與部隊各行業之間更有協調。發展需要協調,有協調才好發展。習總書記提出的“協調”發展理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補齊短板,解決好全面發展的問題。它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五位一體”建設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而提出的全新理念。
協調的核心是理順關系、找準矛盾。馬克思主義認為,矛盾永恒存在,有發展就有矛盾。人民軍隊建軍以來,始終是通過協調機制,在理順關系、破解矛盾中逐步發展壯大的。就軍隊而言,軍事技術有限性與科技創新無限性的矛盾、力量雙方此消彼長或此強彼弱的矛盾、軍事各領域發展快與發展慢的矛盾、部隊發展中硬件與軟件間差異性的矛盾、各部門間配合或相斥的矛盾、軍民融合式發展軍隊和民間的矛盾、軍事中心工作與服務保障性工作的矛盾等等,都是長期存在的。而要消弭這些矛盾,既要推進發展,又要搞好協調,實現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既要找到辦法,補短板、強整體、破制約,又要把握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促進各方協同配合,均衡一體。endprint
協調的范圍是整體,協調的方式是發揮整體效能,協調的目的是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所傳導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就是要求各級黨委機關,在指導部隊建設中,要把協調發展真正貫徹到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成為一種指導思想、指導理念和價值觀念。在當今動蕩的國際局勢中,我們應當看到,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防,就不可能順利地進行經濟建設,那么,加強社會建設和維護人民的利益就會成為一句空話。這就要求我們必然要把國防建設深深植于國家經濟建設的母體之中,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格局,同時嚴格遵循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一致性、整體性。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正是這支人民軍隊,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強到精的不同發展階段。在新的國內國際局勢下,唯有強化軍內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并重發展、協調各軍兵種間的整體均衡發展、把握好山區部隊與城區部隊的同步發展、精確好裝備升級和人才培養預先發展等機理,才能解決好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才能有效統籌力量、調整比例,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意識決定觀念,觀念引領發展。新一輪強軍改革深入推進,必須增強協調意識,時刻把大局意識、協同意識、補短意識貫穿于改革各方面、全過程,讓協調出向心力、出聚合力、出戰斗力。強軍改革,是人民軍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改革中,沒有大局意識,發展的系統性就會脫鉤,就容易出現“各打各的算盤”“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個人利益優先”等不識大體、不謀大事、不顧大局的個人主義問題;沒有協同意識,發展的耦合性就會分離,就容易出現“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九龍治水”“各自為政”等相互排斥、相互錯位、相互獨立的自由主義問題;沒有補短意識,發展的均衡性就會被打破,就容易出現“短的越短”“弱的越弱”“軟的越軟”等補不齊、補不牢、補不準的短視主義問題。由此可見,努力將協調意識貫穿于強軍改革全過程,就能進一步牢固協調發展理念,使改革部署穩步前行。
三、“綠色”理念引領官兵參與生態建設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習總書記提出“綠色”發展理念,既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的理念創新,又是深刻體現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觀念革命。綠色發展人人有責。因此要求人們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上必須跟進全面刷新的深刻變革。就人民軍隊而言,就是要用新的思維方式,將綠色發展理念向軍隊發展延伸和具體化。
“綠色長城”是人民軍隊的高尚稱謂,定格了純潔的人民子弟兵的基本之色。在“十三五”時期,綠色發展是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發展的底色。中國經濟向“綠色”轉型,人民軍隊有守護藍天碧水的天然使命,有保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國家經濟綠色轉型的歷史責任。人民軍隊駐守大江南北,守護萬水千山,鑄就綠色長城,守護藍天碧水,這既是國家要求,更是時代使命。習總書記提出“綠色發展”的治國理念,本質要求就是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綠色生產,建設美麗中國。這給人民軍隊的“新使命”明確了“新指向”:其一軍隊要為國家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提供強大的安全保障;其二軍隊自身要積極投身綠色發展洪流,為國家綠色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綠色發展”包括三層含義:生產方式綠色化、生活方式綠色化、思想意識綠色化。說明“樹立生態觀念、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完善生態制度、節約公共資源”等既是國家的發展方式和廣大人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也必然是人民軍隊履行職能使命的新時代要求。因而軍隊始終是綠色發展的推動者、參與者和實踐者。多年來,全軍和武警部隊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決策部署,在各部隊組織開展的“綠化第二故鄉”“共筑綠色長城”活動遍地開花,“入伍退伍紀念林”“強軍興軍見證林”“武警綠化世紀林”等不斷涌現,就是最好的說明。特別是廣大官兵參與的營區綠化、三荒造林、森林保護、大江大河流域生態保護、京津冀風沙源治理、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無一不是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全球生態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起到了保障和保護的關鍵作用。
綠色發展,必須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當今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鑄就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過,“中國奇跡”也衍生了大范圍霧霾、水體污染、土壤金屬超標等突出環境問題。為此,廣大官兵積極參與了“守護藍天碧水”系列活動,雖然部隊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但為實現環保綠化建設和部隊戰備訓練協調發展,卻也是廣大官兵取得良好的軍事、社會和生態文明綜合效益的有效路徑。軍隊在綠化環保建設中,必須破除自成體系,統一納入到國家總體規劃中來;必須從單一綠化美化型,轉變到生態環保型上來;必須從部隊內部單項治理,外延到社會大規模綜合治理上來;必須單純改善營區環境,轉變到利于戰斗力保障力生成上來。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綠化發展,人人敢為。運用“綠色”理念指導部隊建設,一方面,要注重教育官兵養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同時,要引導他們堅持節約優先,強化集約意識,在“衣食住行游,走打訓學演”等方面,形成節約集約共識和行動自覺。另一方面,要注重帶領官兵,主動參與到打擊破壞生態文明建設和打擊制造生態環境領域犯罪的行動當中;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的活動當中;參與到共商共建生態文明制度體制建設當中,用制度引導、規范和約束危害綠色發展的行為。
四、“開放”理念拓展軍民深度融合
開門才會開心,開心必須開放;開放才開眼,開眼就會開明。習總書記提出“開放”發展理念是強國理念,核心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并強調通過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公平開放、全面開放、共贏開放等重要思想理念,全方位提升國家發展層次和質量。軍隊作為穩定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的基石,必須堅持開放發展理念,以開放的胸懷和視野,跳出單位、放眼全國、立足長遠看待部隊建設,吸取經驗教訓,看清差距、找準方向、制訂措施,內外聯動促進部隊全面建設。endprint
當今時代,新的產業革命、信息革命、軍事革命不可阻擋,國防與經濟社會結合面越來越寬,軍地人才、技術、資源兼容越來越密切,軍隊建設對國家經濟、科技、社會的依賴性空前加大。這一切僅靠軍隊自身力量,很難適應,因此需要在思維理念、胸襟眼界、認知意識各方面來一次深刻的開放。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機關,在指導部隊建設中,要注重“開門”抓建設;要注重將一單位、一部門、一系統的發展置于廣闊的社會空間、全局空間,甚至國際空間來謀劃。通過深度融合、雙向開放、內外聯動、學習借鑒等渠道,獲得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人才、機遇、理念乃至軍事裝備(硬件)和經驗教訓(軟件),從而在比較優勢中提升自我發展質量。
只有放開視野,才能把握局勢。不放開眼界看清局勢,就不能科學穩妥部署自己。當前,國際形勢正處在新的轉折點上,各種戰略力量加快分化組合,國際體系進入了加速演變和深刻調整的時期。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軍事領域發展變化廣泛而深刻,它是世界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場軍事領域發展變化,以信息化為核心,以軍事戰略、軍事技術、作戰思想、作戰力量、組織體制和軍事理論創新為基本內容,以重塑軍事體系為主要目標,正在推動軍事革命深入發展,其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影響之大前所未有。目前,正在推進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就是大變局的時代驅動,因而廣大官兵都面臨著一個新的時代考驗。這就要求他們開闊胸襟,跳出自我,胸懷祖國,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促改革、盡職責,擔當起當代革命軍人的神圣使命。
開放就要學習,學習才能進步,才能自覺對接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各級黨委機關必須認真把握國內、國外發展新趨勢,努力學習習總書記關于“軍民融合式發展”重要論述,學習“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這一核心思想內涵;學習“強化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意識,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基礎的體制機制,探索新形勢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新途徑、新方法”;學習“在經濟、科技、教育、人才領域實行融合式發展”新路徑。只有通過不懈的理論學習,才能主動加強新型安全領域、國防科技領域、信息技術人才領域軍民融合。譬如在信息技術人才領域的深度融合上,不能搞軍民“二元分離”,而應促進軍地聯動,各軍兵種應根據實際情況,搭建軍地信息交互平臺,拓寬軍民技術轉化應用、人才交叉培養渠道,引導多元力量、多方技術、多種資源服務部隊建設,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五、“共享”理念提升部隊機會公平性和服務均等性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這是黨和國家發出的時代最強音。習總書記提出“共享”發展理念,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消除差別,消除兩極分化,追求公平正義、利益平衡、機會均等,讓人民共享社會改革發展成果,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對這一理念的追求,既是黨和國家的目標,也是人民軍隊的努力方向。為此,對部隊而言,在運用“共享”理念指導基層建設中,就應努力克服理解不透徹、意識不明確、舉措不給力等問題,在共享發展中用力使勁。
實現共享發展,價值取向必須要釋清。共享是社會主義一以貫之的價值目標追求。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體現發展價值取向,是發展觀中最具根本意義的問題。軍隊在發展建設中,必須釋清共享發展,就是要讓全軍基層部隊和廣大基層官兵,同樣共享社會發展成果、軍隊建設成果,讓社會和軍隊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官兵。習總書記強調的“共享”發展理念,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這一理念延伸到部隊,就是要堅持“士兵第一,基層至上”的發展理念,不斷縮小部隊與部隊、兵種與兵種、機關與基層、干部與戰士之間的建設差距、裝備差距、收入差距、硬軟件差距等等,同時在縮小差距中,體現機會的公平性、服務的均等性。
實現共享發展,官兵參與必須要自覺。軍隊始終是參與共享發展的強勢群體,但隨著時代飛速發展,人的思想和行為往往跟不上節奏,面對眾多機會不公平、服務不均等現象時,容易出現屈服、順應、無視、逃避等消極心理。參與也是共享,實現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必須增強官兵的自覺參與意識,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環境;引領官兵自覺參與到抓建設環境、抓制度環境、抓思想輿論環境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環境參與、監督、審察過程,增強官兵主體意識和主人意識,這樣既能發現不利官兵共享改革成果的弊端,又能發現部隊存在的不公平正義的問題;既能及時發現和修正制度上的漏洞,又能在輿論上及時的加以引導,從而使官兵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方面擁有更加公平的機會。
實現共享發展,排憂解難必須要到位。共享發展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差別、消除差距、消除貧富不均。對于部隊來說,就是要解決好廣大官兵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因此,各級黨委機關,要高度重視基層官兵疾苦和冷暖,真心實意為他們排憂解難。一方面,要認真解決基層官兵退役安置、家屬就業、子女上學、住房醫療、家庭涉法等實際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注重把人力、物力、財力向邊防、向高原、向基層、向任務一線傾斜,多做關心基層,關愛官兵工作,讓廣大官兵真真切切分享到社會改革、強軍改革的成果,增強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提振官兵忠誠于黨、熱愛人民、獻身國防、愛崗敬業的使命擔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任理軒.堅持共享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五[N].人民日報,2015-12-24.
[責任編輯:李利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