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靜 李晴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3D成像技術在影視界已經炙手可熱,這也使得3D成像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而在3D成像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3D電視、3D電影等都已逐步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消費者們對3D成像技術產物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這里根據3D成像技術的設計特點將其與傳統招貼設計相結合,以此增強招貼的視覺沖擊,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關鍵詞:招貼設計;3D成像;創意思路;表現方式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招貼設計是當下各個行業都有涉及的一個大領域,戶外廣告牌、宣傳海報、企業形象宣傳招貼等都離不開招貼設計的應用。招貼設計的關鍵——創意思維與視覺表現,這些都是招貼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根據這樣的設計基礎,加上創意表現,就能使其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和感染力。20世紀90年代開始,3D成像技術就被運用于許多領域,如軍事、醫療、模型制作等。直至2009年電影《阿凡達》的熱映,3D成像技術才真正為社會大眾所熟知,3D成像技術一躍成為受眾眼中的焦點并不斷發光發熱。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及南加利福利亞大學娛樂及技術中心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于3D立體視頻的關注度正在日趨增長。調查結果顯示,將近41%的觀眾都有觀看3D電影的經歷,在這41%的觀眾中有40%的觀眾承認,相比于2D平面電影,他們更傾向于觀看3D立體電影,另外,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表示,必須佩戴專用眼鏡來觀看3D圖像不會影響他們購買3D產品。3D成像技術的產物也越來越受到關注,3D電視、3D電影等已逐步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捧這個時代發展背景下的新興產業。
(二)研究目的
21世紀是信息化、數字化不斷發展的新時代,各行各業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設計領域,由于受眾的喜愛,3D成像技術正在不斷地被應用。招貼設計因制作簡單、價格低廉、效果尚佳等特點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宣傳手段,普遍被應用于各種場合。但是,招貼設計也存在著諸如表現方式缺乏多樣性等問題,所以本文試圖將3D成像技術應用于傳統招貼設計,達到高科技與傳統相結合的招貼展示的目的,以期給受眾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
在本次招貼設計中,選用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元素——臉譜、皮影、木偶及人形剪紙,希望能夠挖掘及傳達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設計共四張海報,每幅都是獨立的個體,但相互之間又因中國傳統文化而存在著密切聯系。通過3D成像技術的運用,優化了海報內容的表現形式,希望通過簡約的格調來向受眾傳遞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旨。
二、3D成像招貼設計的思路
(一)創意構思
在明確了招貼設計的設計要求、掌握了3D成像技術的特點以及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本次設計的思路便大致形成,內容如下:
首先是定位。設計基礎中提到設計應符合風格的統一性、強化視覺沖擊、增強民族個性與尊重民族風俗、可實施性、符合審美規律、嚴格管理等原則。考慮到傳統元素主題的招貼設計作品不在少數,缺乏新意。本次設計便確定結合3D成像技術在電影中的視覺效果,通過Photoshop等系列繪圖軟件的操作,將3D成像技術應用在招貼設計的表現中,以此達到比傳統招貼設計更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同時體現了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同時為傳承及發揚中華名族傳統文化,展現中華名族傳統文化“剛柔并濟,博大精深”的特點,本次設計將選擇四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既然確定了素材的選擇方向,接下來就是敲定素材。因為采用的是3D成像技術,所以在選擇素材時盡量選擇主體明顯的元素,方便后期設計的視覺表達,這里采用的是臉譜、皮影、木偶及人形剪紙。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發展產物,符合本次招貼設計的選材范疇,在設計的過程中也可以做到以個體的形式單獨存在,同時它們之間又是以人物形態相互聯系的,所以最終選擇了這四個元素。
其次是推敲。因為本次設計采用的是3D成像技術所以對視覺沖擊的效果相比傳統招貼應更需要注意。對比淺色背景與深色背景的視覺傳達效果,最終我選擇了深色背景為主色調,將其與敲定的素材進行融合,以此來凸顯主體物。接著設想對比不同的排版。因為招貼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宣傳,所以它的排版必須以主體物為首。將色彩、圖形、文字、造型等的結合做到合理,以體現出設計的多樣性使其在設計中能夠脫穎而出,這些都是需要進行不斷設想對比的。然后選取經過反復推敲對比后最可取的方案。在色彩的對比上深色能夠更好的做到抓住受眾的眼球;除此之外,我還對主體的方案選擇上進行了推敲,從一組形象到單一的主體形象,比起一組人物形象的排版,單一的形象更為突出,更能吸引注意力;另外,在色彩的安排上也盡量做到和諧、統一。
最后是將其與文案結合,完成統一。在本次設計中采用的文案沒有多余的字眼,只是簡單將主體物進行解釋說明,以此達到向受眾直接宣揚傳統文化的目的。其吸睛效果弱于主體物,卻又是招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受眾在接收主體物信息的時候能夠對它有更直觀的了解。
(二)3D成像招貼設計的表現方式
此次設計是平面系列招貼,共四張,它們每個都以個體形式單獨存在,然而相互之間又是以人物形態這條線索聯系的。本次招貼的目的在于宣揚及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以它在表現上應做到突出主題、簡約大方。本次設計主要采用了直接展示法、突出特征法和以小見大法。
直接展示法是大部分設計都會運用的方法,這個方法可以直觀的將設計的主體物展示在受眾眼前。在傳統招貼設計中都是將某產品或主題直接如實地展示在廣告版面上,以此來渲染產品或主題。而在結合3D成像技術的背景下,本次設計在表現手法上也應該有適當的改進,在運用直接展示法的時候在主體物的選擇上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單一元素,比起一組元素這更容易引起受眾注意。
如在本次設計中,我將設計的主體物——臉譜、皮影、木偶及人形剪紙都直接向受眾傳播表達,比起傳統招貼的全面性表達更加直觀,并在色調的選擇上更加具有沖擊力。
以剪紙文化和臉譜文化的設計為例分析。剪紙文化是一種鏤空藝術,也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本次設計的過程中,與傳統招貼設計的思路一樣,文案的造型設計上也采用了鏤空的表現方式,直接向受眾表達剪紙的主題思想。主體選擇的是升平公主的剪紙形象,以此來彰顯中華剪紙文化的復雜性。為了更好的結合3D成像技術,已達到更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在設計時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對主體物的修飾上進行相應的色彩處理,使其即與主色調相融合,又能夠跳出畫面吸引受眾眼球。在畫面中也直接用中國傳統的logo呼應本次設計傳承中華文化的主題。
臉譜文化可以延伸至京劇文化、粵劇文化、川劇文化等多種藝術文化,臉譜是它們共同的表現方法之一,所以由本次臉譜的設計可以彰顯出中華戲曲文化的多樣性。畫面中直接展示了選擇的臉譜素材,直觀的突出了臉譜文化的特點。為了更好的結合3D成像技術,已達到更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在設計時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對主體物的修飾上進行相應的色彩處理,使其即與主色調相融合,又能夠跳出畫面吸引受眾眼球。在畫面中也直接用中國傳統的logo呼應本次設計傳承中華文化的主題。
突出特征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性,將其與眾不同的地方鮮明地表現出來。在傳統招貼設計中首先需要突出招貼主體物的主要特征,將其進行處理修飾,使受眾對主體物產生興趣。就本次設計而言,縱觀整組作品,主體物都只有一個,沒有多余復雜的附屬品,且對主體物的排版就做到了焦點集中,放置在了畫面的中心位置;而對主體物的大小設定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篇幅,這也是為了呼應主體突出的特點。在運用3D成像技術的時候,為了使主體物更加突出,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反復的修改與對比,最終將招貼的背景設置為深色,因為相比于淺色背景深色更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并且能夠更好的將主體凸顯出來。
以皮影招貼為例,本次結合3D成像技術的招貼設計選取的是單一的皮影人物形象。眾所周知皮影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在河南、山西、陜西等地的民間廣為流傳,皮影人物又是皮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結合了皮影的特點,為皮影人物增加了幕布背景,與單一的皮影人物結合起來就可以更直接的展示出皮影戲的演出方式,以此來凸出皮影的主題。與文案的結合也更加明確的向受眾突出皮影文化。為了更好的結合3D成像技術,已達到更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在設計時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對主體物的修飾上進行相應的色彩處理,使其即與主色調相融合,又能夠跳出畫面吸引受眾眼球。在畫面中也直接用中國傳統的logo呼應本次設計傳承中華文化的主題。
以小見大法是指通過小題材、小事件來揭示重大主題、反映深廣內容的手法。以傳統招貼的角度來說,在本組招貼設計中,選擇的元素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單一的個體延伸至傳統文化的大范圍,以此向受眾宣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深受眾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而本次結合3D成像技術的招貼設計相比于傳統招貼設計,畫面的要求上需要有更強的沖擊力、主體物需要更加突出、排版需要更加簡潔明了。
中國的木偶文化歷史悠久,在漢朝就已有相關記載。以木偶文化來彰顯中華文化的多元性,也以此來告訴受眾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展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不止是文化的傳承,也是技藝的傳承。在進行木偶文化的招貼設計時,選擇的木偶素材與文案素材在色調上進行了呼應,這里選用的是單一的木偶素材占據招貼視覺中心大部分面積,以此直觀的向受眾展現木偶文化。為了更好的結合3D成像技術,已達到更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在設計時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對主體物的修飾上進行相應的色彩處理,使其即與主色調相融合,又能夠跳出畫面吸引受眾眼球。在畫面中也直接用中國傳統的logo呼應本次設計傳承中華文化的主題。
而如何進行設計使其獨具創意,又如何通過文字、圖形、色彩的運用來使其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和感染力,這些問題都是在本次招貼設計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如,在這次設計過程中我首先完成了一套以淺色為背景的招貼設計初稿,以傳統招貼設計的角度來看,初稿在大方向上并沒有非常違和的地方,然而,在我對初稿進行3D成像技術的處理后發現淺色背景并不能夠做到視覺上更好的沖擊,并將主體更好的凸顯出來;而且主體物的多少也是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另一個困難:以皮影元素為例,在選擇皮影素材的時候,我初稿選擇的是一組皮影戲人物,但是在進行3D成像技術的處理后,一組人物卻顯得愈發雜亂無章。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設計,秉著克服困難的原則,我將初稿進行了重新的設計與排版。針對淺色背景招貼在進行3D成像技術處理后無法更好的將主體元素凸顯出來的問題,我重新選擇了深色的招貼背景,在色彩的對比上深色能夠更好的做到抓住受眾的眼球;除此之外,我還對主體的方案選擇上進行了更改,從一組形象改變成單一的主體形象,比起一組人物形象的排版,單一的形象更為突出,更能吸引注意力;另外,在色彩的安排上也盡量做到和諧、統一。最后要說的是對本次招貼設計的完成稿的欣賞,像觀看3D電影一樣,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經過3D成像技術處理后的招貼效果,所以我為本次招貼設計配備了專業的3D立體觀影眼鏡,以方便受眾觀看招貼效果。
三、總結
這組基于傳統文化元素的招貼設計需要從宣揚傳承傳統文化和新興產業3D成像技術的發展來看。
首先單就這次招貼設計的元素選擇來說,之所以使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意在向受眾傳播中華文化的精美絕倫,并以此達到將中華文化不斷傳承下去的目的。在選擇元素的時候將以人為本加入考慮,所以擬定的都是以人物形象為主的中華元素,在處理上也盡量做到尊重其本身價值。
其次本次課題迎合21世紀科技發展的大背景,在對招貼的設計過程中,除了扎實的設計功底之外還融入了21世紀深受追捧的3D成像技術,這對招貼設計中元素的細節要求就更高,尤其是色彩及排版這兩方面的配合要能夠適合后期制作3D成像效果。在3D成像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3D電視、3D電影等已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如果將3D成像技術運用在招貼中,它的傳播效果及表達形式都是基于傳統的一大創新,一大突破,一大挑戰,受眾接觸的將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平面作品,而是身臨其境,也是切身感受。
當然在3D成像技術與招貼相結合的技術及可實施性上也存在著質疑和困難。就本次設計而言,在對主體物的選擇和表現手法上都存在相應的難度,如何與傳統招貼區分開來,如何在結合了3D成像技術后更好的將主體物凸顯出來,進行處理后受眾不能免去使用3D立體眼鏡觀看的繁瑣等都是本次研究中出現的難點。但是就當下3D電視以及電影的普及率來看,只要在投放銀屏上進行相應技術處理,就可以免去受眾必須要使用3D立體眼鏡才能觀看的繁瑣。另外現在很多企業正在研究裸眼3D技術,這也為本次的課題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當然,這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及發現。
這次課題的研究讓我對視覺盛宴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更對自己的世界觀及價值觀都有相應的影響。并且這也告訴我一個道理,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與時代共同進步。
四、結語
以進行3D成像技術的處理為例,與傳統招貼一樣,招貼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宣傳;但又與傳統招貼不同,經過3D成像技術處理的招貼,在視覺沖擊的要求上需要遠遠高于傳統招貼:對主體物的突出強調需要高于文字敘述,利用主體物視覺的沖擊效果直接擊入受眾心里。要知道越是簡潔的招貼,它的主題就越突出,這也就更好的呼應了招貼的目的:為了更好的宣傳。
【參考文獻】
[1]程彥平.招貼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黃軍,胡易容.世界經典招貼設計[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3]何輝,朱和平.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與設計指導[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4]朱琪穎.海報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5]萬萱,李馨.設計基礎之立體構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6]Amsterdam,Graphic Design[M].Dutch:BIS Publisher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