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娜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新媒體的發展速度更是日新月異,給各個行業帶來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文章結合當前新媒體的特點,對高校如何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進行了分析,首先要摒棄陳舊觀念,重新認識新媒體,其次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它,運用新的措施去進行高校管理與教學改革,最后創新思路對新媒體進行管控,以便為我所用,提升高校的管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管理;教學改革;思路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介質,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和平臺。而所謂的新媒體就是指將信息與現代網絡技術平臺相融合,依靠現代的通訊工具對其進行傳播的平臺。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所言的,它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擁有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現在社會人人都是自媒體,同時扮演著觀眾和記者的雙重角色,這就使得社會問題的傳播速度、傳播覆蓋面積極大的加強,也給傳媒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也不能獨善其身,學生老師通過電腦、手機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外部信息,同時,高校的信息也無時無刻在向外面傳送。新媒體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新媒體的出現也對高校校園文化、科研交流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無孔不入,也給高校管理教學帶來了隱患。如何認識和利用新媒體,如何將新媒體管控好,引導高校走向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是高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1、加強新媒體的認識
當前,高校管理教學不再處在封閉的象牙塔中,媒體也不僅僅是社會和政府的事,新媒體無孔不入,已經滲入到課堂教學、學生的日常生活,只要一打開手機、電腦,我們就要與新媒體打交道。所以,提高認識,將傳統的觀念更新換代是認清當前紛繁復雜社會的必要條件。下面就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影響進行分析。
1.1有助于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念
高校的辦學目標就是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隨著高校的綜合化、多元化,社會價值觀的復雜化,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時代的發展決定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開放性,隨著網絡化、信息化、市場化、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育遇到了巨大的難題。社會改革大潮伴隨著價值觀念的多樣化發展,功利主義、消費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等應運而生,對個體而言受到極大影響。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群體,他們能夠快速接受社會的新知識、新觀念,因此,新媒體的出現自然而然就吸引了大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加強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引導,引導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培養,有助于提高社會整體道德。
1.2有助于促進高校信息交流
當今高校多采用院校的管理體制,各個學院擁有相對獨立的管理模式與學生的培養方式,這種院校模式的建立有助于發揮相關專業的優勢,有助于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有助于相似專業的充分融合。但是,這種高校模式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各個管理部門的重復,不利于全校的協調統一管理,也不利于學生的知識面拓展。隨著新媒體鋪天蓋地而來,信息傳遞更加形式多樣、信息傳遞更加迅捷、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帶來了社會意識形態在高校的大碰撞、大融合,不僅給紙質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也使得高校教學、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各院校之間變得更加容易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也更加密切,有力的促進了各個學科專業的融合,提高了教學質量。
1.3有助于帶動學生的文化生活
大學生處于接受新知識、價值觀塑造時期,追求潮流的、時尚的新聞資訊,這就使得傳統的報紙期刊、新聞媒介難以滿足大學生越來越豐富的文化追求,新媒體的多樣性與即時性正好滿足了大學生對信息追求的愿望,也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當前,大學生自建網站、自建社區、通過DV自行拍攝電影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他們利用新媒體的自主性、即時性來滿足自身的愛好,自身的追求,豐富自身的日常生活。但是,大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受到新媒體正面影響的同時,也接受了大量垃圾的信息咨詢,如何把控信息傳播,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和相關政府部門應該亟待解決的問題。
2、以新思維對待多媒體
新媒體不是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也不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如何對待新媒體是高校管理者當前要處理好的一個問題。傳統的做法無非是管理者進行信息的屏蔽,將不利的信息利用堵的方式進行封鎖;充當媒體的把控者,對新聞報道只報喜不報憂。但是,當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人人都是記者的時候,這種方式只會火上澆油,加重人們對高校不良印象。
新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未來更是大有作為,我們應該認識到發展的趨勢,把握當下的信息傳播特征和規律,利用各種新媒體手段,使得老舊的宣傳手段不斷變革創新,探索出新舊媒體相融合的傳播方式,拓展宣傳陣地。在廣泛了解輿論報導的目的、報導的原因基礎上采取解釋、疏導、引導等方式進行輿論的把控。除去利用已有的宣傳平臺我們還要自己開疆擴土,推進自身建設宣傳網站、網絡報刊、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加大互聯網的傳播力度,利用網絡宣傳實現思想宣傳工作的全面覆蓋,及時、準確發布正面、直觀、重大新聞、先進事跡等來引導正確的輿論,將自身的真實形象展示與公眾,從而將高校思想落實到社會人心,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提高高校知名度。
3、以新措施應對新媒體
新媒體不是洪水猛獸,我們不需要害怕,但是它只是一個新科技帶來新的信息傳播平臺,科技本身并沒有什么錯,但是難免有居心不良的使用者。高校已經開始將新媒體應用與教學管理之中,但結果差強人意,既有管理者對新媒體盲目應用,也有管理制度的缺失。針對當前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媒體進行新措施的實施。
第一,加強管理,完善校園信息審查制度。當前校園信息審查制度的缺失使得管理及其工作人員面對問題無從下手,對信息的審查沒有一個嚴格規范標準,信息審查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很難滿足當前新媒體發展的需要。因此,加強管理,完善校園信息傳播審查制度可以從基層做起,加強學生干部班級管理的作用,針對學生具體信息進行了解,輔導員加強學生信息整理收集、分析,主管部門和領帶針對校園、學生發生的大小事件第一時間去處理,去了解信息,將信息及時公布,搶占輿論制高點。
第二,加大投入,加強校園自身新媒體建設。建立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第一,利用多種多樣的傳播媒介,在信息的傳播方式上可以將傳統媒介與現代媒介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寬傳播與宣傳手段。比如可以將校園報紙、影視題材、黑板報、網站、宣傳冊、手機微信、微博等渠道打通,將高校宣傳通過這些平臺宣傳;第二,利用新媒體自身的多元化傳播方式,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互聯網和移動通訊高度融合,圖像、文字、音樂、視頻等多種方式都可以成為新媒體傳播的手段,這為高校的輿論宣傳方式增加了多種選擇。
第三,保持原則,把握對新媒體管理的力度。當前,雖然新媒體有著一些的缺陷和不足,但總體來說是推動社會進步、加強新聞傳播、構建透明社會的建設性力量。新媒體的宣傳、策劃要與國家政策保持一致,這就給新媒體在管控上劃出了一條明確的底線。在把握新媒體管理原則上,一是要將傳播的信息與正確的價值觀,與國家的大方針政策相聯系,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二是引導新媒體從業者對報道內容的自我審查;三是加強大學生自我辨析能力,提高對信息的真假分辨。
參考文獻:
[1] 吳春江. 淺議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J].湖南社會科學,2011(03).
[2] 王華山,吳穎. 新媒體語境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4).
[3] 秦海珍. 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探析[J]. 科技展望,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