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摘 要: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基本,是實施音樂課程的重要載體,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音樂課堂教學水平,需要我們音樂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放羊式”的教學形式,發現音樂課中存在的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音樂,提高自身的音樂文化修養,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情感,把高質量的音樂教學作為目標。
關鍵詞: 初中音樂教育 教學質量 有效途徑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從目前的初中音樂教學看,音樂課堂仍然還是過去的單一式教學,教師僅僅是根據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講解,沒有結合課外讀物或者一些擴展性的內容,使得課堂枯燥乏味。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很好的溝通,往往一個音樂教師負責好幾個班的教學工作,使得教學進程沒有很好地切入學生的學習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初中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取決于課堂教學方法,有些學生因為喜歡某個老師才喜歡學習某個科目,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力,不少音樂老師不能適當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注重合理激發學生的熱情,阻礙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綜合素養,音樂課上老師只重視優生忽略了“差生”,很多教學任務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加上音樂課不作為中考課程,因而被其他學科的老師給占用,長久下來沒有明確目標使學生漸漸對音樂失去興趣。
二、師生合作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環節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扮演主要角色,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教學的地位,很難投入音樂學習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教學情緒,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首先要讓學生進行獨自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問題。采用分小組的形式,小組中制定一個人為帶頭人,提高小組的活動教學。讓學生大膽走上臺唱,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定期舉行一些唱歌比賽,選擇學生平時接觸比較多的,自己喜歡的歌曲。或者老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在臺上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講,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鍛煉學生的膽量,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在學習一些民歌和傳統歌曲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代表性的讓學生進行鑒賞,由于一些民歌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不夠高,需要教師創造性地設置場景。例如在學習《牧馬之歌》一課時,這首歌主要是描寫哈薩克族的,首先我們要了解哈薩克族的風土人情,在學習之前音樂老師可以選擇一些資料,通過視頻方式播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了這首歌歡快活潑的情緒,增進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感情,使得傳統民族音樂不再枯燥無味,讓學生感受到歌曲表現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創造力。老師與學生互動,老師翻唱曲譜,學生跟著琴哼唱,學生與老師密切配合。在學習完這首歌時,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想象這首歌呈現的畫面和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能夠更深層地了解這首歌。
三、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素材內容
許多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固守音樂教材,忽略了擴展學生課外知識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應當適當地將流行音樂融入課堂中,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喜歡把一些娛樂圈的人當成自己的偶像,教師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說一說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歌曲,選取一些勵志的流行歌曲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的音樂學習發揮積極作用,這些作品的加入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把一些蘊含詩意和思想教育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音樂教師把學生當成朋友看待,在培養和諧的師生情感的同時,共同提高音樂教學水平。
音樂學習中教師評價也很重要,每個學生對于音樂的天賦不是天生就有的,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適當給予學生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往往一個人的一次成功就會激勵起更多的信心,這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的肯定會給學生帶來強烈動力,尤其是一些發音不好的學生,降低對音樂的抵觸心理。降低評價的生硬度,評價實現因人而異,這樣教師才能將每一個層面上的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初中音樂是培養初中生審美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文化修養有重要作用。音樂老師要想上好每一節音樂課,就需要和學生默契配合,善于與學生溝通,經常性地在班里組織一些競賽和綜合類活動,積極地讓學生參加一些校內組織的歌唱比賽或者教育部組織的活動,讓學生盡情展現自己,學到更多音樂知識。教師要致力于教學研究,努力學習經驗,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理念,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姝.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
[2]李強.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