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慶
摘 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得讓學生有話可說,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關鍵詞:興趣;話題;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不停息。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作為學生習作的素材,文章來源于生活、升華于生活,首先我們知道習作的資源不會枯竭。但作為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把習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呢?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小學生怕寫作文的主要原因是發愁沒有材料可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事,去寫一寫實際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
一、從“打小報告”寫起
很多學生都喜歡跟老師“打小報告”,作為老師的我想深有感觸。其實正確引導,也可以變成寫作的好素材!我在教室的講臺上放置了一個供學生跟老師說悄悄話的盒子,告訴學生如果下次來告狀了,必須要向老師遞交一份“狀紙”。“狀紙”寫得好還能得到一朵小紅花,并獎勵寫狀紙的主人把自己寫的“狀紙”在班級中念出來。一時間,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個“小狀師”,兩眼放光地四處捕捉告狀熱情,漢字、拼音齊上陣,好不熱鬧。如:語文課上,張×在課桌下看課外書。放學路上,楊×在馬路上打打鬧鬧。王×把我的書撕爛了。看著這一張張小小的“狀紙”,我非常欣喜。我不用苦口婆心地強調把話說完整,學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三要素”,而且保持了寫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兩得啊,誰還說打小報告不好呢!
二、從新話題寫起
開學了,學校來了新老師,開學第一課,我讓學生聊聊新老師、新同學、新教室,話題新鮮又愉快。首先聊新老師、新同學。一陣沉默之后,幾個活潑的學生打開了話匣子,其他的學生緊接著爭相表達:“我們的語文老師姓胡,中等個子,柔順的長發,眼角有一顆醒目的黑痣。她總是笑瞇瞇的……”“新來的李××同學小平頭,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穿著一身運動衫,走起路來慢吞吞的,螞蟻都能被他踩死。”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的變化。看看一個暑假過后,身高、身材,包括說話聲音有沒有變化,提醒他們觀察仔細后再說,看老師、同學能不能猜出來。這么一說,學生可來勁了,紛紛找對象,不停地做手勢比劃著,然后滔滔不絕。我又引導他們觀察新教室。興奮的學生環顧四周,七嘴八舌:“我們現在的教室裝了班班通,教室墻壁上的字畫大多是激勵我們珍惜時間的。”就這樣,一篇有關“新”話題的作文應運而生,學生在說說笑笑中很快寫了出來,沒有字數限制,沒有想象虛構,原生態地記錄下了開學的“新”發現。
三、給學生創設各種情境,為他們提供寫作素材
現在很多學生寫不出作文,就是因為無話可寫,他們每天都過得平平常常,覺得無事可寫。因此,每個學期,我都會組織學生搞幾次形式多樣的活動,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比如說朗讀比賽、繪畫比賽、寫字比賽等。在搞活動前布置學生用心感受自己在活動中的心理,認真去觀察活動中每個人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活動完后及時將其寫下來。老師再指導學生進行修改、完善。
四、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懂得如何寫作
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后,就要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了。每學期,我們學校都要舉行運動會,在舉行之前,我都會布置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扮演小記者的角色,注意留心觀察運動員的表現,特別是他們的語言、神態、動作,在運動會結束后,我再讓學生與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觀察;最后再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寫成新聞稿,并通過校廣播站發表好的稿件,把寫作變被動為主動。同時教師可以選用一些容易觀察的事物,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再按觀察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任何思想、生活信息都不是客觀世界強塞給人的,而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主動“拿”過來的。利用學生打小報告的熱情,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好自己眼睛、心靈的“記錄員”,把“小報告”引導為“小練筆”,在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后,再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相信每一孩子都是一個出色的小作家。
參考文獻:
丁亞琴.淺談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6(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