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龍
“我們夫妻倆都下崗了,家里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愛心超市幫了我們大忙。”家住錦山鎮錦園社區的龐建軍作為社區第一批救助對象,在“愛心超市”領到了急需的生活用品。這是喀喇沁旗社區黨組織關注弱勢群眾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切實提升社區黨組織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喀喇沁旗積極探索實施以社區管理網格化、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公共服務優質化、志愿服務常態化、信息管理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五化”措施,著力打造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社區管理網格化。按照“整體覆蓋、方便管理”的原則,將每個社區按照300 — 500戶左右劃分成若干網格,每個網格按樓棟和居民區劃分為5 — 8個居民小組。在具備條件的社區成立黨委或黨總支,網格成立黨支部,居民小組成立黨小組。設置社區居委會、網格管委會和居民小組長,按規定程序產生社區、網格“兩委”班子及居民小組長、黨小組長,形成街道、社區、網格、居民小組四級管理服務體系。
社區工作者職業化。根據社區管轄面積、居住人口及工作任務,核定社區工作者職數,采取考核合格續聘、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增強社區工作力量。完善社區工作者聘用、管理和考核辦法,規范社區工作者管理。采取學習座談、經驗交流、授課培訓、參觀考察等形式,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培訓,提高管理社區事務、服務居民本領。將社區工作者工資、保險等統一納入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社區工作者隊伍。
公共服務優質化。社區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鎮規劃,設立“一站式服務”辦公大廳,專設法律咨詢、社會保障、衛生計生、環境綠化、綜治調解等窗口,縮短辦事流程,方便居民辦事。針對居民反映的基礎設施、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問題,采取定期聯席協商的方式,協調相關部門開展組團式服務。探索實施“社會主導、政府引導、社區管理”資金和物資籌集統一使用、重點救助的運行模式,建立“愛心超市”,搭建密切黨群關系的橋梁和紐帶。
志愿服務常態化。以街道干部、社區工作者、共駐共建單位工作人員、轄區黨員、居民代表為基礎,吸收團員青年、個體工商戶等人員參加,組建志愿者隊伍,與社區貧困戶、殘疾人、五保戶等弱勢群體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加強志愿服務管理,建立社區志愿者資料庫,探索實行“志愿者積分制”管理方式,建立志愿服務認定、激勵、保障制度,推動社區志愿服務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信息管理數字化。整合公安、計生、衛生、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各類資源,建立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實現社區信息資源在不同部門之間的無障礙共享。通過采集錄入社區內人、地、物、事、組織等各類信息,精確掌握網格基本情況,實現動態跟蹤服務管理。同時,將街道、社區、網格、居民小組負責人的職責、聯系方式及辦事流程、服務事項等進行公開,全面提供信息咨詢、意見反饋等網絡服務。
(作者單位:喀喇沁旗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