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香
摘 要:數學是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數學作為數學教學的基礎,更是養成數學思維的關鍵性環節,因此在教育中備受重視。近年來,隨著課改的推進和教改的深化,小學數學教學又遇到了新的挑戰。就如何培養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分析和探討,目的是指導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提高小學數學的綜合教學能力。
關鍵詞:思維能力;自主探究;發散思維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只注重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數學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數學學習中,思維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一旦學生具備完整而系統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果,但是正是由于思維能力培養方法的欠缺,使得現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依然呈現著教學質量不高的普遍現象。為了改變現狀,教師必須積極探尋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找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積極意義
對于數學教學而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這種意義是兩方面的,首先對于老師而言,由于學生具備數學學習的思維,所以在理解力和自主學習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與此同時,老師的教學壓力就會得到相應的下降,也就是說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老師的工作量,降低其工作強度,對于老師而言具有減負作用。其次對于學生而言,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可以加快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整個學習過程將變得更加輕松,而且學習效率會得到明顯的提高。綜合而言就是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且可以緩解老師的教學壓力和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
1.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來進行不同類型問題的總結和分析。經驗總結法簡單而言就是利用過去的學習經驗總結出相應的學習方法,然后利用在今后的學習中,這種方法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在小學教育中可以普遍推廣。例如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會涉及應用題的計算,在應用題的計算中,有幾個類型,比如時間計算、距離計算,還有速度的快慢比較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看似比較凌亂,但是通過總結發現,其實都具有一致性,即這些問題的計算都可以轉化成簡單的方程式,也就是說在解決應用題的時候,只需要把數量的關系建立好對等的方程式,所有的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可以觸類旁通地解決其他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利用經驗總結法培養數學思維,主要是要找到數學問題中的一致性,在一致性的基礎上總結解題方法,促進思維的養成。
2.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數學學習中,發散性思維的作用不容小覷,因為利用發散性思維可以擴大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就是說利用發散性思維解決數學問題,會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多樣性,這對于綜合開發學生的思維結構意義重大。利用自主探究法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的配合,即要在授課過程中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手法。比如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布置任務,讓小組來進行討論和學習,通過討論,學生可以自主交換想法,這樣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授課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進程進行相應的提示和指點,使學生的思維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通過這樣長期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會越來越強,考慮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高。
3.情境設計法
情境設計法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數學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情境設計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老師在課堂上創設看似無關,卻存在關聯的情境,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內在關系的尋找,完成兩種或多種情境之間的邏輯架構,通過不斷地訓練使學生具備邏輯架構的思維能力,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邏輯架構來完成由此及彼的推理和轉換,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來講也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小學數學一方面具有基礎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因為小學數學是數學教學的基礎,但是限于小學生智力水平的影響,數學教學無法快速地進展,所以在教學中,在進行基礎知識培養的同時教師要著力打造數學思維能力,通過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的思考方式和邏輯能力,這不僅對于學生現階段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以后的學習幫助也十分巨大。
參考文獻:
[1]馬龍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5(29):134.
[2]趙鵬志.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J].學周刊,2015(23):167.
[3]王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5(35):59.
[4]陳光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5(35):19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