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雪
摘 要:高等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是建立在市場經濟發展下的。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逐漸完善,服裝市場的迅速發展和激烈競爭使得當今社會對藝術設計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懷。本文根據當下情況對高校怎樣培養服裝設計專業人才,怎樣分配相關課程以及提高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提出如下看法。
關鍵詞:市場需求;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發展
當今社會,伴隨著我國人口的日漸增長形成了龐大的消費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的品質越來越在乎,選擇服裝是也不單單只是看中服裝的實用性,開始追求時尚感和個性化。因此,服裝的周期開始縮短,針對此問題改革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加快學習進程、適應當今社會的主流形式與市場需求,是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重中之重。[1]
1 高校服裝設計專業依托進行教學改革的意義
1.1 順應時代發展達到服裝設計教學的目的
服裝設計為藝術專業,其不同于美術美工繪圖,雕塑等單一的藝術專業,服裝設計不但要符合設計的藝術性,還要順應時代發展、順應市場需求,這就要求相關教育工作人員首先要培養綜合實力水平比較出眾的服裝設計師,其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設計理念、知識,還應該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有較高的市場分析能力與時尚潮流判斷能力引導能力。[2]因此,服裝設計教學能夠依托市場需求,應對學生的基本功和設計理念加大教學力度,再結合市場需求和流行趨勢對學生進行引導,就會大大加強學生工作后的順利程度。
1.2 適應服裝市場的時尚需求
當前,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服裝市場自然也逃不掉社會發展的潛規則迎來巨大的挑戰性并承受著較大的競爭壓力。其實服裝市場乃至整個行業的競爭都是服裝設計人才的競爭,所以服裝行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很大。當然,由于人口的逐漸增加對外貿易合作往來的增多,服裝市場的需求也逐漸擴大就出現了服裝設計人才供不應求去的情況。[3]而今,大部分高校對服裝設計的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服裝設計學生缺乏基本的動手實踐能力,高校教學中只注重設計理念和書本教學,學生只能憑空想象實際效果,這樣不科學的教育方式直接使得學生達不到市場需求的標準,參加工作的過程中相關企業在選擇人才上也沒有意愿接受只會設計原理沒有實踐經驗的學生。這樣畢業學生就出現了就業難,畢業就是失業的情況。因此,學校應根據服裝市場當前形勢與發展情況,科學地實施高校服裝設計教學工作,給在校生提供動手實踐操作的平臺。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就業率,也為服裝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高素質、高水平、高思想、高文化的全面型人才。[4]
2 迎合市場需求的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改革建議
2.1 探索“技術+藝術+市場”的教育模式
服裝設計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技術與藝術相融合的專業,服裝設計的基礎就是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如色彩、服裝圖案。而服裝設計同樣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如服裝構成設計、服裝畫技法、服裝工程技術等。將服裝設計將技術與藝術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服裝設計專業。因此,服裝設計課程必然離不開藝術與技術的專門培養與融會貫通。服裝可以看作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以商品的定位流通于市場當中,在設計與生產上需要更加關注。[5]服裝設計專業,需要從設計角度出發,從藝術方面提升設計效果,從技術方面實現藝術的表現,并且需要結合市場需求,發揮服裝設計的重要功能。因此,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需要形成一種“藝術+技術+市場”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服裝設計“藝術性”的同時,抓好學生服裝設計的“技術性”,更要與市場需求掛鉤,聯系實際市場需求,使“藝術性”“技術性”更具實踐價值。教學過程結合藝術設計理論,提升學生的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并結合兩者,使服裝設計中難以理解的方式與數據有形化,使學生更加充分地掌握服裝平面、立體結構,促進學生對于服裝藝術的理解與創新,糾正學生對學科選擇上的錯誤認識,激發學生對服裝設計課程的興趣,提升學生在基于市場需求下服裝設計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現代技術底蘊,將設計基礎課程與工程技術課程相結合,融合服裝設計的技術領域,使學生充分了解科學技術影響下的新式服裝設計理念。[6]同時,教學過程中還要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力求在市場需求上尋求教學模式的突破口,依托市場需求,探索高校服裝設計教學的改革新方法。
2.2 探索服裝構成、服裝色彩、服裝圖案和服裝畫技法課程基礎知識體系教學
服裝設計的基本課程,主要以服裝構成、服裝圖案、服裝色彩與服裝畫技法等教學內容為主,這些課程內容有效地將服裝設計體系具體化,通過以這些課程內容為基礎,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要學好服裝設計,必然需要充分掌握服裝設計的主要工藝,服裝圖案的選擇與繪制是一門重要的藝術,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內容;服裝的色彩搭配更為重要,只有合理的色彩搭配,才能保證服裝構成、服裝圖案更加協調;服裝畫技法則是實現融合服裝結構、圖案與色彩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服裝設計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基礎教學內容,從根基抓起,從基礎培養,促進學生對技術課程知識結構的掌握,提升學生基礎技藝的掌握,使學生在迎合現代服裝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充分勝任服裝設計這份工作。
2.3 教學中理論結合實際
我國服裝市場目前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狀態,大眾消費主要以實用、低價為主,而很多高端的服裝設計往往本身造價高昂,無法適應我國當前市場。消費者對目前我國的服裝市場流行趨勢判斷更加理性化,對于潮流服飾不再像以往一樣盲目的追捧,這給服裝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市場對設計師的需求是無法否定的,但在我國來講,服裝設計師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很難生存發展,這與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存在密切關系。目前的教學體系雖然對理論教學內容足夠重視,但卻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學生并不了解市場需求,學生空有設計理論,單缺乏對市場的把握。很多學生在中小城市中根本無法立足,主要是因為中小城市的市場需求更偏向“實用性”“低價格”與“潮流性”。而在大城市,服裝設計師的需求在很大成的上側重“時尚”“流行”與“獨特”,而大城市市場也包容中小城市的需求特點,因此對于服裝設計師來講,大城市提供的生存空間更大。不同的市場需求使服裝設計教學的側重不同,但歸根結底,主要還是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理論與實踐,不僅僅是培養“紙上談兵”的學生,而是要通過實踐方式促進學生對服裝設計專業知識合理、熟練的運用。[7]教學過程中,高校可以通過與大品牌服裝企業合作的方式,取得大企業的實習崗位,將學生送到企業進行實踐教學,接受大品牌服裝企業中服裝設計師的熏陶、接觸大企業服裝設計理念,并在交流合作中增加實踐設計經驗。此外,教學中可舉辦或參辦服裝設計比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實踐考驗學生設計理論功底和設計技藝的靈活運用,從而給社會輸出更加專業、更懂設計的服裝設計師。
2.4 優化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綜合水平
服裝專業教學中,教材與其他專業一樣,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服裝專業教材不能偏離目前市場發展需求和企業生產實際,因此需要跟隨社會發展而主動適應變化,需要深入了解服裝市場、服裝設計師市場的需求情況,及時修訂教材內容,從市場需求出發,優化教材內容,給學生更具實用性的設計知識與設計理念,從而培養出更為出色的服裝設計人才。教材內容必定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保證服裝設計教學中與服裝的產業生產存在密切聯系,構建符合現代服裝企業需求的、更加合理化、專業化的教學體系。[8]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結合具體理論知識內容與實踐教學經驗,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可采取工作室教學方法、校企結合教學方法等,培養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服裝設計師。服裝設計教學中,師資力量、教師水平都是影響服裝設計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所以需要高校需要加強教師綜合水平的培訓。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講,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師都是畢業后的大學生,即便是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后任教,仍然缺乏服裝設計的實踐經驗。因此,教學過程中對于實踐教學的掌控能力無法滿足高質量教學目標的要求。高校可定期開展教師的實踐培訓,給教師優先提供實踐學習機會,提升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從而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體會”,使學生對實踐教學內容有個大致印象,并在即將進行的實踐教學中掌握實踐基礎理論與方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的其他能力水平同等重要,高校在教師錄用方面需要考慮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理論教學能力,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師進行綜合培訓,促進教師綜合水平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更好的指導。
3 結語
社會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與要求逐漸提高。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學校應改進教學方案,培養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優秀的設計人才,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為整個行業培養出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峰.服裝設計專業素描教學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1(11):146-147.
[2] 翁志珍.服裝工藝與服裝設計多視角結合的教學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5(6):53-56.
[3] 范丹紅.探究教學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意義建構[J].教育科學論壇,2007(6):63-64.
[4] 陳孝榮.關于體驗性學習的思考——以美術新課程標準為例[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6,19(5):125-127.
[5] 王凱.工作室教學模式是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72-73.
[6] 周菲.如何更好地使服裝設計教學與市場相結合[J].中學教學參考,2014(27):125.
[7] 董楚涵.服裝設計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2):157-159.
[8] 胡振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服裝設計教學探索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