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男
摘 要:當今社會向著信息化、科技化的方向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企業的長遠發展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判斷分析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應用型人才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成為用人單位的重點培養對象。為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藝術設計專業在近年來的教學改革中,越來越趨于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向發展。但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存在問題一些問題,提升藝術設計教師的素質,是解決當前教育現狀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藝術設計教師;素質提升
0 前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各高校創新教學模式、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確定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施行注重實踐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該學科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才能夠在未來獲得較好的發展。為了滿足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藝術設計專業必要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教師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決定著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只有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完善理論基礎知識、豐富教學經驗、提高技能水平,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1 藝術設計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現狀
所謂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主要是以應用技術類的人才培養作為教學定位,根據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對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進行準確的培養定位,從而提高人員的專業性、技術性。
1.1 新生生源質量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為使更多的人進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我國實施了高校的擴招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反饋,許多高校學生數量大增。一方面,為高校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學生數量增多,導致學生質量的良莠不齊,受不同生活環境及教育背景的影響,學生對藝術設計的認知程度不同。[1]有的學生,在藝術設計環境中長大,從小接觸藝術設計,長期的藝術熏陶使其積累了一定的藝術設計知識,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為學習藝術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大部分學生缺乏對藝術設計的認識,認為藝術設計不作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對將來的發展益處不大,便對藝術設計專業不太重視。由于大部分新生對藝術設計專業的認識不夠、興趣不高,導致藝術設計專業生源、質量下降。
1.2 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擴招之前,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數量較少,為方便管理,學生大多集中在一起上課,每位教師可擔任兩門到三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在課堂任務完成后,會有大部分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答疑。而生源擴招之后,班級分設較多,為促進教師資源的有效應用,每位教師盡量的課程量增加,使得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導致教師忙于備課、講課,很少有時間與學生交流和輔導學生。另一方面,高校為提高藝術專業的教學質量,不惜加大資金投入,聘請高學歷的師范類碩士、博士、甚至留學歸來的專業人員。雖然這類教師在學歷上有優勢,見多識廣,對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扎實,具有較強的理論教學技能,但往往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對各類藝術設計標準及規范不熟悉,在對學生的設計進行指導時,不能夠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高校藝術專業教師師資力量的薄弱、專業素質水平較低,十分不利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藝術設計教師素質提升的必要性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滯后于藝術設計的發展速度,新形勢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是實現社會和市場需求的體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比較高。藝術設計專業的很多教師,是大學或者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缺乏相關的行業工作經驗,對于所教授的知識還停留在教科書的理論層面,所以專業知識有嚴重的滯后性,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的實踐能力對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打下基礎。
3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藝術設計教師素質提升的策略
3.1 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培訓機制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校對專業的重視程度不同,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門藝術類的學科,受重視程度并不高。在專業教師培訓中,針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培訓機會較少,造成了培訓機制的不合理。因此,師資隊伍培訓機制應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培訓,加大教師培訓資金投入。例如,建立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活動室,成立藝術設計培訓組織,定期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進行專業教學理念的深化,在教學任務完成后,在活動室內進行藝術作品設計活動,通過主題的策劃和作品設計理念的討論,引導教師獨立完成藝術作品。
3.2 切實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
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有實踐教學的素質。目前,教育界對于教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要求:第一,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第二,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備行業和職業的基本理論和實踐能力。
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而言,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職業和職業崗位群體的分析,調整和改進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注重職業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的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應結合市場的實際發展需求,尤其是對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技能要求。可以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的廣告公司或者企業的相關部門進行設計實踐,只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提高教學和設計的指導能力。鼓勵設計專業教師參加專業技能的培訓,如設計軟件的更新等,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3.3 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
高校教師本身學歷較高,大多為碩士或博士,對專業知識掌握較扎實,更容易受到社會的認可。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對藝術設計理念熟知,許多社會組織或企業在組織活動時,往往會聘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作為藝術設計顧問和藝術活動的策劃。教師以社會工作者的角色進入企業或組織參與社會活動,可以在高校設計學院與企業之間形成橋梁,為學生提供行業內的工作和學習的機會。高校應該鼓勵并支持教師進入社會,參與實踐,有利于教師實踐經驗的積累,增強師資力量,促進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
3.4 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
藝術設計專業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文化底蘊的積累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需要長期的學習、磨煉,這就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認清自身的不足,認識到自身素質提升的重要性,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以高標準、嚴要求督促自己,不斷修煉,敢于實踐,使自己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上越走越遠。
4 結論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不斷改革,使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發展,有利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然而,針對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不足,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校要尋找有效策略,使教師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07,14(02):153-154.
[2] 潘懋元,周群英.從高校分類的視角看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9,16(03):103-104.
[3] 洪瑩,朱冰,蔡驊.培養應用型人才對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影響[J].亞太教育,2016,02(0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