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蕾 韓永紅
摘 要:近期“旅游熱”掀起熱潮,伴隨旅游業發展的度假酒店、飲食文化、娛樂項目也逐漸興盛起來。度假酒店在連接當地文化底蘊與游客之間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度假酒店”以“度假”為修飾限定詞,圈定出酒店的服務是以接待客人的休閑度假為主。度假酒店多見于海濱、溫泉、旅游風景區附近,風景優美,環境舒適,使人精神和身體由內而外地感到放松。在功能上,度假酒店除了包括基本的住宿、社交、會議、購物、保健等服務設施外,還要求有更加完善的娛樂設備。
關鍵詞:旅游;休閑;文化
1 度假酒店的形成及發展
度假酒店是在酒店不斷發展的道路上細化出來的一個分支。最初的度假酒店構思來源于將酒店選址在視野廣闊、風景優美的地段,人們住在酒店內可以以最好的視角將美景收于眼下。
中世紀前,世界第一個度假酒店誕生于希臘和古羅馬的海濱溫泉度假勝地。在這里,人們可以極大地享受溫泉、海景帶來的休閑娛樂以及全身心的放松,這一構思逐漸風靡整個古羅馬帝國。
經過中世紀的衰落之后,旅游度假酒店在文藝復興時期恢復生機。
工業革命初期,電器的出現以及發展為度假酒店增添了無限吸引力。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市的科羅那多酒店成為第一個由愛迪生親自監工,使用電力的酒店,在室外草地上曾點亮第一顆用電裝飾的圣誕樹。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進入平穩發展的局勢下,旅游業迅猛發展。度假酒店也在全球各地的旅游勝地相繼建設起來。膾炙人口的度假酒店有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泰國的普吉島、夏威夷的維基基、日本的長崎島以及澳大利亞的沖浪天堂等。
2 度假酒店在國內的形成及發展
在我國,酒店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從古時的驛站到鴉片戰爭前單一的住宿經營方式,再到西方列強入侵后在我國領土東南部修建酒店或是愛國華僑修建的仿西洋酒店,直到改革開放后至今,我國的酒店發展漸漸融入世界酒店業。
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國人經濟消費需求不斷上漲,對民族文化的追求日益升高,旅游業應運而生。作為旅游業的必備產業,酒店開始轉向度假型。由于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稠密的國家,度假酒店的建立時間以及分布是不均勻的。
2.1 以時間為橫軸分析
改革開放初期,最先發展起來的珠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最為發達,是經濟貿易的主要地區。在這里,經濟文化交流快速而通達,相應地也產生了一系列商務酒店、快捷酒店、度假酒店等。而中部、北部地區甚至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緩慢,酒店的發展相對遲緩。在同一時間內,酒店規模和數量在中國的地圖板塊上由東南向西北方向總體大致呈遞減趨勢。
2.2 以空間為豎軸分析
中國東南部為沿海地區,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之間的重要交易港口,也是連接國外與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優厚。擁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的中國東南部地區一年四季分明,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適合作物、植物生長,環境優美怡人,適合休閑度假。海南島作為中國最南方的島嶼,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和與內陸不同的熱帶雨林氣候,四季如夏,椰樹鳥語,沙灘海浪,是北方人們冬季旅游度假的首選去處。以視野遼闊的海景為特點的度假酒店應運而生。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南方地區環境優美的景區越來越多地被開發,依傍著景區秀麗的風景而建立起來的旅游度假酒店躍入人們的視野。而北方地區經濟不發達,地處干燥、多風沙的高原或是亞寒帶,很少進入人們休閑度假的考慮范圍。所以,以優美景色為特點的度假酒店分布稀少,度假酒店多以溫泉或民族文化為特色存在,如長白山藍景度假酒店、拉薩喜來登度假酒店。
3 分析國內度假酒店形成的決定因素
3.1 順應市場需求的經濟因素
當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提升時,他們對于身邊物質及環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人們對身邊事物不再滿足于僅僅只有功能性,而是功能與美觀并存,甚至美觀成為主要選擇。當生活品質需要提升成為市場需求,高品質、重服務的度假酒店恰好可以滿足需求。
3.2 現代審美意識的改變
審美意識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在改變,現代人對審美的需求逐漸多樣。如今,人們更加注重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美學價值以及意境營造之間的統一協調,審美也從單一的形式美向深層次的文化精神轉變。科學技術在發展進步的同時,凝聚了表現傳統文化所需的傳統工藝和技術。基于現代設計,它對以往的傳統文化進行發掘和發揚,對傳統文化去粗取精,并拓展了包括作為“新傳統”的現代設計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社會文化與設計文化等。隨著現代審美意識的發展,旅游業中高端的度假酒店,結合現代設計手法,也有了比以往更加廣泛的內容與立足點。
3.3 傳統精神內涵的覺醒
從古至今,對于文化精神和思想境界的追求一直都是中國室內設計相當重視的。而文化精神和思想境界中的很大一部分,由人們對景物或事件的觀后感提升而來,在對人與自然、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上有著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體系。人與自然、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至今仍是爭論的焦點。
3.4 現代科學技術因素
設計能否如期實施,依賴于現代材料與科學技術引導的施工等因素。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新材料、新技術不斷地在更新變化。電腦技術與信息網絡使信息傳播更為迅速,由此也提高了我們設計的效率與能力,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完成作品。設計與科學技術相互影響,設計使新技術“可能”轉變為現實,同時科學技術需要通過設計向社會進行自我表達。先進的科學技術所完成的設計一定可以表達出更高層次的文化精神和設計靈感,而高品質設計作品是這個時代和社會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