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娜
摘 要:為了滿足時代的需求,我國城鄉一體化的進程逐漸加快。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城市文化優越的先天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壓倒了鄉村文化,由此可能導致一些鄉村文化無法延續。避免鄉村文化徹底消失的辦法就是重構鄉村文化,大力宣揚鄉村文化的優勢,并著重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民保護鄉村文化的意識。同時,應逐步建立城鄉文化互哺機制也可以有效解決淡化鄉村文化的現象,引進文化引領章法,創新中突出鄉村文化的重要性,杜絕城市文化強勢壓倒鄉村文化的現象發生。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鄉村文化;城市文化;困境;重構研究
1 鄉村文化發展受到城市文化整體沖擊的原因
1.1 鄉村文化缺失主體
鄉村文化缺少主體就會在發展中遭到城市文化的沖擊,主體性只有在經過實踐后方能突顯,并且是鄉村文化的基礎支撐。鄉村文化可以鑒定主體是否存在。文化服務于民,用之于民,同時人又是文化的主體,民俗民風是鄉村文化發展中的主體力量。簡單來說,鄉村文化精英指的是了解鄉村文化和鄉村地方風俗的人員,這些精英熟練掌握鄉村的人文風情,對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人大量涌進城市,從而造成鄉村文化主體的流失。僅此一點,與鄉村文化相比,城市文化占壓倒性優勢。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鄉村文化研究者逐漸遠離鄉村,鄉村文化主體的缺失造成鄉村文化發展的中斷,導致鄉村文化的慢性流失。
1.2 鄉村文化日益邊緣化
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城市文化一直處于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并且現下社會主流中也推崇城市文化的發展。兩者相比較之下,鄉村文化不夠大方得體,由此被劃分到邊緣文化中。城鄉之間的差異經相關學者研究得出一個專有名詞,那就是“城鄉文化距離”。建立之初實施了城鄉二元制度,再一次加劇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差異,深化了城鄉差距的意識。城鄉一體化并不是單純的城市取代農村,如果直接取代必然會發生城市文化全面覆蓋、吞噬鄉村文化的現象,不管是人才方面的管理還是文化深度的統計,從始至終都是單方向流入。
1.3 鄉村文化認同感疏離
文化認同感可以讓人取得一種歸屬感,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不同文化之間的相斥相融,是一種文化排斥另外一種文化的基本反映,而這種反映的終極目的就是排除異己,維護自身文化的統一。在城市文化一體化進程中,城市文化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和卓越性,鄉村文化由于先天不足就會自然而然地倒向城市文化,農民從一開始就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維邏輯、人際交往和價值觀念都在逐漸發生改變。同時,鄉村文化低俗的一面被肆意放大,對田園中的鄉村生活產生了影響,種種低俗的鄉村文化沖擊著鄉村淳樸的風氣。
2 鄉村文化發展會受到一些內部制約
2.1 鄉村文化環境的封閉性
鄉村文化發展環境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村落的形成一般在偏遠的地方,缺少相對方便的與外界來往的機會,造成信息閉塞,經濟滯后不前。這種先天的封閉環境,造成了鄉村文化的局限性,鄉村文化的封閉性無法給鄉村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鄉村文化的封閉性,從根本上來說是源于一開始對鄉村文化的否定,起初就落后的鄉村文化,經過時代的發展,鄉村文化就更加滯后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觀念束縛的解除,長久居住在鄉村的人們可以自由穿梭于城市之間,同時由于城市的各方面條件都優于鄉村,致使大量鄉村文化精英人才流向城市。
2.2 鄉村文化人格的依附性
鄉村文化重要的特征就是依附性,文化人格的依附性究其根源就是農民對土地的深深熱愛,自給自足的小型農民生產經濟,導致農民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在土地上。從村落形成開始,土地便是農民的掌中珍寶,村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對這片家園早就有著深深的依附性。長久形成的鄉村文化致使農民不注重時代的變遷,重本輕末是固有的思想,村民思想過于保守,自然而然缺少創新精神。長時間在一個地方居住生活工作,自然而然會形成自己的交際圈。因為經濟不夠發達,不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也不能正確地解答鄉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對“神靈之說”具有一定的依附性。
2.3 鄉村文化變革的滯后性
鄉村文化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傳統鄉村社會本身具有封閉性和穩固性。鄉村文化的滯后性,從根本上來說是源于一開始對鄉村文化的否定,導致起初就落后的鄉村文化,經過時代的發展,就更加滯后了。原本的生活方式決定了鄉村文化的滯后性與遲緩性,各方面的信息閉塞加大了文化之間的距離。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鄉村文化研究者逐漸遠離了鄉村,鄉村文化主體的缺失造成鄉村文化發展的中斷,導致鄉村文化的慢性流失,同時加劇了鄉村文化的滯后性。
3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重構鄉村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3.1 鄉村文化重構的現實需要
鄉村文化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變現出明顯的自信不足,鄉村文化還需要文化重構來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傳統的鄉村文化在與城市文化相遇時,會遭受嚴重沖擊。由于鄉村文化建設不夠,工業化進入鄉村后會大量破壞鄉村的生態文化,從破壞生存環境開始,最后改變村民的思想。工業化會導致鄉村文化構造的瓦解,并且在快速的現代化建設中,由于盲目引進先進的文化構架,迷失了自己,從而破壞了鄉村文化。所以,為了解決上述種種問題,我們需要做出科學、正確的價值引導,杜絕鄉村文化的虛化現象發生。
3.2 鄉村文化重構的路徑選擇
鄉村文化的重構有多種途徑,我們需要設定一種并為之發展。先從農業的現代化生產開始,因為物質所具備的生產方式會控制整個社會的正常發展。鄉村文化始終是貫穿村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鄉村整體經濟的生產方式的革新以及提高鄉村生產力水平來達到鄉村文化重構的目標。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鄉村文化還需要文化重構來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以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經濟的發展。鄉村文化重構不單單是經濟發展的問題,還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重構可以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現代高科技,同時也能提高農業生產的競爭力。
3.3 建立城鄉文化互補機制
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城鄉文化之間的互補機制,避免鄉村文化徹底消失的辦法就是重構鄉村文化,大力宣揚鄉村文化的優勢,并著重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增強農民的保護鄉村文化的意識。城鄉一體化不是城市化鄉村文化,更不是鄉村化城市文化,而是要在城鄉文化之間建立一種互補機制。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應取長補短,互相摒棄陋習,傳承各自的優勢。鄉村文化始終是貫穿村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不能也不應被城市文化全部取代。
4 結語
鄉村文化需要不斷地創新,逐漸融入城市文化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城鄉文化的互補機制,并且保留鄉村文化中淳樸的一面,鄉村文化還需要文化重構來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同時大力宣揚鄉村文化的優勢,并著重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共同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永林.論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現代與傳統[J].民俗研究,2013.
[2] 楊洪林,姚偉鈞.鄉村文化精英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江西社會科學,2011.
[3] 李文君.基于國家文化安全的中國文化認同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4] 趙霞.傳統鄉村文化的秩序危機與價值重建[J].中國農村觀察,2010.
[5] 李曉明.重塑鄉村生活意義與鄉土文化價值[J].長白學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