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比起其他風格的舞臺表演,不管從形式還是風格的角度來看,音樂劇都具有顯著的審美特點。這種形式的舞臺劇風靡世界而興盛于美國百老匯、英國倫敦西區。音樂劇是古典音樂、流行音樂與戲劇的交集,使音樂、舞蹈、表演、念白融于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音樂劇目前在中國已形成了一定的學術體系,也具有一定的受眾群體,但在發展中卻陷入了困境。本文將對中國音樂劇的困境與出路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音樂劇;困境;出路
1 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近年來隨著中國娛樂行業的發達,各種類型的藝術活動逐漸開始活躍,流行音樂范疇內的一些小眾音樂風格也開始通過live現場、選秀節目或音樂節等形式不斷跳進大眾的視野,小劇場戲劇與音樂劇也呈現出新一輪的發展勢頭。
音樂劇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90年代隨著國內接觸到了《劇院魅影》《貓》等百老匯音樂劇,國人開始有了對于音樂劇的認識,同時一些優秀的國外音樂劇也開始在中國巡演,在這時期國內也誕生了一些原創音樂劇。在2001年后原創音樂劇出現了一個發展的高速期,隨著《雪狼湖》的國語版演出,《電影之歌》《白蛇與青蛇》《金沙》《蝶》《賈寶玉》等原創音樂劇也在國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些音樂劇幾乎場場爆滿,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進一步地深入。此后一些原創音樂劇頻頻誕生,但這些原創音樂劇的影響卻曇花一現,并沒有高傳唱度的唱段流行于世,很多音樂劇在初演時能夠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不能具有延續的能量,因此在2008年后音樂劇的影響力逐步下降,現在進入到了一個瓶頸期。
2 音樂劇在中國發展的困境與原因
陷入瓶頸期說明中國音樂劇在發展中正面臨著諸多困境,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會面臨矛盾和阻礙,這是發展中的必然。盡管這樣,面對困境必須還是要明確困境的根源才能夠更好地解決,這需要從業人員以及創作者的高度重視。
音樂劇在中國發展遇到的第一個困境就是對受眾群體的引導問題,任何音樂形式或娛樂形式都有其主體的受眾群體。音樂劇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晚,還沒有形成忠實的受眾群體,很多人對于音樂劇都只是了解一些或處于相對陌生的狀態,甚至對音樂劇的了解之來源于一些著名的唱段,如《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選自音樂劇《艾薇塔》;《回憶》出自音樂劇《貓》;《愛是永恒》出自音樂劇《雪狼湖》等。音樂劇在中國雖然有讓其迅速發展的土壤,但媒體并沒有對受眾進行有效而持續的引導,使今天的音樂劇陷入困境。
音樂劇在中國面對的第二個困境是創作上的困境,創作上首先缺乏專職創作人。藝術創作需要專人來進行,如今有專職從事電影的電影人、專職從事音樂創作的音樂人、專職創作戲劇的創作人等,但音樂劇卻沒有這樣的專業團體或專人進行專職的創作,使得這一領域只有一少部分人才跨界進行創作,李宗盛、三寶、何韻詩等流行音樂人都進行過音樂劇的創作,但這種跨界創作本質在于音樂人跨界,其為音樂人本身帶來很大的優勢,這個要比給音樂劇的發展帶來的好處多。因此這種創作變成了音樂人的跨界嘗試,而不是一項轉向發展的事業。其次,創作的困境是因為原創音樂劇的本土化以及精致程度存在一定的問題。音樂劇是舞臺劇與音樂的結合,中國歷史悠久,好多的民間素材都可以作為音樂劇的題材,這種本土化的創作會推動音樂劇的發展。雖然我們看到有一些音樂劇如《白蛇與青蛇》、《六祖慧能》等用到了中國傳統的元素,但這些作品僅涉及了故事,作品的整體質量是比較低的,從舞臺構造、演員配置、唱段數量的角度上看,都不能與那些膾炙人口的百老匯音樂劇相媲美。在今天娛樂至上的年代里,很多藝術形式都在向娛樂化的方向過渡,大家更希望看到舞臺精致、內容更有深度的作品。另外在營銷上,音樂劇并不是舞臺劇消費的主流,與戲劇相比音樂劇的宣傳也不到位,因為音樂劇目前的劇場消費并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因此很多劇場或制作方更希望將宣傳的錢投資到其他上面,但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沒有宣傳更沒有人關注。只有在宣傳上突破,音樂劇的花銷才變成投資,才能帶來更高的回報率。這些都是制約中國音樂劇發展的原因。
3 擺脫困境的出路分析
宏觀上看一種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由天時、地利、人合而決定。這三個因素既可以用在到每種客觀存在的事物上,也可引申到文化、藝術形態上。對于中國音樂劇發展,天時、地利、人和分別代表流行趨勢、受眾群體以及內部的運作與創作。從天時的角度上看音樂劇目前依然十分風靡,尤其是韋伯的作品更是廣為流傳。而且如休·杰克曼、莎拉·布萊曼、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等國際一線巨星都從事過音樂劇的表演。地利上,中國的人口眾多,音樂愛好者以及文藝愛好者基數也很大,音樂劇進入中國初期時也掀起了一陣流行風,只因后續力量沒有跟上導致了今天發展的斷層。再看人合,從上述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對受眾的引導還是創作上的問題幾乎都是受到了人合因素的制約,因此需要從這個角度解決。
首先要建立相關的機制統一進行創作、營銷與宣傳。今天中國的音樂劇沒有規范的制作團隊,很多團隊都是東拼西湊的,舞臺就是其他舞臺劇的設置,音樂則是尋找一些有意向并且有檔期的音樂人合作,演員也是如此。走出困境需要專職的創作者以及演員,而且需要建立統一發展的團體,美國百老匯也有專門負責音樂劇的團體,從宏觀上進行方向的掌握。這樣會招募一些專職創作音樂劇的人才,就可以有一個鐵打的平臺,專業的創作團隊就會逐步形成。
其次要完善音樂劇人才的培養,今天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音樂劇專業,但其設備以及教學體制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很多環節都處于斷層的狀態,音樂劇集諸多藝術形式于一身因此具有很大的難度,在培養人員時一定要注意全面培養。
最后還需要市場化的運作,要從經濟角度讓音樂劇變成一種可以賺錢的藝術形式,這并不違背音樂劇的藝術屬性,而且在今天越是受到大眾喜愛的藝術形式,越具有商業價值,這兩點必須要結合在一起才能走出困境。只有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才能使宣傳、制作等方面也做到精細化,因此商業化運作才能夠有效地讓音樂劇得到廣泛的傳播,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 張旭,文碩.音樂劇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 文碩.音樂劇的文碩視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3] 居其宏.音樂劇,我為你瘋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