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霖
摘 要:本文將養老院中自理型與介助型老年人作為主要的研究載體,以普通家庭的經濟水平作為衡量的標準,并探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為模式對景觀環境的要求,同時研究了養老院的景觀設計應該如何去體現人性化。
關鍵詞:養老院;景觀設計;人性化
1 研究方面
1.1 研究的背景
(1)全球人口老齡化。1865年法國最早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的浪潮。目前,世界上已經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達到10%,甚至有些超過了10%,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的行列。
(2)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起源與發展。現今我國正處在生育率較低,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階段。中國人口老齡化因為各方面原因形勢越來越嚴峻,從家庭到社會到政府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養老問題解決不好必定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干擾。
(3)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第一,我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多。大概占到全亞洲老年人人口的1/2全世界老年人人口的1/5。第二,未富先老的現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西方國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國體現的是“未富先老”。而西方國家出現人口老齡化的時候,他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一個水平,所體現的是“先富后老”,以充分的經濟水平來解決老齡化面臨的社會問題。第三,城鄉顛倒、地區間的發展非常不平衡。第四,“空巢”老人增加速度加快。中國提倡兩代一起居住或者多代居住,并且“4-2-1”的家庭結構模式近年來日益凸顯,這種類型的老年人人口還將會繼續增加。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特點,對中國傳統家庭養老的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隨著我國經濟不斷進步,對養老事業的投入加大,以及各級政策的重視,出現了更多模式的養老社區和老年公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也開始慢慢接受養老社區養老的方式。
1.2 研究的內容
首先從中國“養老”概念溯源探討中國當下的養老模式。其次從對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對環境景觀的需求分析來了解老年人當下可依托的環境景觀。在理論研究中根據養老社區室外景觀設計的空間布局;養老社區室外景觀的要素,主要從硬質和軟質的景觀要素:道路交通、水景、植物配置、交往活動這四方面的環境要素來做具體分析。通過上述的研究得出養老社區室外景觀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為模式的影響最后根據以上分析總結了養老社區室外景觀設計原則,主要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適性、保健性、溝通交流、價值體現等原則。并通過國內和國外的案例論證上述的理論,驗證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得出養老社區室外景觀設計研究總結,并對養老社區景觀設計的發展作出展望。
2 國內外發展現狀
2.1 國外養老社區研究現狀
老齡化已是全球化問題,我們可以依據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變化,深入地研究設計出適合他們生理需要的居住環境。隨之而來,老年室內居住環境的研究應運而生,目前,對室內居住的研究已經非常完善。除了設計師和病理學的努力以外,社會各階層的學者從私密性需求、尊嚴需求、社會屬性等角度切入,研究老年人更深一層的心理需求。
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例,早在19世紀60年代末美國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美國老人法》對社區計劃、養老福利、老年住所設施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在社會養老設施中,著重建設高齡老人迫切需要的護理院,優惠和鼓勵私營企業經營。亞洲以日本為例,制定了東京住宅條例,明確指出了東京住宅政策的目標和基本方向為“東京都應加強必要措施,以促進高齡化社會住宅的發展”,包括民間住宅、公共住宅。從目前所收集到的資料看,國外研究的基礎點是針對本國老人的獨立生活的習慣,只是向社會指出了如何幫助老年家庭解決安全和獨立的生活問題,這個問題也成為老年住宅環境對策的中心。對應于這種環境對策,在住宅形式上產生了老年人專用的住宅,在社區規劃上形成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社區。在老年居住體制上更多的是依賴民間機構和組織,政府只是給予相應的資助和鼓勵。
2.2 國內養老社區研究現狀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相對比較晚,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逼近,政府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根據聯合國《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中國政府成立了“全國老齡問題委員會”,提出了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老齡事業道路行動的目標。
目前,推動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主要群體是廣大的中小型企業。例如,在養老院企業的經營方面,就逐漸興起了家庭式養老、日托、整托等,很多地區也己引入了地方政府、紅十字協會,并創造性地出現了將養老院的經營和房地產的經營結合在一起的產權養老院,這使得養老院產品多樣化、功能細分化、服務延伸化。養老區(點)從經營的主體內容來說,都在追求民族化、地方化;從服務設施、服務體系形成的綜合服務質量來說,是追求國際化、現代化、標準化。但在這些創新之舉背后,養老行業中的一系列問題仍沒有解決,集中體現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管理理念陳舊、市場秩序混亂方面。
3 結語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我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現實情況以及家庭養老的負擔加重,使我國社會養老壓力加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得不由家庭轉向社會的一些養老服務機構。
在我國,鼓勵和引導個人和企業參與養老服務業行業是當前解決目前我國老年人個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家庭成員和睦相處、使社會穩定,促進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但當下的情況很難滿足我國老年人人口快速增長,“空巢”、高齡和病殘老年人的需求。根據本人先前對國內外現狀的調研,從調研結果來看我國的養老模式更加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大多更愿意有子女的陪伴,而不像歐美國家的文化老年人更趨于單獨居住,更加的自主性。所以在養老社區的室外景觀上我們可以借鑒其綠化配置,親近自然的理念但在空間布局上應當結合我國老年人心理特征來提供設計方案。然而這也是我國養老社區室外景觀的現狀,雖然綠化容積率高但是使用率卻十分的低。忽視對戶外環境營造,景觀設計中沒有切實考慮老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空間布局不合理,公共設施設計不合理,植物配置沒有考慮整體環境色彩不協調,使老人失去了與戶外接觸的機會。相對于一般的集體居住的地方,養老社區的室外景觀要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便于管理,同時也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老人必要的室外活動。最終打造一個適合當今中國老年人心理需求的養老社區室外景觀環境,讓老年人可以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有子女的陪伴和自身的體驗空間。
參考文獻:
[1] 陳曉婷.城市公園中老年人綠地活動空間設計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 安麗.基于老年人日常出行特征的住區規劃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
[3] 沈莉穎.城市居住區園林空間尺度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4] 熊啟明.社區公園中老年人活動場所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1.
[5] 張瓊.我國人口轉型特征及其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D].清華大學,2011.
[6] 嚴發.老齡化時代養老院建筑設計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
[7] G Bosshard,A Wettstein,W B?r . How stable is the attitude of aged people towards life-extending measures?Results of a 3-year follow-up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 Zeitschrift Für Gerontologie+Geriatrie,2003,36(2):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