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薇
摘 要:在我國民族舞蹈的傳承和發展中,民族舞蹈的啟蒙教學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對舞蹈啟蒙教育的研究和建設,應該充分地認識到民族舞蹈啟蒙教育的價值。這能讓初學的舞者輕松地融入舞蹈中,掌握律動,找到舞蹈的生命力和表現力,充分的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還能讓我們從舊的舞蹈教育理念中轉變出來,改變從技藝入手練舞蹈的教學方式,為培養新一代創新型的舞蹈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民族舞蹈;啟蒙教學;對策
0 引言
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能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在保證舞蹈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前提下進行舞蹈教學,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在舞蹈教育中,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鮮明的內容是民族舞蹈吸引人的重點。筆者多年來研究舞蹈啟蒙工作,讓學生學好舞蹈是筆者多年以來追求的目標。依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筆者在民族舞蹈的啟蒙教學上總結了幾點教學經驗,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點。
1 舞蹈啟蒙教學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教育體制不斷創新的21世紀,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在素質教育中,舞蹈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只有培養幼兒在舞蹈藝術方面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和初步的鑒賞力,才能使幼兒學好民族舞蹈。在初學期,幼兒也許只是向往舞臺上漂亮的亮相以及一身美麗的裝扮,所以自己也想試一試。但是,當面對一些枯燥無味的動作、單調的基本功訓練時,也許就沒有多少小孩子可以堅持下來了,肢體的伸拉在舞蹈學習中無疑是讓廣大小孩不能接受的,這也就讓一些平時嬌生慣養、意志薄弱的幼兒放棄了舞蹈。
2 培養幼兒的審美觀
我國是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文化。有著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各個民族的舞蹈都有不同的特點,如蒙古族舞,其特點是動作矯健,節奏感強烈,豪邁而又不失奔放;維吾爾族舞蹈就以活潑開朗,風趣樂觀,急速的旋轉著稱,令人眼花繚亂,但又不失美感;朝鮮族的舞蹈姿態優美動人,凝重端莊……每個民族的舞蹈中都保藏豐富的內涵,是構成獨特民族性格的重要內容,同時又寄托了人們美好愿望。所以,民族舞蹈的啟蒙教學就要以幼兒的心理年齡為出發點,選擇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與藝術性的題材和音樂,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民族舞蹈,培養幼兒適應各個舞蹈的節奏感。比如在排練蒙古族舞蹈《小牧民》時,先讓他們了解大草原的美麗得風光、一望無垠的草地,碧藍的天空以及可愛的蒙古包,還有自由奔跑的羊群和駿馬,給他們講一些有關大草原的故事,講一講那里的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充分的認識大草原,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這樣,在了解當地文化的情況下,才能使幼兒更好地把動作做好、做到位,跳出當地的韻味和風格,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之中,在學習騎馬動作時,告訴幼兒一定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細節。比如騎馬時,雙手要半握,右手在前方,左手則是放在胸前,雙腳交叉,左右腳要輪換地做,但腳背要挨地。在充分的講解和演示后,他們就紛紛地議論起來,開始給我提意見,矯正我的錯誤動作。“發現腳的節奏也很重要”,他們能提出意見就說明他們認真地觀察了、細心地研究了,已經初步領略到了舞蹈的樂趣。
3 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情,興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想激發幼兒對民族舞蹈的興趣,就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點,要先從培養幼兒對民族舞蹈音樂的感受力做起,語言、舞蹈和音樂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彼此之間都存在密切的聯系。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表現形式。所以,民族舞蹈的基礎就是具備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而想要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就必須要更多的欣賞音樂作品,從中體會音樂的內涵,讓幼兒體會到舞蹈音樂的律動美感。第二點就是要采用不斷變換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幼兒對民族舞蹈更加的感興趣,也就是剛才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在實際的欣賞活動中更能調動更多的感覺器官,這樣就能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其中,更好地去思考問題,也就能很好地感知民族舞蹈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當他讀懂了舞蹈的含義,就會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積極性和對舞蹈的興趣。
民族舞蹈具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老師應該依據舞蹈的題材及風格仔細地觀察,尋找講課的入口。就像在排舞蹈《手絹花》時,老師用手做幾個示范動作,孩子們就很好奇老師拿的是什么?他們說他們的媽媽有這個東西,老師就會告訴他們這是手絹花。漢族人民可以用這樣的舞蹈來表達他們的喜悅之情,孩子們都很想學習這個舞蹈,所以我就細致地給他們講解動作的細節。他們都高興地哼著小曲學習手絹舞。在興趣爆棚的情況之下,這個節目順其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發掘學生的創造力
多姿多彩就是民族舞蹈特別之所在,與此同時它更擁有特點鮮明、變化無窮的特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讓孩子們去模仿,他們就會呈現出一個機械、僵硬,沒有活力的舞蹈,一直這樣下去,他們就會失去創造力,只是機械的模仿。所以,在教授舞蹈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是讓他們去機械的模仿舞蹈動作,而應該多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跳出一些新的東西來,按照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去創造舞蹈。在這方面,教師可以不時地放上一段音樂,讓孩子們跟著旋律,跟著自己對音樂的感覺來跳舞,隨后再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通過幾次這樣的課堂,我發現這種方法還是很受歡迎的。好動是小孩子的本性,如果老師總是讓他們做一些機械的、枯燥的動作,他們就會逐漸的失去對舞蹈的興趣,與之相反,如果在課程中多添加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東西讓他們不失對舞蹈的興趣,能不斷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提高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激發學生對民族舞蹈的熱愛
在舞蹈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帶有目的的去教授有關知識,并在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上起引導的作用。通過閱讀有關書籍來開闊藝術視野以及豐富舞蹈內涵,還能幫助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族的民族文化。當積累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在舞蹈訓練就達到超越了表面層次上的動作的模仿的境界,從而達到通過舞蹈就能體驗到民族文化內涵的境界。這也就是學習舞蹈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們舞蹈教師行業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比較成功的作品或是一些舞蹈大家的作品,如楊麗萍她能通過手指的細微動作把孔雀表達得淋漓盡致,這就表明楊麗萍具有超強的觀察力。
6 結語
在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中,民族舞蹈占有著一席之地。傳承民族舞蹈是從事舞蹈啟蒙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我國民族舞蹈的發展和傳承,付出再多也會堅持下去,為民族舞蹈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黃芳.幼兒園民族舞蹈教學的實施策略——以集體舞活動《孔雀飛來》為例[J].科教文匯,2014(8).
[2] 高靜.當前綜合性大學中少數民族舞蹈教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