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萍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綜合文化水平得到廣泛的提高,人們對民族聲樂的表演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應該培養民族聲樂全方面、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加入歌劇表演,促進民族聲樂教學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就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之間的銜接關系進行分析論述。
關鍵詞:民族聲樂;歌劇表演;銜接
雖然歌劇表演和民族聲樂教學看上去像是兩個沒有多少關聯的概念,但事實上,歌劇表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民族聲樂的繼承和發展。相對于民族聲樂,歌劇表演的內容及表演方式更加豐富,具有較高的表演性。把歌劇表演融入民族聲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聲樂表演技巧,從而推進民族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
1 歌劇表演是對民族聲樂藝術的繼承
積淀著中國千年文明的傳統音樂體系,美輪美奐的民族戲曲文明,都是我國傳統文化音樂領域中的寶貴財富。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根源是我國傳統聲樂藝術體系,代表了我國音樂文化的偉大傳承。通過對我國傳統聲樂藝術以及古代戲曲的研究可以發現,民族聲樂藝術的表演形式脫胎于傳統戲曲的表演,并進行了一定的改造。民族歌劇是民族聲樂藝術表演的最高水平,所以,民族歌劇與傳統戲曲在內在上是有著一定聯系的,同時兩者之間又不盡相同。例如,民族歌劇在表演的過程中注重的是對故事的演繹,而傳統的戲曲則需要把戲曲中人物的復雜情感也展現出來。把歌劇表演融入民族聲樂教學中,能夠鍛煉學生聲樂演唱表演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對民族歌劇內容的理解。
歌劇表演藝術是對我國傳統戲曲藝術的繼承。借鑒、學習傳統戲曲表演,有利于提高人們現代民族歌劇表演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出現代歌劇藝術的魅力。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授歌劇表演,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傳統戲曲精華的借鑒,加深學生對聲樂演唱作品的理解,使其在表演過程中更好地闡發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在情感。同時,學習歌劇表演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現代民族聲樂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歌劇表演對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有顯著作用
2.1 歌劇表演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添設歌劇表演,能夠有效地提高民族聲樂教學的教學效果。歌劇通常具有較強的表演性,所以在表演的過程中對于角色的掌控就要更加精準。而且對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配合也有較高的要求,表演者的演唱不單單是其個人的演唱,而要更加注意聲部的轉換,使角色之間演唱的銜接恰到好處,不會顯得過于突兀。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歌劇表演更加完美。在民族聲樂的教學中添設歌劇表演課程,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最高水平的聲樂是什么樣的,以及重聲、和聲等專業技巧是怎么處理的,讓學生著重觀察每一個聲部的轉變,并且用心去感受歌劇所描述的故事。學生在進行歌劇的練習表演時,還能發現誰對哪一部分掌握得并不到位,從而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教師也要鼓勵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不斷完善自己的民族聲樂表演能力。
2.2 歌劇表演促進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提高
情感的表達是音樂最重要的靈魂所在。通過對我國部分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考察發現,很多教師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時,往往過于注重演唱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雖然學會了民族聲樂的專業技巧,且演唱技巧以及各方面的素質都無可挑剔,但是這樣的音樂給人的感覺卻非常機械,因為它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音樂的靈魂。空洞的音樂是沒有辦法感染觀眾的。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添加了歌劇表演后,學生在進行歌劇表演的過程中會對歌劇角色進行深入的了解,對歌劇的創作背景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全面的感受和分析,從而能夠自然而然地表現出音樂作品的靈魂。
例如,學習歌劇《江姐》時,學生會在分析歌劇內容的過程中,了解了《江姐》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感受到故事中所表達的情感。學生被江姐的英雄氣概所感染,在進行表演的時候就能融入江姐的角色之中,更好地呈現表演。只有真正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情感,才能在表演中表現出來。學生通過歌劇表演的學習,深入地感知了作品角色,在學習民族聲樂課程或進行民族聲樂作品表演時,也能更好地向觀眾詮釋出音樂的內在意義。
3 通過歌劇表演的教授來提高民族聲樂教學水平
從第一步民族歌劇《白毛女》的誕生開始,我國對民族歌劇的編排通常采用民歌和傳統戲曲音樂元素相結合的方式,把對歌劇人物的塑造與傳統民族音樂風格融合在一起,更加著重于對人物情感變化的表達。在這一時期,民族歌劇的表現形式主要就是民族聲樂,甚至現在有很多的歌劇片段已經成為民族聲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歌劇表演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多方面地提高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能力,如學生對聲樂技巧的掌握、對情感的體驗以及在舞臺上的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增設歌劇表演,對民族聲樂教學的促進作用是非常顯著的。
然而,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對傳統音樂知識不甚了解,對民族歌劇的認識也非常欠缺,而且很多學生根本就不看民族歌劇。這導致民族歌劇表演課程進展緩慢,無法取得相應的收益。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對歌劇表演的興趣,使其認識到歌劇表演的價值,讓學生在學習聲樂技巧的同時鍛煉歌劇的表演能力。這樣,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了解也會更加全面。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歌劇表演的機會,使其對歌劇表演的學習更有積極性,從而在舞臺上展現歌劇的魅力,全面提升綜合音樂素養。
4 結語
在民族聲樂教學的課程中增加歌劇表演的內容,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聲樂技巧的同時,提高舞臺表演能力以及對音樂作品情感的詮釋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提升,滿足市場對高素質音樂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徐婷.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的自然銜接探究[J].音樂大觀,2013(8).
[2] 付立志.試論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藝術的鏈接[J].音樂大觀,2013(19).
[3] 匡祎.論我國民族歌劇與民族聲樂教學的互動[J].音樂生活,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