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峰++史庭宇
【摘 要】分析汽車鈑噴專業現狀,探索在汽車鈑噴專業經營性實訓基地中實施校企一體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經營性實訓基地 校企一體化 汽車鈑噴專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59-02
新世紀以來,我國汽車行業發展迅猛,在教育部等六部委關于培養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工程及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很多職業院校都開設了汽車鈑噴專業。當前,汽車鈑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在鈑金維修、汽車涂裝、汽車美容、事故車勘查等技術工作及汽車鈑噴車間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中高端技能型技術人才。基于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本文試對汽車鈑噴專業經營性實訓基地實施校企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一、汽車鈑噴專業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上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道路行車難免會出現刮刮碰碰,造成鈑金噴漆的工作量急劇增加。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提高職業教育的服務能力,職業院校都積極地培養鈑金噴漆專業人才。但是,目前汽車鈑噴專業在辦學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難。
第一,汽車鈑噴專業投入非常大,特別是實習訓練耗材經費高。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汽車維修專業年招生1200多人,鈑噴專業人數約80人,但年實訓教學耗材經費約6萬,生均教學成本較大。例如門板、翼子板等部件經過幾次拉伸和噴漆后價值300多元的門板就報廢不能繼續使用,而一個學生要初步掌握基本技術,往往需要十多次的實習操作。
第二,學生和家長對汽車維修行業存有偏見,認為從事鈑噴工作會影響身體健康,這導致學校招生比較困難,人均經費偏高。
第三,汽車維修企業存在許多客觀困難,對學校的支持力度偏低,學校教育勢單力薄,導致汽車鈑噴專業學生實習實訓比較困難。
二、汽車鈑噴專業經營性實訓基地校企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從“十一五”末開始,探索以學校與企業一體化建設為載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創辦經營性實訓基地,實現了“專業發展公司化、師資隊伍建設一體化、課程設置實踐化、學生考核行業(企業)標準化”目標。目前,學校已有柳州市益智汽車快速養護中心、柳州市益智軟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柳州市益智大酒店等八個經營性實訓基地,實現年產值數千萬元,每年為學生提供了近千個實習實訓工位,為學生創造勞務收入上百萬元。
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通過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益智汽車快速養護中心(具有汽車維修資質)與保險公司合作,建立了汽車保修網點和特約服務站,一邊生產一邊教學。由于充分利用學校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場地和設備資源,克服了教學耗材投入大、實訓教師少、項目單一等困難,突破了鈑金噴漆實習訓練教學改革的瓶頸。在工作過程中,學生邊做邊學,把具體的生產案例和理論學習結合起來,培養了綜合分析能力和綜合專業技能。
(一)拓展企業合作,確保教學資源。隨著車輛保有量增加,車輛刮碰在所難免,車輛刮碰后大多數車主選擇報保險,我們利用學校經營性實習基地益智汽車快養護中心設備比較完善及人力資源的優勢積極拓展與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多家保險公司合作,成為保險維護定點單位,為企業及用戶提供售后服務。投保車輛因刮碰出險,保險公司定損后,汽車快養中心作為保險公司的理賠網點,通過承接汽車美容保養,鈑金噴漆事故維修等工作,可以保證有充足的實訓教學資源,師生直接參與車輛的鈑金噴漆維修工作,這樣既解決了實訓耗材的損耗,又有真車實踐的機會。現在的生產量已經可以滿足2個班的實訓教學需要,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減少了教學支出。在真實的工作過程中,通過解決實際的問題,學生的工作能力有了快速的提升。
(二)引進戰略合作,增加實訓崗位。汽車鈑噴技術形成過程是經驗積累過程,是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提升過程,因此,在學校通過增加實訓崗位和實訓資源,保證學生實訓訓練要求,才能培養合格的汽車鈑噴技術人才。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經過市場調研,分析得出學校可以通過引進戰略合作者,融生產與教學為一體、實訓與實踐為一體的生產性實訓教學平臺,通過校企合作方式進行合作,學校提供場地和設備,承接企業返修返廠的鈑噴車輛,由教師指導學生生產實訓,并進行理論知識講授;企業負責建設實訓廠房,并提供實訓教學資源,增派技術人員保證生產質量,提供技術支持,這樣的校企合作才能保證雙方共贏。
(三)聘請優秀師傅,確保教學質量。企業要保證聲譽,就要保證維修質量,就要有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支撐,而良好的教學質量保證,必須有好的師傅擔當。因此,企業高薪聘請優秀的技術人員也就成了學校的優秀教師。過去我們的專業教師多數都是轉崗過來的,隊伍建設參差不齊,特別是實際工作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仍需提高,而企業的維修技師技術過硬,經驗豐富,帶徒弟的能力強。通過聘請優秀的企業維修技師,一方面提高了維修工作質量,另一方面帶出了優秀的學徒,為企業的發展儲備了人才。在工作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雖然企業的技術人員有熟練的技術,但沒有受過正規的教學培訓,在教學課堂組織方面需要加強培訓提高,為此我們組織教師和師傅結對互助,共同工作,共同提高。
(四)建設企業課程,保證教學實施。通過調查市場鈑金噴漆行業對學生基本技能需要,參考生產過程對企業員工培訓和考核要求,我們設計了既要滿足學生從理論知識到操作技能系統化的教學需要,同時又能兼顧生產需要的企業課程。通過該課程教學改革將課堂教學轉化為生產教學,將技能訓練轉化為崗前訓練,將學生轉化為學徒,將職業感知轉化為職業體驗,將實訓場地轉變為生產企業。這些轉化從多方面讓學生在思想上發生轉變,形成學校到企業、學生到員工的過渡;如我們在維修課程設計時,按照工作過程不同崗位工種進行編制,涵蓋了各工種的職業標準、技能標準、相關的知識點、典型的工作任務等內容。學生即學徒,不但在企業要學會該課程的知識與技能,還要學會該崗位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例如,張同學在維修接待崗位,他不但要學習接待禮儀、商務營銷、溝通技巧等課程,還要學習汽車維修相關知識,懂得汽車基本故障現象,能做出基本的判斷,因此,在企業進行的課程改革絕不是簡單的實訓場地的變化,更多的是考驗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
(五)建立經濟目標,實現企業利益。保證校企一體化教學模式持續開展下去的關鍵是經濟支撐能力,有了經濟的保障,企業方可正常運轉,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但是,由于企業要兼顧教學,經濟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微利就是合理的目標,過于太高的經濟目標使得企業商業化嚴重,失去培養學生基地的意義;過于太低的經濟目標會讓企業入不敷出,負債前行,因此,制定合理的經濟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建立保障機制,實現校企家三贏。要保證實施的落地,就要有完善的保障機制,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保障機制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保證方案的真正落實,能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服務,另一方面對多方有個約束和保護。學校、企業、學生家長簽訂三方校企合作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協議,明確三方的責任與義務,爭取做到“三贏”。
在生產和教學實際中,筆者體會到:實踐出真知,培養具備全面的維修思路的高技能的學生,只能在規范的工作流程中實現。因此,職業院校鈑金實訓課程,離不開整車實訓教學,更離不開企業實際工作過程的教學。
【參考文獻】
[1]胡源衛.對中職汽車鈑噴專業師資隊伍培養的思考[J].職業教育,2013(4)
[2]翟秀軍.校企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汽車實訓課程為例[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韋 峰(1970— ),男,廣西柳州人,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汽車技術實訓中心主任,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柳州市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助理,高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