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效率即是生命,課堂教學更是如此。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隱性資源,把握好教學的深度、高度和精度,以提高教學目標達成率。
關鍵詞:園林植物環境;課堂教學;學科特色;實踐能力
課堂是開展教學的主要陣地,在園林植物環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產生足夠的重視,要積極構建完美的教學課堂體系,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主要任務,完善課堂教學手段,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增加教學信息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第二次全教會上明確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對于中職園林專業課——園林植物環境的教學也要遵照這一指示,把這一教育方針落實到專業課堂教學中。如何在新理念下實現園林專業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園林植物環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認為要想實現專業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應啟發學生動手動腦,加強直觀教學,更重要的是多進行實驗實訓操作,這才是最有效的途徑。
一、依“綱”扣“本”結合實際,設計高效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案,是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教學大綱、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教師只有認真鉆研“大綱”,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并有效地體現在教學方案中,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園林植物環境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要從基礎知識教育、操作技能培養和職業道德思想教育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更要體現本課程的特點,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自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材不完全等于教學內容,教師要反復研讀、感悟、領會教材,準確把握教材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結合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經驗,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再整合,實現對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創造”,做到“用教材教”,而不僅僅是“教教材”,那種照抄書本或只摘錄知識要點,照搬他人現成教案,或沿用自己舊教案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二、做好觀察、直觀教學,加強實驗、實訓,上出園林專業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是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首要途徑
園林植物環境是一門實踐技能課,觀察和實驗實訓是本專業的基本研究方法。我們使用的教材中選編了15項觀察和實驗實訓內容。其中“實地觀測”項目4個,“觀察分析”實驗10項,調查研究1項,學生分組實驗4項。專業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教材特點,調動學生積極性,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做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實訓教學。
中職實驗實訓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親自動手,并形成技能,教師要大膽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土壤分析樣品的采集、觀察、處理、貯存”,實驗的每一步驟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就要比教師演示講解的效率高很多,而且激發和培養了他們探索科學問題的興趣及能力。
又如:實驗“大氣的觀測”,一定要讓學生對本地區大氣狀況進行觀測分析,讓學生自己對本地大氣作出評估,這樣學生會對大氣污染的危害更刻骨銘心,從而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熱情,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學生通過觀察、探索、歸納、總結,對基本規律的認識及理解能力明顯提高。
通過這些觀察和實驗的教學,大大培養了學生對園林專業課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他們逐漸養成了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因此激活了課堂教學,并明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想讓學生認識千姿百態的園林植物環境現象,開拓他們的視野,還要開展課外科技活動,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探索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采集并制作動植物標本,培養花木、飼養小動物等,以豐富學生生活。
為了彌補觀察實驗及學生動手實驗的局限性,能更全面地展示各種現象,專業教師在課堂上還應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圖片投影、模型、視頻錄像等多媒體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同的學生無條件親自動手去做的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全面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打破了時空限制,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三、在園林植物環境課堂上,教師如果善于在課堂上提問,恰當設問,巧用實例和數據,找準課堂教學內容與實用技術間最佳的結合點,將會在提高課堂效率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提問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教師設計的提問要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同時,加強園林實用技術教育,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也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落實啟發性教學,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輔助教學手段及有力保證。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要提高教師教的效率,另一方面還要提高學生學的效率,同樣的課堂,相同的教法,不同的學生課堂效果卻不同,這更體現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
總之,課堂效率的不斷提高永遠是我們教師探究的主題,我們要不斷積累知識經驗,不斷創新、進取,使教學最終走向完美。
參考文獻:
[1]王祥.學案導學: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11(35).
[2]王雅芬,李天杰.“學案導學”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2(12).
作者簡介:劉秋萍,(1968.12—),女,河南省洛陽市人,民族:漢,職稱:講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園林。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