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舞蹈是我國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各類舞蹈教學中,民間舞蹈的教學值得舞蹈教學工作者關注。本文通過對民間舞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實行的一些策略進行研究和論述,實現民間舞蹈教學的進步。
【關鍵詞】民間舞蹈;教學策略;舞蹈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187-02
舞蹈教學有別于教育教學中其他形式的教學,其他教學中的教學理論可以通過知識的講解實現對學生的教育,但是在舞蹈教學中,舞蹈動作中包含的情感是很難理解的,教師在向學生講述的過程中很難使學生對舞蹈中的情感進行恰當的體會。多年以來我國的民間舞蹈教學都是在教師的親身引導中進行學習,接下來我們對教學中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我國當前的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性不夠強,這是由于民間舞蹈的起源來自民間,舞蹈的形成來源于生產和生活,民間舞蹈在民眾中被廣泛喜愛,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民間舞蹈實現了不斷的發展,舞蹈的藝術形式也更加豐富,但是民間舞蹈在發展過程中理論知識比較缺乏,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基礎知識,使得舞蹈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科學的理論作支撐。此外多數舞蹈教師在從事民間舞蹈的初衷都是處于對民間舞蹈的喜愛,這些舞蹈教師的知識體系比較匱乏,自身的民間舞蹈理論體系并不完善。在民間舞蹈的發展中無論是舞蹈教師還是舞蹈學者對于民間舞蹈的知識都沒有接受過舞蹈文化的深入教育。無論在哪種形式的教學中,理論性的知識體系對于教育的成果都十分重要,民間舞蹈的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在民間舞蹈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的這句話揭示了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民間舞蹈的學習也一樣,只有學生對民間舞蹈有著極大的興趣,才會實現對舞蹈堅持不斷的練習,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民間舞蹈的學習形式主要建立在對民間舞蹈動作的不斷練習中。舞蹈動作練習的過程是十分枯燥和單調的,在教師教授學生對民間舞蹈動作的練習中,要結合民間舞蹈中的文化底蘊以及民間舞蹈動作的審美特點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灌輸,使學生對民間舞蹈產生極大的興趣,在學生對民間舞蹈的興趣中真正將自身投入到舞蹈艱苦的訓練中。在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要結合學生的心里特點,以形象性的教學語言對學生進行情感化的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述,使學生認識到興趣在民間舞蹈學習中的重要性,意識到自身對舞蹈的興趣是支撐訓練的最大動力。
三、教師在民間舞蹈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這里的教學目標不是簡單的教師教學目標的實現,不是教師每學期需要實現的教學計劃,而是在廣義上指教師要以素質教育下民間舞蹈的學習對學生審美水平的整體實現以及學生在民間舞蹈學習中感受中華民間舞蹈的精髓,實現我國民間舞蹈的繼承和發揚。在學生對民間舞蹈的學習中存在這很大的誤區,認為舞蹈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實現對舞蹈整體美的組成和觀賞,忽略了舞蹈教學中對學生每個舞蹈動作進行的研究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關于舞蹈動作進行的探討。教師在面對學生開展舞蹈教學中要將民間舞蹈中舞蹈動作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舞蹈動作的由來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授,使學生真正對民間舞蹈的動作和形式有著深深的了解,實現學生在舞蹈動作的展現時將舞蹈動作中蘊含的情感通過舞蹈動作表達出來,此外還能夠對學生的舞蹈審美進行很好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傣族舞蹈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傣族人民的生活風貌,傣族人民的生活中經常接觸水,因此傣族舞蹈在舞蹈動作中通過身體各部分關節之間的活動,展現傣族人民在生活中柔美的、溫順的形象。
在民間舞蹈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標準的民族舞蹈的動作,針對民資舞蹈中的關鍵動作教師可以展開詳細的講述,抓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重點,強化學生對舞蹈動作難點的訓練。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影像設備對學生平時訓練中的舞蹈動作進行詳細的記錄,將學生在訓練中的舞蹈動作對學生展示,使學生在自身舞蹈動作的記錄中直觀地看到舞蹈動作的不足之處,學生在觀看之后可以自覺地對自身的舞蹈動作做出改善,提升舞蹈教學的效果。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還能夠實現學生舞蹈技能的自覺提升。
在舞蹈教學目標的建立上體現當下素質教育的整體要求,通過對舞蹈動作的不斷練習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教育學生對舞蹈動作中蘊含的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實現學生對民間舞蹈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深切的體驗。學生在舞蹈動作的不斷練習中鍛煉出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對舞蹈動作的學習和舞蹈知識的了解中,學生的氣質也會達到很大的提升。
四、教師在舞蹈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觀察力的培養,教會學生體會藝術
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舞蹈學習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教師在舞蹈動作的教學中主要是向學生展示舞蹈動作,學生通過對教師舞蹈動作的觀察實現對舞蹈動作的學習,因此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是民間舞蹈學習的基礎。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舞蹈動作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提升學生對舞蹈作品的觀察能力,其次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藝術來源于生活,學生只有提升對生活觀察能力,才會在今后的舞蹈生涯中實現舞蹈的創新。教師在教學中要將觀察的方法教授給每一位學生,要求學生在每一次的教學過程中對舞蹈教學中觀察到的教學關鍵進行詳細的描述,對學生的記憶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實現學生在教學中對舞蹈動作細節的把握。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也要加強學生對民間舞蹈的藝術情感的培養,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民族舞蹈之間的特色以及舞蹈的優美性向學生展示民間舞蹈的魅力,使學生對民間舞蹈產生一定的藝術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對每民間舞蹈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進步和表現給予肯定,使學生在民間舞蹈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主動的進行民間舞蹈的學習。
五、在加強民間舞蹈訓練的同時重視學生的文化修養
我國的民間舞蹈中有著強大的民族特點,不同地域上生活的人的性格特點是不同的,生活習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民間舞蹈更是如此。例如過我藏族舞中比較常見的四種舞蹈是“堆諧、果諧、弦子、鍋莊”,不論哪種舞蹈種類中都有坐胯、弓腰等體態特點,造成這種特征的主要原因不僅有繁重的勞動生活,還有心靈深處的虔誠的宗教信仰。除了強大的民族特點,我國民間舞蹈對傳統節日還有一定的作用。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民性的傳統節日中,民間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用歌舞的形式表達節日的祝賀。民間節日是我國民間舞蹈的重要載體,因此對于民間舞蹈的學習還要對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進行詳細的了解。民間服飾在民間舞蹈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民間服飾和民間舞蹈一樣都體現著濃厚的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特定的民間舞蹈必須搭配相應的民間服飾才能舞出韻味,展現原汁原味的文化內涵。例如傣族女性的裙子尤其是簡裙,它的樣式和色彩就像開屏后的孔雀一樣美麗,傣族特有的孔雀舞需要配合民間服飾才能展現女性的美和孔雀舞的魅力。在掌握民間舞的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才能對舞者所學的民間舞產生更好的理解。
文化修養的提升需要教師在舞蹈教學中為學生灌輸一定的舞蹈理論基礎知識,實現學生舞蹈學習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民間舞蹈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對學生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實現舞蹈藝術同其他藝術形式的交互作用。任何一種舞蹈都離不開音樂的伴隨,教師在舞蹈教學課程中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音樂素養訓練,使學生對音樂中的情感有良好的體會。還要使學生了解話劇、美術,培養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習慣,實現舞蹈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加深學生對民間舞蹈藝術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練習《聽雨》的舞蹈中,可以播放關于江南下雨的音樂為學生的舞蹈訓練營造學習氣氛,使學生更容易投入到舞蹈課堂中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只有對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對民間舞進行學習并不斷創新。
六、重視學生對民間舞蹈的創新能力
民間舞蹈的生命需要不斷的維持,創新便是民間舞蹈的生存的源泉。教師要訓練學生舞蹈藝術表現力就必須實現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提升舞蹈藝術的水平,這樣才能使民間舞蹈得到延續和傳揚。民間舞蹈來源于人民大眾的生活,只有從生活中獲取足夠的營養才能實現民間舞蹈生命力的延續。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知,民間舞蹈不能脫離人民的生活,還要實現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使民間舞蹈在創新過程中,被更多更廣泛的人群所接受。
七、結語
在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從民間舞蹈的特點切入,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能力,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要加強自身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改善舞蹈教學中的教學方法,不僅在原有的肢體動作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還要對陳舊的舞蹈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使舞蹈教學與時代的發展同步,為一成不變的舞蹈教學內容注入新的知識,在摸索中不斷創新舞蹈教學策略,實現我國民間舞蹈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丁春燕.運用“五五”策略實施大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5):149-150.
[2]蒙曦.生命的律動——民間舞蹈的教學策略[J].青年文學家,2013,(2):155-156.
[3]林亮.“單元式”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法研究[J].藝術科技,2013,(6):341-341.
[4]肖茜.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147-148.
作者簡介:
李韻葳,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編導,舞蹈教育,現代舞教育,少兒舞蹈教育,音樂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