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
【摘 要】在全國教育組成中,音樂教育占據著重要地位。本文通過分析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提出建議,旨在為發展數碼鋼琴藝術貢獻一份力量,為專業教師的教學助力。
【關鍵詞】教學;數碼鋼琴集體課;策略;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16-01
一、數碼鋼琴集體課特征
(一)教學模式靈活性。在傳統教學中,一對一教學與口頭傳授多為傳授鋼琴樂理技巧方式,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枯燥,學生缺乏積極性。而在數碼鋼琴集體教學中,老師注重對新知識的拓展,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與學識的增加、專業知識的優化,將學生彈奏技巧的鍛煉作為重點來抓,將條理性貫穿于教學之中,使數碼鋼琴教學的宗旨能真正實現。
(二)提升教學效率。傳統鋼琴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人對音樂的高訴求,而且其單獨授課的壓抑氛圍,會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而“一人教學,多人受益”則為新教學模式主要呈現的局面,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人力資源,提高了教學效率。世界名曲與練習曲為原有鋼琴教學教材的主要內容,但已無法滿足時代需求,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枯燥乏味。而數碼鋼琴集體課中可以通過網絡和系統選擇教材,增強教學方案的合理性與系統性,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二、培養學生創造力對策
(一)樹立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對新教學模式的探索、對固有方法的突破,是對學生被動練習與完全灌輸式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變的有效方法,在集體課教學模式中,通過師生間頻繁的互動,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我表現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促進彼此間的學習和討論,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四手連彈或合奏,旨在培養學生的默契和協調性;一周開展一次音樂演出,促進學生自身創造力的發揮。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創新素材。鋼琴教學應以教育學生掌握積累創新性素材方法為重點。鋼琴基礎和樂理知識是鋼琴教學的組成部分,琴譜練習曲不能成為指導教師教學的唯一層面,教學中多種方式的利用更為關鍵。就五指定位與轉換指法練習來看,分段式練習為原來練習曲目要求,但在實施組合練習時,學生極易出現指法不流暢的情況,害怕出現“黑鍵”。因此,教師在創新教材時實施因材施教,編排的練習曲目增強了系統性和合理性,練習音高排列和音樂節奏增強,從而在演奏中充分應用理論知識,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三)以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數碼鋼琴集體課上應著重培養學生各種器官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立足于多層次、多方面地展開;以有計劃的練習為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這是把學琴之苦向音樂追求進行轉化的有效手段,并能促進學生對音樂魅力的感知。
(四)突出即興編創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就傳統教學來看,練習世界名曲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而教師的權威性對學生創造力和改編能力的發揮也造成極大的限制。這種狀況與當代教學要求的不適應性開始凸顯,因此在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中,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與學生間的交流,對學生的創作和改編行為予以鼓勵。在課堂上,教師基于原曲,指導學生改編不同的節奏型與音樂風格;鼓勵學生互相配合,對學生創作新的曲目給予支持,對學生組成樂團的行為給予鼓勵與支持,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追求。
(五)通過多元化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綜合形式以協調發展音樂理論與鍵盤技能為核心,使視奏與移調訓練得以突破性地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全調性。依托五指手位等鍵盤技術練習,增強學習者鍵盤位置的感知能力,使學習者的手指運動具有更強的方向感與距離感;有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創造素材,模仿多種風格的樂曲,真正培養出即興創編能力,使學習者能夠真正體會到多元化的音樂風格。而獨奏、重奏授課形式的靈活性貫穿于集體課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結語
當今社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鋼琴演奏者應彰顯個人風格,音樂教育必將為素質教育的推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因此數碼鋼琴集體課應與時俱進,把發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重點來抓。
參考文獻:
[1]唐玲.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黑龍江科學,2015(08).
[2]郭靜.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創新模式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
[3]劉雋.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音樂時空,2014(23).
[4]谷麗萍.普通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優勢與局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11).
作者簡介:
趙 妍(1980-),女,滿族,山東省青州市人,本科學歷,講師職稱,工作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