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森
[摘要]自中共十八大會議以來,我國的各項改革工作都在穩步開展,其中國有企業的改革更是變化巨大,其主要的變化表現在管理方面,為國有企業的繼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使國有企業煥發出新的活力。文章主要分析新時期下,國有企業管理的創新特征以及動力機制,并結合筆者自身的經驗,提出一些解決的對策,希望能夠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特征;動力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072
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特征,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對穩定市場、加強市場創新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有企業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其管理問題、員工工作動力低下等問題需要進行解決,國有企業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并在管理工作方面,做出了許多創新的舉措。筆者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創新的特征以及動力機制,為讀者更好地了解國有企業提供幫助。
1 新時期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特征
1.1 多元化特征
由于國有企業涉及的行業較多,因此,其不可能在每個行業中都使用相同的管理創新方法,具體的創新工作必然會存在一些差別,這是行業發展的規律。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產業結構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即使是相同的產業,在不同的地區,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而且各地的發展情況不同,在管理創新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狀況進行改革和創新,例如在生產流程復雜的行業中,最好的管理創新是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增強自己的自主研發能力。
一般情況下,資本密集的企業往往會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創新,通過科學合理的資金運作,提升企業的效益;而勞動力密集的企業往往會將管理創新工作的重心放在人員管理工作中,通過提升人員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增強企業的實力;技術密集的企業會重視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自主研發新的技術,通過技術水平的提高,帶動企業的發展,從這些管理創新工作中能夠看出,它們的管理創新重點都集中在對自己最重要的環節上,對最根本的問題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企業的生命力。
1.2 漸發性特征
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非常注重漸進改革和創新,在穩定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從而減少矛盾問題的擴大化。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創新的步伐往往比較小,不會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例如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首先提出了市場經濟的理念,然后承認了企業是獨立的生產者,而不再使用超前的社會主義經濟理念。隨后,我國的企業管理制度也發生了改變,計劃經濟逐漸被取代,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自己承擔經營的風險,但是,企業的自主權仍然非常小,這也是眾多國有企業紛紛倒閉的原因。隨著國家和社會的繼續發展,人們對企業管理的認識逐漸提高,真正的市場經濟走向成熟,改變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企業都將市場需求作為發展的方向,以利益增長當作最終的目標,現如今,我國的國有企業管理創新主要是以企業產權改革為主導,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其核心目標是以產權關系來進行資源配置。[1]
1.3 自發性的特性
我國的國有企業在管理創新工作中,具有自發性的特點,這也是事物發展的基本原則,個體將自己的需要當作發展的方向,并不嚴格遵守國家的政策和法律,在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過程中,企業的發展更加合理和突出。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經濟體制并不完善,改革的方向也不明確,長時間處在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影響之下,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十分落后,我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缺乏改變,只遵循陳舊的教條,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更多先進的思想傳入中國,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也開始嘗試改變,開始脫離國家的行政管理,將市場的需求和導向當作發展的目標。當然,這種改革的過程需要企業付出非常多的努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氣,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實現管理機制的創新。[2]
2 國有企業管理動力機制
國有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應當將經濟利益作為主要的創新方向,通過實現利潤最大化來增加經濟組織的管理能力。我國國有企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動力機制,這些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2.1 早期國企管理動力機制
國有企業在早期改革工作中,往往通過政府的政策和體制來進行改變,這是因為國有企業剛剛接觸市場經濟,應對市場競爭的方法和經驗較少,如果任由企業自己進行改革,將會使大量的企業倒閉,為此,應當通過合理的政策和法律引導,來提升改革的效率。
而且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的經濟體制仍然是計劃經濟,國家對企業的統治力仍然非常強,在這種前提下,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工作應當接受和聽取政府的意見和指揮,然后在適應市場經濟的節奏之后,再尋求自身意志的改變。我國的國有企業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了兩次非常重要的改革工作,這兩項改革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動力,其分別是:承包責任制和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通過這兩種改變,為國有企業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創新的基礎,奠定了現代市場經濟管理機制的基調。
由此可見,雖然早期我國的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工作沒有能實現自主改革,但是在政府的引導下,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非常可觀,對經濟的幫助非常大,國有企業在改革之后,形成了新的動力機制,市場經濟逐漸深入人心。因此,在早期政府的干預和指導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特征。[3]
2.2 中期國企管理動力機制的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逐漸獲得更多的經驗,對市場經濟的理解更加深入,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將市場化管理當作管理的方向,這時期的國有企業管理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新系統的構成,二是創新系統的組成結構。在這一階段,國有企業的改革主要依靠經濟環境和自身的努力來實現,其中經濟環境主要是由政府主導并控制,由眾多的國有企業來構成,國有企業既是經濟環境的組成部分,又是創新實施的主體部分。
2.3 深化期國企管理動力機制的突破
我國國有企業發展實現高速增長的時期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這使得我國的市場經濟更加完善,證明我國前期的市場經濟工作是成功的,雖然加入世貿組織沒有明顯改變我國的市場經濟環境,但是其發展的內涵得到改變,國有企業的發展更加具有動力。
在這過程中,國有企業開始重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其作為創新的方向,而且政府積極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為其提供足夠的幫助,國企在創新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逐漸得到提高,通過管理方面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提前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矛盾,理順了企業發展的機制,為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從而實現了國有企業的騰飛。
總之,在我國高速發展的今天,是通過眾多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努力來實現的,其主要的改革方式就是管理創新,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工作非常注重漸進性和自發性,在穩步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創新,而且,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國有企業的改革形成了不同的發展動力,動力機制也在不斷進行變化,可喜的是,通過現如今的經濟發展現狀能夠發現,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是正確合理的,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永.轉型時期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動因、目的、內容之間內在關系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2,14(5):26.
[2]王燕芳.試論我國國有企業經濟轉型時期的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2):30.
[3]林畹.轉型時期國有商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