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杰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重視程度的加大,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地位顯著提升。特別是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和服務性特征的事業單位,因匯集著諸多的優秀人才,承擔著較重要的職能,其人力資源管理尤為關鍵。如何立足于服務型事業單位實際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成為擺在每個事業單位面前的一大課題。文章對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綜合素質建設、服務意識建設、具體措施建設進行了闡述,旨在為提高我國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078
1 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綜合素質建設
事業單位作為以社會公益為目的的重要組織,承擔著諸多的服務功能,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相對較高。事業單位對人力資源的具體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素質過硬。事業單位特別是服務型事業單位的職能決定了其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思想政治素質,這是事業單位與其他企業單位的重要區別之一。首先,它要求工作人員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通過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準確鑒別是非對錯,保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同時,還要求工作人員能夠以四項基本原則為基準點,并以此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2)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趨白熱化,唯有樹立競爭意識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此,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必須具備較強的競爭意識。作為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事業單位,需要引入競爭機制才能更好地適應競爭需求,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是事業單位提高人力資源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激發活力的有力保證,也是事業單位服務型職能的特殊需要。因此,事業單位要求人力資源不斷樹立競爭意識,通過良性競爭來獲得持續發展。
(3)不斷強化效益意識。事業單位是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而出資舉辦的,它作為一個服務型組織,必須將社會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才不會背離產生的初衷。但一直以來,事業單位對人力資源的管理采取傳統的管理方式,注重工作效率而忽視工作質量,長此以往就會喪失使命感和責任感,模糊自己真正的目標。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這種做法最終是以損失社會效益為代價的,不利于它服務社會公益目標的達成。鑒于此,事業單位要求人力資源必須不斷強化效益意識。只有高效率與正效益相結合,人員行為才能夠實現目標。因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當在效率意識中融入效益意識,切勿顧此失彼,丟了西瓜撿芝麻。
(4)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也面臨著各種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人力資源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以妥善解決各種難題,而不是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才能使事業單位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更好地履行服務社會職能。
(5)樹立法律觀念。如今的社會是法治社會,處于開放時代,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在具體工作中要嚴格依法、依程序辦理,按規定進行事項公開,才能營造一個良性的服務環境,才能順應法治社會的要求,也才能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2 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服務意識建設
(1)堅持以群眾為根本。事業單位的特殊職能使得有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產生 “官本位”思想,自認為高人一等,對待某些服務對象缺少耐心和熱情,是嚴重的脫離群眾現象。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要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以群眾的需求為目標,堅持以群眾為根本的基本原則,從根本上全心全意地為群眾服務,工作中的一切重點都要在滿足群眾的基本權利中進行。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只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宗旨,才能更好地履行服務社會職能。
(2)要堅持依法辦事。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要想按照原則辦事,就一定要堅持依法為群眾服務的原則,這樣才可以保障公民的權利得以充分實現,進而加強事業單位在群眾心中的公信力度。依照法律、法規辦事,不僅要求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要有服務于群眾的責任心,還要在服務群眾的同時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
(3)要堅持平等高效。事業單位具有服務性和公益性,這就意味著事業單位是以為群眾服務為主要任務的一項工作,在工作中要堅持平等和高效,這兩者要同時兼顧,不能分開進行。這就要求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要以群眾為主導,服務群眾,群眾對其服務是否滿意就是衡量工作人員服務效率高與低的標準。在這過程中一定要在追求較高的服務效率的同時,注意人人平等的原則,所以建立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管理制度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3 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建設
(1)不斷完善和規范人力資源招聘及培訓。隨著國家對選人用人機制的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力資源招聘時,也要嚴格遵守上級關于人員招聘的相關要求,提前制訂好人才招聘計劃、人才素質及能力的具體要求,嚴格按照人才選拔程序進行公開招聘,確保招聘到高素質、滿足崗位需求和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同時,要定期對人力資源進行政治理論、職業道德以及專業知識的培訓,以培訓作為提升人力資源綜合素質的主要渠道,建立常態化的教育培訓機制。此外,加強對人力資源的思想教育,通過良好的思想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其對職業道德的重視性,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道德責任意識與為人們服務的意識,來進一步提升其為人們服務的工作態度與工作水平。
(2)科學地對人力資源進行績效考核評估。作為服務型事業單位,要結合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來進行人力資源績效考評。這就需要事業單位具備一套完善的、科學合理的、以客戶滿意度為前提的績效考核制度,以此來約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以在履行服務社會職能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推動服務型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
(3)要建立一套具有激勵作用的薪酬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既能保障單位內部的管理機制有效運行,使事業單位能夠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員工的個人發展,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其能夠更好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3]鑒于此,就需要服務型事業單位結合本單位職能和實際,制定一套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利用薪酬杠桿作用來激勵人力資源的工作積極性,通過合理分配體現貢獻率和價值,使有能力、技術水平精湛、管理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能夠實現自身價值,從而真正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此來確保服務型事業單位各項職能按部就班履行。
總之,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促進我國服務型事業單位創新與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這不僅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也是滿足廣大社會公眾多樣化需求的需要。服務型事業單位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立并不斷完善,從而推動服務型事業單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黃娜.談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建立[J].科技信息,2011(23):842.
[2]劉建剛.談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建立[J].中國集體經濟,2013(33):58-59.
[3]許紅軍.服務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創建研究[J].公共管理,2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