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等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在外語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
關鍵詞: 外語教學 學生 心理特點
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注意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就能夠為爭取最佳教學效果創造條件。筆者在教學中有以下體會。
一、教學要注意學生的注意特點
學生在剛開始學習專業外語時,接觸的是新學習環境,學習的是新知識,他們感到新鮮,表現出求知欲高、勁頭足,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的新鮮感就沒了。隨著教學的深入,部分內容枯燥難懂,缺乏吸引力,容易造成學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表現出注意的穩定性差。還有的學生聽課跟不上教師思路,遇到問題不會跳“障礙”,表現出注意的轉移能力弱。針對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應注意:
(一)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避免空洞單調。教學中可適當運用生活實例,并穿插國外文化,多使用形象教學,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提高學生興趣。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學形式可活潑一些,講授要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使學生聽得懂、好理解、有信心。
(三)教師的講解要精煉,注意運用課堂語言藝術。每個問題的講解時間不宜過長。講授中要安排間隙讓學生討論、練習、記筆記,以保持學生注意的穩定。
(四)要增加師生對話次數和時間。激發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實踐的機會,更好地集中學生注意力。
(五)教學內容轉換時,要注意搞好過度,避免出現跳躍,待學生的注意力確實轉移時,再講解新內容。教學中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的注意情況,照顧大多數。適時提醒少數,使學生的注意力能按教師的設計同步前進。
二、教學要注意學生的記憶特點
語言是一門基礎知識,包括相關的文化、習慣及語法、詞匯等,由于國內語言環境不是很理想,不少課程又抽象難懂,教學時間也比較緊,學習增加了難度。有的學生不愿搞不必要的艱苦記憶,造成有些該記的記不住,該熟練掌握的掌握不好。還有學生只會機械記憶,學習方法不靈活,影響學習質量。針對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應注意做到:
(一)在備課中要認真吃透教材。主要是找準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聯系,結合文化特點和其他相關知識,以便學生系統學習、系統掌握。
(二)認真考慮重、難點內容的教學方法。突出講解的教學過程,周密安排課堂筆記,力求精練,抓住實質,以便學習、理解與記憶。
(三)對習慣用法、語言教學、方法技巧的講授,要注意提出規律性東西。對相近內容要搞對比講解,便于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加強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促進理解。
(四)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在學習新知識后,應注意組織形式多樣的復習(課后復習、課前復問、一日一題討論、學習小組對抗等),以鞏固所學知識。要引導學生摸索有意識記憶的方法,并為他們提供詳盡的資料。
三、教學要注意學生的思維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及文化教育的深化,學生的文化素質、智力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他們對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因此不少學生在思維方面的能力沒有能夠很好地發揮出來,表現出學習中缺乏豐富的想象力和思維的主動性,不善于動腦。針對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應注意做到:
(一)在教學中一定要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講授中注意幫助學生掃清重點、核心內容的外圍“障礙”,而“堡壘”(只重點、核心內容)要讓學生自己體會。
(二)要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提倡教學相長。教師應認真總結開展啟發式教學方法的經驗,學生應注意摸索積極思維的學習方法,并及時進行交流。
(三)課堂上注意運用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啟發學生思維。要保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注意從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系統化等方面鍛煉學生。
(四)在復問、復習、作業、考試中,要增加閱讀、聽力、口語的比例,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語言能力。課外教學活動中要把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四、教學要注意學生技能形成過程的特點
學生的技能形成,是指學生掌握語言要素、發音方法及語氣。在技能形成過程中,學生具有入門快、深入慢、錯誤多的特點。這是因為剛開始接觸外語時,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愛講愛說、接受快,但經過一段練習后,學生感到內容單調重復、枯燥無味,缺乏練習的主動性,甚至出現倒退現象。針對學生的上述特點,在教學中應該注意:
(一)認真研究語法、精讀、口語等類型科的教學方法,在聯系實際上下工夫。對技能形成,要按語種特點要求學生,避免學與用脫節。
(二)注意掌握學生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的心理特點,發現他們在技能形成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三)認真歸納技能形成的方法技巧,注意在課堂和課外組織交流經驗,適時開展競賽,縮短技能形成時間。近幾年,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總結和推廣互動式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四)會話練習的組織要科學合理,不能長時間中斷,練習量要適度,可以先少后多,然后再少,后面的少是往“精”上過渡,以提高技能形成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郭.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張紅出生于1968年5月23日,女,漢族,工作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郵編:130033,職稱:副教授,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英語翻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