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穎

摘要: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以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健康快速流轉,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高效發展,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但目前農村土地流轉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以此為背景,希望通過對黑龍江省土地流轉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黑龍江省土地流轉的對策和建議,為宏觀政策制定的主體提供參考和借鑒,從而促進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對策建議
1黑龍江省土地流轉現狀
1.1土地流轉現狀
黑龍江省的土地流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在黑龍江省的土地流轉在稅費制度改革前后差別較大,改革前的土地流轉數量是逐年上升的,農業稅免征后土地流轉數量明顯下降,并隨著農村勞動力回流土地流轉總面積到2007年稅改后的最低點,之后從2008年全省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348萬畝,參與農民戶數93.3萬戶,比2007增加了292萬畝。占全省集體組織耕地總面積的18.1%,2010年末,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達到3263萬畝,土地規模經營總面積達到6997萬畝,比上年增加1997萬畝,2012年轉總面積已經超過4000萬畝,推動了土地規模經營,擴大了先進農技應用,進一步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
1.2主要流轉形式
1.2.1轉包
一是農戶自身或是在本村村民的帶動下自發向其流入,另一種是農戶將土地交由村集體,委托其代為轉包。兩種形式下的土地流入效果并不相同,第一種自行轉包的方式不能保證土地的集中性,往往專業大戶的總體規模分散在若干地塊之上。第二種由村集體代為轉包的效果從規模經營的角度上看優于第一種,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快。
1.2.2租賃
通過租賃形式獲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一般是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城市居民等。這些經濟主體流入土地很少從事初級種植業生產,一般進行高效農業幵發或者非農項目開發,由于這兩種經營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遠遠高于農業,所以土地流入主體支付給農民的租金一般高于農民自己耕種土地的經營收入,同時降低了非農收入的邊際成本,使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農戶流出土地的意愿增強,經濟主體流入土地的需求也不斷加大。
2黑龍江省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2.1土地流轉市場體系不健全
首先是土地流轉過程中服務作用的部門缺失,實際上是缺乏甚至沒有中介服務組織,導致流轉信息不對稱。其次是沒有形成有效地土地流轉的激勵機制。鄉、村兩級政府引導和服務不夠到位,缺乏有效組織農民“以地生財”的能力。三是土地流轉的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土地流轉價格偏低,無法體現土地的真正價值。最后,對土地流轉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目前,缺少專門的管理部門對土地流轉市場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導致有的縣(區)在引進業主,簽訂合同和為業主提供必要支持等服務方面跟不上,影響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效益。
2.2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缺少中介機構
一是黑龍江省目前很多農地流轉過程中至今仍未簽訂有效的流轉合同。二是部分土地流轉書面合同中,合同的內容、條款并不規范,法律風險隱患極大。三是大量土地流轉過程中缺乏甚至缺失備案、鑒證程序。四是在部分城市中,存在強行征地方式,從而推進土地流轉的現象。這些做法留下了許多糾紛陷患。也充分展示了需求的規范化與土地交易的零散性之間的矛盾,土地很難以較為合理的價格在市場中流轉。
2.3土地流轉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
黑龍江省是我國經濟較落后的省份之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和全國其他的農村人口一樣,視土地為生存的保障。對于規模經營的主體來說,由于農業生產受天氣等自然條件的制約,一旦遭遇自然災害,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3促進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健康有序發展的對策
3.1健全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強化獎勵機制
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特有國情背景下的一項特殊制度,由于沒有其他經驗可以借鑒,目前尚處在探索發展的階段。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市場體系不規范、土地流轉法律法規不完善、土地流轉效率低下等諸多因素成為制約黑龍江省農地流轉的重要阻礙因素。為此,我們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從建立健全農地流轉市場體系入手,不遺余力提高土地流轉效率和效益。目前,黑龍江省不少市縣把推進土地流轉作為一項重要政績來抓,同時在經濟上采取獎勵政策進行獎勵扶持。
3.2構建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創新土地流轉機制
建設土地流轉服務平臺。首先建立黑龍江省特色服務網絡體系,實行市、縣、鄉鎮、村四級聯動的土地流轉服務網絡體系,為流轉雙方提供政策咨詢、中介委托、雙方洽談、價格評估、合同簽訂鑒證、登記備案等服務。二是建立制度管理體系。黑龍江省在實施農地流轉簽訂書面合同和等級備案的制度為基礎,通過對農地流轉過程中雙方簽字的有效授權證書管理體系、建立電子永久性流轉臺賬、進行網絡登記備案制度。三是建立糾紛調處體系。建立村級協商、鄉鎮調解、縣(區)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體系,縣鄉兩級建立調解工作組,制定了規范的糾紛調處仲裁的程序、方法和制度,確保流轉糾紛的及時化解,切實維護了流轉雙方合法權益。
3.3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合法利益
當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一些不規范行為,不僅極大損害了農民的合法利益,而且對農村社會穩定構成威脅,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一是要成立專門的土地流轉管理部門,加強土地流轉全程管理、引導和服務。由農業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牽頭,在各縣(區)、鄉(鎮)設立土地流轉管理部門,進行土地流轉的宣傳、調查、登記、引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規范土地流轉市場秩序,切實保護農戶合法利益。
參考文獻:
[1]黃祖輝,王朋.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問題及對策——兼論土地流轉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8(2):38-47.
[2]駱東奇,周于翔,姜文等.基于農戶調查的重慶市農村土地流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5):47-52.
[3]詹和平,張林秀.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因素——有序probit模型的實證研究[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8,30(4):10-14.
[4]邵景安,魏朝富,謝德體等.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轉的農戶解釋:對重慶不同經濟類型區七個村的調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275-286.
[5]陳成文,趙錦山.農村社會階層的土地流轉意愿與行為選擇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8,(10):37-40,83.
[6]韓星煥,田露.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吉林省為例[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2,34(2):225-229.
[7]劉靈輝,陳銀蓉,劉曉慧等.農村大學生農轉非土地流轉潛力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0,24(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