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種新型科學技術不斷涌現出來,社會一體化必將帶來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在煤礦生產中,信息化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信息化是近年來運用較為普遍的高新技術,在煤礦生產中融入信息化技術,能夠解決煤礦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為企業帶來效益,還能提高企業的綜合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本文將就信息化管理在煤礦機電管理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煤礦機電;機電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X7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6-9-2
1 煤礦機電管理現狀
1.1 機電管理監察力度不夠
煤礦機電管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它所涉及的方面很廣。現在很多監察標準不清晰,對煤礦機電管理工作很難界定,這就導致監察人員的工作內容不明確,因此他們的作用就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再加上專業的人才比較少,在面臨眾多的工作時,他們往往通過抽查的方式來進行檢查,這種方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以及任意性,不能全面地了解煤礦機電的狀況,而且沒有及時地將檢查情況記錄下來,造成監管不力,因此很容易給煤礦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
1.2 培訓力度不夠
很多煤礦企業都不重視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但是卻十分重視對煤礦機電管理人員的培訓,然而由于培訓方式以及模式等都比較單一,再加上內容也比較枯燥,而且審核的內容也與實際培訓內容相脫離,所以受訓人員沒有從根本上認識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這就直接導致了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混亂。
1.3 超負荷生產造成設備老化
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很多行業的發展對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多,所以煤礦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常常忽略了對煤礦機電設備的維修、保養,從而導致煤礦機電設備一直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給機電設備帶來了很大壓力,從而加速了設備的老化。
1.4 機電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國對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有很多相應的標準,然而很多煤礦企業并沒有完全遵守這些要求和標準,也沒有執行嚴格的管理制度,雖然一些煤礦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煤礦機電管理制度,但是實際上卻形同虛設,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等都是常見的情況,這就給煤礦機電管理帶來了混亂和無序。
2 煤礦機電工程項目信息建設的影響因素
2.1 煤礦機電工程項目自身的原因
參與者負責范圍有限,均為各參與方內部的信息收集與存儲,主要功能是內部記錄和查詢,項目溝通與協調主要采用如文件、報告、會議及電話方式,缺乏一個項目整體層次上的綜合信息系統。所以數據共享程度低,信息反饋主要依靠書面圖、表、文件,容易出現信息阻塞、失實、造成項目管理松散和失控。
2.2 工程技術和投入的原因
由于技術和經濟上的原因,加之計算機和一些應用軟件,單項應用多,組合應用少,計算機系統研發應用脫節,不同應用軟件之間數據無法交換;如目前應用較多的國外P3進度控制軟件便無法與各省市的預算定額軟件結合使用,造成實際的應用效率低下。
2.3 煤礦機電工程企業自身實力和發展規模的限制
應用范圍不夠廣泛,主要集中在項目施工的前期,而在施工過程中的進度、質量、成本控制方面的應用較少,項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員的經驗和處理能力,粗放性管理比較突出。有些企業領導雖然重視,卻又急于求成。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舍得投入,卻總希望能很快見到成效,一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就會對信息化建設產生動搖。部分企業未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無法實現從工程承包方到供應商直至分包方供應鏈的有機整合,互惠互利。
3 煤礦機電工程項目信息化建設的有效對策
煤礦機電工程項目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能夠有效地促進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順利完成。煤礦機電工程項目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是完善機電管理工作的重要補充,通過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提高機電管理的項目質量,將煤礦機電管理工作有效地完成。通過采取信息化的技術手段,提高機電管理的工作效率,合理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來促進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順利完成,實現機電管理項目建設目標的順利完成。
3.1 建立管理保障體系
煤礦機電管理項目的管理保障體系主要包括組織保障管理體系和技術保障支持體系。組織保障管理體系是站在管理層的角度來看待的,要求在開展機電管理項目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時,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市場為依托實現機電管理工作的信息資源統一管理、服務管理、對口管理等管理工作。煤礦企業要想順利的完成信息化建設工作,就需要針對信息化建設工作建立管理領導小組,通過將信息資源合理的規劃起來,建立有效地組織框架,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為基礎,建立一套技術標準體系、安全保障體系、運行服務體系,充分保證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現代化。煤礦機電管理保障體系還離不開技術保障支持體系,機電管理工作的技術保障支持體系主要涵蓋信息共享平臺、信息資源規劃工具、信息共享管理系統等等。其中信息共享平臺主要為信息數據提供一個平臺支持,能夠保證數據分析和共享的有效性。信息資源規劃工具則建立動態的系統支持,實現數據資源的合理應用。信息資源共享系統則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及交換,其中包含數據查詢和文件下載等功能。
3.2 信息風險管理系統
在開展煤礦機電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中,針對信息化建設應該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由于煤礦機電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風險管理系統來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風險指定控制措施,將發生風險的概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為了能夠保證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還要建立風險評估管理系統,以使煤礦機電工程項目管理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實際的需要。
4 信息化在煤礦機電管理中的應用
4.1 機電設備物流跟蹤系統
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經常發生井下設備出現故障、備用設備不足等問題,對生產進度有極大影響,因此煤礦企業應該建立機電設備物流跟蹤系統,對每一臺機電設備和其配件都進行編碼,并且在諸如入庫、運輸、發放以及維修等進行跟蹤,建立數據庫和查詢平臺,這樣能夠及時發現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設備庫存較低等問題;采用物流跟蹤系統還能夠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比不同品牌機電設備的性能,找出最符合煤炭企業生產的機電設備型號和品牌,為后續的設備采購提供基礎。
4.2 煤礦機電設備運行監控系統
很多現代化煤礦企業都開始應用機電設備監控系統,特別是大型機電設備的運行監控,但是目前基本都是不同設備建立不同的監控系統,并沒有統一的監控網絡。工作人員能夠及時發現設備運轉可能存在的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擬定解決措施,將問題降至最小,保障機電設備的運行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同時也是保障煤礦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
5 煤礦機電管理信息化的創新
5.1 安全管理創新
煤礦機電是各個獨立的部分緊密聯系在一起組成的一個系統,各個部分相互影響并且獨立運行,因此煤礦機電管理信息化應該做到技術因素和人為因素相結合,采用新的管理理念,一方面管理人員應該嚴格遵照相關規定,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機電設備來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性。
5.2 設備檢修的創新
傳統機電設備檢修都是按照領導意見和指示進行,也就是領導決定檢修的設備和類型,工作內容單調重復,但是在信息化的環境下,我們可以建立設備預警系統,在系統中輸入設備的檢修周期,一旦達到檢修標準,系統就會提示技術人員,大大提高了檢修效率。
6 結論
綜上,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將成為煤礦機電管理的大趨勢,采用信息化技術減少問題的發生,提高管理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參 考 文 獻
[1] 龐海云.信息化管理在煤礦機電管理中的運用[J].能源與節能,2015,07:54-55.
[2] 趙紅衛.基于信息化在煤礦機電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5:56.
[3] 王學峰.淺談現代化機電管理技術在煤礦中的應用[J].
科技信息,2014,03:23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