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帆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能源損耗、環境污染等問題已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建筑行業的發展能源需求較大,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也較為嚴重,目前的建設情況對其的生存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是應對當今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有減少能源消耗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作用。建筑和氣候相適應,需要結合兩者的實際情況,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效能。本文從建筑設計適應氣候的重要性出發,分析其設計原理、原則,并對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方法進行具體的論述,旨在更好的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適應氣候;建筑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 TU1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6-89-2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對自身生存、居住環境也更加的關注。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是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合理的利用與改善,為人們建設更加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同時保證建筑與自然環境相統一。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綠色設計、生態設計,使人們的社會活動與氣候條件相適應,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因此,加強建筑設計與氣候因素的結合,有利于更好的保護環境,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概述
1.1 建筑設計適應氣候的重要性
與環境氣候相適應的建筑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設計過程,設計方式具有多樣性和全面性,并且它的設計方式不是簡簡單單的數學推導,它需要在大量的數據信息分析的過程中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解決的一種設計方式,繼而形成一種具體的實際模式。
在建筑設計模式的選用過程中要與當地氣候環境相適應,結合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將建筑設計的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放在重點位置,如果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無法保證這兩點,將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環境損害。在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建筑地區的溫度、氣候的變化情況,并制定一年內的氣候變化數據庫,并結合氣候數據庫的內容,明確不同時期人們的舒適要求,為建筑設計奠定基礎。
1.2 氣候適應性建筑設計的目的
好的建筑設計必須與當地的氣候環境相適應,而我國地域范圍廣,氣候差異大,因此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建筑設計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主要目的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建筑設計與氣候條件相適應,可有效節省資源,符合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另一方面,建筑設計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可以提升建筑的舒適度。目前在建筑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第一方面節省資源的目的,在設計的過程中大多利用太陽能、自然風等被動的技術手段來增加圍護的結構溫度,實現建筑的保溫效果。太陽能、自然風等自然資源的利用使建筑資源得到有效的減少,同時也保證了建筑的舒適度。而建筑舒適度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氣候因素的合理利用對建筑的舒適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2 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原理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我國的建筑行業也在積極的變革,建筑設計不僅追求可持續發展理念,也要求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建筑,而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符合當今建筑設計的需求。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結合氣候因素,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加舒適、安全、綠色的生活環境,也有利于節約資源,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社會。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依據一定的設計原理,結合建設場地的地質以及氣候情況,采用適應的建筑手段,建設綠色、環保的建筑結構。
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原理主要指的是通過建筑自身的系統進行調節,保證建筑的舒適性,這屬于被動式的調節方法,也可以采用主動式調節方法即利用環境設備等進行調控。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主要目的是在建設的前期,減少不利因素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保證設計的舒適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多的應用被動式設計方法,減少環境設備的應用,使建筑設計更加的節能、環保。
3 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
3.1 考慮氣候的要素和分區
建筑設計的科學性、適應性的衡量標準是多方面的,其中與氣候相適應是其衡量的重要內容。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與當地的氣候因素相適應,因地制宜的采用相適宜的建筑設計方式,氣候因素一直是建筑設計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例如,熱帶地區的建筑形式與寒冷地區的建筑存在較大的差別。熱帶地區,氣候炎熱,當地的建筑設計原則主要是依據恒溫原則進行設計,避免太陽光的直射,同時還會利用蒸發降溫技術,保證建筑溫度的適應性。但在寒冷地區的建筑設計主要考慮的內容是如何進行建筑保溫,要充分利用太陽能,保證建筑的溫度。
3.2 符合生態氣候學的原則
目前的社會生活和發展環境要求建筑設計需要遵循生態學原則,可有效節省建筑資源保護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安全、環保的生活環境。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是在保證建筑質量以及建筑適宜性的基礎上開展而來,不能忽略建筑設計的本質,不能以犧牲建筑本身的安全、可靠來實現。與氣候相適應的建筑設計是在節能、環保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有利于實現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 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方法
4.1 合理選擇建筑朝向
建筑設計的朝向對建筑的適宜性具有重要影響,它對氣候條件的利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建筑設計的朝向問題直接關系到建筑內部空氣的流動狀況,對建筑的通風條件以及日照條件的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可進一步提高建筑的適應性以及舒適性。而建筑朝向確定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例如建設場地的地質情況、建設產地的風向、光照條件等,綜合分析這些因素,才能科學、合理的確定建筑的朝向問題。
通常情況下,建筑朝向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主風向,二是日照。以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為例,在建筑設計朝向問題的選擇過程中需要主要考慮建筑的通風情況。為了保證建筑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建筑的朝向應與夏季風呈45°,使建筑內部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風系統。同時,還要注意建筑的排列形式,當建筑呈行列的排列方式時,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避開夏季主風向,防止建筑之間產生較大的漩渦區,影響后排建筑的通風。多棟建筑呈行列式排布時,建筑朝向應與夏季風呈30°-60°,保證建筑內部的自然通風條件。在保證建筑擁有合理的自然通風系統的同時,還要對日照進行適當的調節和利用,我國的建筑朝向基本上是坐北朝南,保證建筑獲取更多的光照,但在建筑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的設計條件對其朝向問題進行分析。
4.2 注意通風與防潮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人類對風的態度是具有雙面性的,對于熱帶地區的人們來說,人們普遍歡迎涼爽且具有一定濕度的風,但是在一些潮濕多雨的地區,人們更希望能夠利用干燥溫暖的風將空氣中的濕氣帶走。
例如,對南方地區進行建筑設計時,南方地區屬于冬冷夏熱的地區,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夏季的風速較小,濕度較大,很容易會使人產生一種悶熱感,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通風和防潮是其中的重點。在住宅設計中,每個住宅單元選用兩梯兩戶的戶型,這種戶型充分利用南北貫通的戶型格局,在這種格局設計中會形成過堂風,炎熱的夏季可以很好的實現熱傳導以及形成對流。此外,在節能要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還可以適當的開啟門窗扇,保證春秋兩季可以有效獲得良好的自然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減少過度季節空調的能耗。在設計裙房屋面中,可采用綠化種植屋面,不僅空間景觀綠化面積得到增加,同時對于能耗的降低也起到重要作用。
5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的日益凸顯,我們的生存環境已受到嚴重的制約。建筑對環境的破壞、對能源的需求,致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建筑行業的發展。將氣候因素積極的引入到建筑設計當中,并消除不利氣候因素的影響,達到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的目的,有利于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建筑、綠色建筑的重要表現。在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過程中要積極的控制人工能源的用量,積極應用自然資源,例如實現建筑內部的自然通風系統、保溫系統等,實現真正的節能降耗,同時,也有效的減少了建筑行業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壓力,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
參 考 文 獻
[1] 梁趛珮.試析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5(8):20-20.
[2] 夏遠.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7):410-410.
[3] 張會.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環球人文地理,2014(20):68-68.
[4] 葉守森.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3(10):37-37.
[5] 謝靜.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探討[J].建筑·建材·裝飾,2015(2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