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冬 劉鋮 曹楊 張浩
摘 要:文化產業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然而,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對文化產業的有效管理,使得文化產業在有序、合理的環境下良性發展。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開設,有利于培養文化產業管理方面的人才,由于高校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的不完善,使得當前我國高校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上仍存在不足之處,要求高校對現狀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尋找有效策略加強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217-01
文化產業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人文特色和發展歷程,也是該國家、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產業的長遠發展都要依托于健全的管理模式,促使文化產業有序進行。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與人才的培養是高校教師文化素養與教學水平的一種體現,也是高校在文化資源管理理念上的一種重要體現。因此,高校要認清當前教學中存在的現狀問題,并以問題產生的原因為改革的依據,實施有效的策略進行教學上的改革。
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意義
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建設的目的在于培養文化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文化管理專業的建設有利于加強高校對我國文化產業管理的重視,建立高校健全的文化理念,提高高校教師的文化素養,使我國文化產業管理更加規范化,也是對我國文化產業的有效傳承①。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培養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通過對文化產業管理知識的系統學習,加強學生對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我國文化產業的保護意識,對提高高校學生文化素養上有重要意義。
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現狀問題
(一)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重視不夠
高校教師往往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上,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認為該專業開設的目的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文化產業管理的方法及內容,而在學生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的益處并不大,由此造成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不重視,受教師影響,學生也會對該專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淡化了對該專業學習的積極性②。
(二)過于注重專業基礎知識,忽略對人才的培養
當前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在教學方法上存在不足之處,教師往往過于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并以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依據,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整體文化素養的培養。大多數學生在進入高校學習前對于文化產業的認識較少,而對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意義并沒有太深入的理解,課堂上,教師很少向學生拓展我國的文化產業都有哪些,其存在的歷史意義及價值是什么,學習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目的及意義如何,這些內容的缺失導致學生對我國文化產業認識不夠,使自身的文化素養得不到有效提高,違背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教學理念,在對人才素質的培養上做得遠遠不夠。
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策略分析
(一)創新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理念
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加強學生對文化產業的認識,并使學生認識到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必要關系,以此提高學生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要從根本上重視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③。如,教師可在業余時間參加一些文化產業管理知識的相關培訓,并將其中的理念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傳達,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使學生增加了對文化產業的認識,認識到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
(二)促進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多元化
為加強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可在教學內容上更加多元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領域的廣泛性。例如,教師在對教材中文化產業管理知識講解后,將學生帶入情境,教師可充當導游的角色,學生作為參觀者,進行某一歷史遺跡的參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進行畫面的播放,同時對每個建筑物涉及到的人物事跡以及設計理念等進行講解,可引導學生進行補充及提問,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加深對該歷史遺跡的認識,體會到其存在的歷史價值及意義,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從而重視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習,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總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與人才的培養對于高校建立健全文化理念、優化高校文化產業教學資源、提高高校競爭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我國文化產業管理方面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因此,面對當前教學中的現狀問題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上的改革,以促進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長遠發展。
注釋:
①李中國.科學課教師培養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教育研究,2010(03):190-191.
②宋麗麗.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現狀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0(03):224-225.
③林星辰.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淺探[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