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華
[摘要]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是畢業生就業工作邏輯和方式的簡明表述,可視為大學生培養質量與畢業生就業質量之間的一個中介調節器,包括三個組件:目標規格、關鍵過程和關鍵資源。基于此三組件結構,并將時間維度納入就業工作模式的設計,提出了“三階段”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模式。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549(2016)09-00園9-02
一引言
當前全社會宏觀就業壓力增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畢業生數量的激增。1985年普通高校學校畢業生數為31.6萬人,2001年突破100萬人,達到103.6萬人,隨后畢業生人數激增,2014年突破700萬人,2015年畢業生人數達新高749萬人。二是結構性矛盾較突出。一些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人,一些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事做,還有一些畢業生不愿意下基層、去中小企業、邊遠地區或農村過渡性發展。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基礎在學校,特別是當前教育部要求各個高校需向社會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大學生就業質量成為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毫無疑問,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個好的就業工作模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出現一些新規律、就業工作內在與外在壓力發生了新變化,這要求創新性研究和探索就業工作新模式[1]。就業工作模式有利于高校之間相互學習、溝通與相互促進。加強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模式創新研究,將提升就業工作的實效性,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二概念界定
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至今未形成一個清晰認同的定義,而個性化的理解使得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本質和構成元素的界定變成實質性挑戰,也導致用詞混亂。盡管不同層次的高校、不同專業等因素會影響到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但本質上,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是畢業生就業工作邏輯和方式的簡明表述,可視為大學生培養質量與畢業生就業質量之間的一個中介調節器(參見圖1),其最終的調節效應通過畢業生就業數量與質量來反映,同時,為大學生培養指明一個方向。
圖1定義了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大學生培養質量與畢業生就業質量三者間的關系。一個合適有效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可以提升畢業生就業率(量的規定)和畢業生就業層次(質的規定);也可以調節大學生培養模式,從而影響到大學生培養質量。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包括三個組件:一是目標與規格,清晰的界定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目的、目標和標準規范;二是關鍵過程,合理的闡釋畢業生就業工作流程,勾勒出可重復的、核心的標準活動;三是關鍵資源,完成關鍵過程所必須的人、財、物等資源的規定。因此,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內在因素有領導、組織、專業設置、培養模式等,外在因素包括經濟形勢、政府政策等。
三典型實踐
當前,一些高?;谧陨硖攸c與所處情境,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參見表1。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思想、方式、邏輯的集中體現。從典型實踐案例來看,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職能,即教育、管理、指導、服務職能的內容與形式均發生巨大變化,設計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2]。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主要基于“學?!獙W院(系)”兩級管理體制[3];需要貫徹人本理念,一把手負責、兩級管理、全員參與[4];重視整合各種資源,搭建多個平臺[5]。
四模式創新
上述典型實踐模式沒有明確考慮到模式本身的動態性,沒有將時間維度納入就業工作模式的設計。完整的大學生培養過程一般可劃分成三個階段:導入期、發展期和實習擇業期。與此相應,每一個階段就業工作模式的重點應有所不同(參見圖2):(1)導入期,突出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第一個組件,即目標規格。導入期需要讓大學生將專業與職業進行關聯,建立目標規格思維,從進入學校初期,就開始思考以何種身份、面貌,帶著何種成績、經歷離開學校,奔赴理想的目的地。(2)發展期,突出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第二個組件,關鍵過程。發展期需要大學生在目標規格指引下,通過已精心設計打造的可重復的、標準核心活動去提升自身的崗位勝任力。關鍵過程就是為學生創造競爭優勢的核心活動集合與活動鏈接。(3)實習擇業期,突出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第三個組件,關鍵資源。實習擇業期需要創造、動用各種關鍵資源,如骨干教師、實習基地、合作廠商、資金等,為畢業生就業踢好“臨門一腳”。實習擇業期,可將畢業生的論文指導教師,實習指導教師與就業指導教師由同一個教師擔當。教師在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實習,實現順利就業。實習指導和就業指導工作一同納入論文指導教師的工作任務,任務的完成與否,作為考核指導教師是否完成論文指導工作的必備條件。畢業生的論文指導,實習指導與就業指導的重要載體就是各種關鍵資源。這種安排可使得就業指導課空洞脫離實際;緩解僅靠就業指導部門開拓就業渠道時的心有余力不足,在論文實習指導中實習就業,避免實習流于形式;避免統計就業時漏報錯報多的現象。
“三階段”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模式表明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個系統化、動態過程,具有一般性規律。實踐中典型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是以某一階段表現出來的特點或者整體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命名。(參見表1)。
五結論
本文界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定義,分析八個典型案例并提供一個新模式,作為一般性分析框架。理論價值在于:第一,界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內涵與構成元素。當前,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不一致的定義與構造,會引起研究者與實踐者的困惑,阻礙進一步溝通與研究,而且實踐中與就業指導工作模式經?;煜5诙?,構建“三階段”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模式,其可視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一般分析框架,成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研究新的適用工具。實踐價值在于:第一,有助于直接提升就業率。一個好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可成功的將大學生培養質量高效的轉化成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第二,“三階段”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模式可以被眾多高校相互學習借鑒的基礎,成為創新的原型。
當然,進一步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需要分析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測評體系,核心是就業率統計和就業質量數據的規范。恰當的測評體系,無疑會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良性競爭互動。另外,一個新問題需要注意,即新形勢下的隱性就業、慢就業現象,這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設計提出新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曉媛,曹光遠.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4(2):88-90.
[2]盛翠萍,嵇紹嶺,王福生.市場經濟條件下院系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2(8):24-25.
[3]戴勇.不斷創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7(23):33-34.
[4]黎大志.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創新[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20):5.
[5]池忠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與實踐模式探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