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晉中
微擾論認為,在假想中或實際操作中給人或物一個微小的擾動能使其略微偏離原狀態,從而獲得原狀態信息。同理,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教育行為都會對教育效果產生一定影響。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能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能否理性分析問題,對教師的教育措施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只有在學生管理中保持最佳精神狀態,理性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以積極的心理因素進行微擾,認真處理好每一個教育細節,讓自己的教育行為充滿正能量,才能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促進作用。
一、用愛溫暖學生,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充滿愛心是成為“好老師”的前提和基礎。教師的愛可以溫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到快樂,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這對教師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有重要的正面促進作用。
案例1:校運會入場式要求步調一致,在訓練中會有一些同學蹭破皮而受傷。如果教師多一些對學生關心,則會贏得學生的信任,訓練中學生也自然會全力以赴,訓練效果也會得到保證。在一次入場式訓練中,有同學腳破皮或紅腫,我知道后自掏腰包給他們買來云南白藥氣霧劑,并向體育教師請教訓練技巧后傳授給他們,讓他們要在訓練中保護好自己。細心的我還發現有一個叫寶的學生傷得最重,腳踝關節處有一大塊淤青。兩天后大部分隊員都好得差不多了,但寶的腿卻腫得更厲害了。我找骨科醫生給她開了兩貼消腫藥膏。我的關愛感動了學生,后來學生積極訓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師生關系也進一步拉近。學習也不算認真也不算聽話的寶,自此以后,學習態度有了較大的轉變,無論什么學科,都比以前認真。
二、對學生多一點包容,給學生不斷成長的機會
未成年的學生犯錯在所難免。作為教師,只有對學生有包容才能夠對學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夠獲得學生的尊重與信任。有包容心的教師,面對違紀學生時,不會輕易拿起懲罰的大棒,而是俯下身來傾聽。
案例2:好幾個科任老師最近都經常抱怨華經常在課堂上看課外書,且屢教不改。最經不少科任老師已經沒收了她的不少課外書,談話也談了好幾次了,但是幾乎沒有效果。
一天晚自習,地理老師值班,華又看課外書。地理老師沒有直接沒收課外書,而是叫她做完作業再看。她說心情不好,沒有心情做作業。地理老師問:“看課外書能平復你的心情,能讓你好受點嗎?”她說:“能?!钡乩砝蠋熣f:“既然這樣你就看吧?!钡鹊较峦碜粤晻r,地理老師來到她身邊,問她心情好點沒有。她說:“好多了,謝謝老師!”后來在地理老師的課堂上,她就再也沒有看過課外書,聽課認真了許多。
在中學,學生課堂上看課外書往往被教師看成是不愛學習、不遵守紀律的表現,教師一旦發現會馬上制止,尤其考試前更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看課外書,是每個教師都會遇到的“難題”。面對學生在自習課、晚自修看書,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最終教育的效果也大相徑庭。讀書和教書的經驗都表明,僅簡單沒收學生的書和簡單的批評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沒收書籍,會引起學生反感,甚至讓學生產生“報復”心理,對課堂學習更沒有興趣。中學時期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黃金時期,閱讀對于他們精神生活的充實、知識的積累、文化底蘊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應該鼓勵中學生多讀課外書。此時,也許不用過多在意學生看課外書的行為,而應留意學生為什么看課外書,找到原因對癥下藥,采取“迂回”策略,并適時引導學生選好書、選好時間,更有效。
三、對學生多一點信任,讓學生產生改變的動力
學生只有獲得教師的信任,才會有改變現狀的動力。教師如果選擇信任學生,則能夠促進師生之間更多有效的交流,能夠增進師生的情感。有了感情基礎,學生才會跟著教師走,才會不斷進步。
案例3:欣不算是一個好學生,甚至有點“壞”,課上她小動作不斷,隔三差五還缺交作業,偶爾還遲到。對她進行過幾次教育但效果不佳。一天上晚修,欣來辦公室找到班主任:“老師,我想和你談談,我想做班長!老師,你相信我,我可以做好的!”其實欣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只是個人習慣不太好。如果愿意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做班長是沒有問題的。班主任覺得,就直接這樣給他做班長,未免太容易,一個人對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不會珍惜。
于是班主任反問道:“我信任你!但是老師也要問你:你最近表現怎樣?現在讓你做班長,原來的班長呢?如果現在讓你做班長,我們班有多少學生會信任你、會服你?”欣沉默不語。班主任接著問:“班長,是班上的一面旗幟,在學習、紀律、勞動等各個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說實在,雖然你的組織能力較強,和同學的關系也不錯,但總的來講,你和班長的標準還有一點差距。”欣點了點頭:“老師,我可以做好的,我會改的。”
為了穩妥起見,班主任讓她補缺語文科代。這樣可以給她留夠“升職”空間,還可以給她足夠的時間慢慢改變自己,贏得同學和老師的認可與信任,為后續的工作做好鋪墊。此后,在班主任鼓勵和指導下,她的行為習慣有了非常大的轉變,成績進步明顯,能力得到很好鍛煉,最終如愿當上了班長,為班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幫班主任減輕了不少負擔。
四、一個肯定的回答,讓學生心中充滿希望
教師的肯定對學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至關重要。只有得到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認同,學生才能獲得更多同伴的認同,才會對今后的學習充滿希望。
案例4:恒是一個偏科的學生,雖然數學很優秀,但物理一般。一次期中考成績公布后,他找到物理老師,有點失落地說:“老師,我物理學不好,覺得自己好笨?!蔽锢砝蠋熣f:“怎么會呢,你的數學學得那么好,數學是物理的工具,很多思維方式都相同,難度也不比物理小,你只要能克服畏難情緒,振作起來,以后學習中有問題不要堆積,及時找老師解決,等到期末考試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后來,恒經常在課間找物理老師請教問題。慢慢地,他進步了,期末考試及格了。一學期后,他每次考試物理單科都在班級前5名。
微擾關注的是教育中的一個個細節,其干預的行為看似微小,沒有大道理,卻因為它的自然和真實,反而透析出教育者行為背后內隱卻自覺的教育思考、教育智慧和教育觀念。
責任編輯 鄒韻文